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1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可以不禁而自息。」然臣以為收公田者其利遠,非可 以歲月之間而待其成也。要之數十百年,則天下之 農夫,可使大半皆天子之農,若夫所謂貸民急者,則 可以朝行而夕獲其利,此最當今之急務也。

民政策八

臣聞「古者建都立邑,相其丘陵原隰而利其水泉之 道,通其所無而導其所有,使民日取而不盡,安居于 中而無慕于外,利各安其土,樂其業,無來去遷徙之 心。膏腴之鄉,民不加多,而貧瘠之處,民不加少。天下 之戶平均若一,皆足以供其郡縣之役使而無所困 乏。蓋今天下所謂通都大邑,十里之城,萬戶之郭,其」 陰陽向背,與其山林原隰之勢,陂池泉水之利,皆秦 漢以來所謂創制摹畫,使足以衣食其民而無乏絕 者也。臣嘗讀《周詩公劉》之一篇,其言自戎遷豳之際, 登高望遠,以求其可居之地與其可用之物,莫不詳 悉而曲盡。其詩曰:「篤公劉,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 南岡,乃覯于京。篤公劉,既溥既長,既景乃岡。相其陰 陽,觀其流泉。篤《公劉》于豳斯館,涉渭為亂,取礪取鍛。」 夫古之君子,居于其邦,其欲知民之所利,與器用之 所出,蓋如此其詳也。及觀《史記貨殖列傳》,郡國之所 有,東方之桑麻魚鹽,南方之竹木魚稻,西方之五穀 畜牧,北方之棗栗裘馬,則凡一方之所有,可以備養 生送死之具。導之有「方,而取之有法,則其民豐樂饒 足,老死而無憾。」及行天下,覽其山林藪澤之所生,與 其民之所有,往往與古不類。夫自大江以北,漢水之 側,三代之時,列國數十,楚人都於荊州,其在戰國最 為強大,外抗群蠻,內御秦、晉,常以其兵橫於天下。計 其所都,安肯用瘠鹵墝埆之地?而當今自楚之北,至 於唐、「鄧、汝、潁、陳、蔡、許、洛之間,平田萬里,農夫逃散,不 生五穀,荊棘布野,而地至肥壤,泉源陂澤之跡,迤邐 猶在。其民不知水耕之利,而長吏又不以為意,一遇 水旱,民乏菜茹,往者因其死喪流亡,廢縣罷鎮者,蓋 往往是矣。臣聞善為政者,不用甲兵,不斥疆界,興利 除害,教民稼穡,收斂倍稱,而獲兼地之福。」今者舉千 里之地,廢之為墟,以養禽獸,而不甚顧惜,此與私割 地以予人何異?嘗聞之于野人,自五代以來,天下喪 亂,驅民為兵,而唐、鄧、汝蔡之間故陂舊隄,遂以堙廢 而不治,至今百有餘年,其間猶未甚遠也。蓋修敗補 缺,或亦旬月之故耳,而獨患為吏者莫以為事。若夫 許州,非有洪河大江之衝,「而每年盛夏,眾水決溢,無 以救御,是以民常苦饑而不樂其俗。夫許,諸侯之故 邦,魏武之所都,而唐節度之所治,使歲輒被水而五 穀不熟,則其當時軍旅之費、宗廟朝廷之用,將何以 供之?此豈非近世之弊,因循不治以至此哉?」然此乃 特臣之所見,而天下之廣,又安能備知?蓋嘗以為方 今之患,生「於太怯而成於牽俗。太怯則見利而不敢 為,牽俗則自顧而愛其身。夫是以天下之事,舉皆不 成,而何獨在此?」臣欲破其牽俗之風,而壯其太怯之 氣,意凡天下貧窶破散之郡縣,使皆擇善事能幹之 人,而往為之長。因其去也,而天子親諭以此,使得稍 久於其任,而察其人,民多田野闢者,書以為課。何者? 此非難辦之事,是以不待非常之才而後能濟。惟其 弛放怠惰,是以至此。今誠少嚴其事,使為吏者知上 之屬意于此。十歲之後,臣以為此必為富壤之區,而 方今天下重征之處,亦可漸減而取諸此矣。

 佚道使民賦         林希

「古者善政,陶乎庶民,上安行於佚道,下無憚於勞身, 教思有原,得樂趨于農役;人知足養,胥仰戴于君仁。 始也井天下之田,比居民之域,乃辟疆里,乃營稼穡, 寒則思為之衣,飢則願為之食,法既歸厚,利茲各得。」 蓋上執其道,務優佚以便民;眾樂其生,率歡娛而竭 力。春使之作,熙然悅從;冬使之息,慶其有終。趨時也 如鳥獸之至,收成也如寇盜之空。利而不庸自足,王 民之用,厚而無困。本茲帝力之功,蠢惟有生,不能自 恤。役之所以奉其己,利之然後知其佚。仰有以供其 祭祀,俯足以寧其家室。穀播其始,化同豳俗之深;壤 擊而歌,野有堯民之質。俾爾晝出於塾,俾爾宵索其 綯。無力役以奪其節,無賦斂以為之騷,曾動作之敢 息。由醇醲之所陶,驅於足用之原。安而服業,圖厥終 身之養,樂以忘勞。大抵強民者難使從利,眾者久益 慕及。充其口腹之欲,由竭其手足之故。汝業既畢,汝 居既固,為之一日之蜡,怠心已忘。優爾三時之農,收 功有素。然則于于其處,皞皞其趨,俾常產之各得,顧 閒民之舉無治貴優游,農者願耕耘于野;俗相廉遜, 老而不負戴于塗噫。藏其用者其政神,厚其本者其 民愿,化而不示其跡,勞而不知其困。斯道也,養生送 死無憾焉,何有於怨?

 論順民情          李綱

古之有天下國家者,未嘗不因其民之情而用之。《記》 曰:「人情者,聖王之田也。」《易》曰:「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 以犯難,民忘其死。」《孟子》曰:「以佚道使民,雖勞不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