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2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司巳戒,供擬既具,請車駕如行期。舊廟難復完,盍奉 神主舍太極殿,更作新廟,申誠奉大,孝之德也。」帝曰: 「卿言正契朕意。」賜絹二百匹,詔所司如崇言。天子遂 東,因詔五日一參,入閣供奉。

《宋璟傳》:開元十二年,東巡泰山,璟復為留守。帝將發, 謂曰:「卿國元老,別方歷時,宜有嘉謀以遺朕。」璟因一 二極言,手制答曰:「所進當書之坐右,出入觀省,以誡 終身。」

《顏真卿傳》:「真卿以檢校刑部尚書為朔方行營宣慰 使,未行,留知省事,更封魯郡公。時元載多引私黨,畏 群臣論奏,乃紿帝曰:『群臣奏事,多挾讒毀,請論事皆 先白長官,長官以白宰相,宰相詳可否以聞。真卿上 疏曰:『諸司長官者,達官也,皆得專達于天子。郎官御 史,陛下腹心耳目之臣也,故出使天下,事無細大得』』」 失,皆俾訪察,還以聞。此古明四目,達四聽也。今陛下 欲自屏耳目,使不聰明,則天下何望焉?《詩》曰:「營營青 蠅,止於棘。讒言罔極,交亂四國。」以其能變白為黑,變 黑為白也。詩人疾之,故曰:「取彼讒人,投畀豺虎。豺虎 不食,投畀有北。」昔夏之伯明、楚之無極,漢之江充,皆 讒人也,陛下惡之宜矣。胡不回神省察,其言虛誣,則 讒人也,宜誅殛之;其言不誣,則正人也,宜獎勵之。捨 此不為,使眾人謂陛下不能省察,而倦聽覽,以是為 辭。臣竊惜之。昔太宗勤勞庶政,其《司門式》曰:「無門籍 者」,有急奏,令監司與仗家引對,不得關礙,防擁蔽也。 置立仗馬二,須乘者聽。此其平治天下也。天寶後,李 林甫得君,群臣不先咨宰相,輒奏事者,託以他故中 傷之,猶不敢明約百司,使先關白。時閹人袁思藝日 宣詔至中書,天子動靜必告林甫,林甫得以先意奏 請,帝驚喜若神,故權寵日甚,道路以目。上意不下宣, 下情不上達,此權臣蔽主,不遵太宗之法也。陵夷至 于今,天下之敝皆萃陛下,其所從來漸矣。自艱難之 初,百「姓尚未凋竭,太平之治猶可致。而李輔國當權, 宰相用事,遞為姑息。開三司,誅反側,使餘賊潰將,北 走党項。褒嘯不逞,更相驚恐。思明危懼,相挺而反,東 都陷沒,先帝由是憂勤損壽。臣每思之,痛貫心骨。今 天下瘡痏未平,干弋日滋,陛下豈得不博聞讜言,以 廣視聽,而塞絕忠諫乎?陛下在陜時,奏事者不限貴 賤,群臣以為太宗之治可跂而待。且君子難進易退, 朝廷開不諱之路,猶恐不言,況懷厭怠,令宰相宣進 止,御史臺作條目,不得直進,從此人不奏事矣。陛下 聞見止于數人耳目,天下之士方鉗口結舌,陛下便 為無事可論,豈知懼而不敢進,即林甫、國忠復起矣。」 臣謂今日之事,曠古未有,「雖林甫、國忠,猶不敢公為 之。陛下不早覺悟,漸成孤立,後悔無及矣!」於是中人 等騰布中外。後攝事太廟,言祭器不飭,載以為誹謗, 貶峽州別駕。

《大唐新語》:倪若水為汴州刺史,元宗嘗遣中官往淮 南採捕鵁鶄及諸水禽,上疏諫曰:「方今九鳸時忙,三 農並作,田夫擁耒,蠶婦持桑,而以此時採捕奇禽異 鳥,供園池之玩,遠自江嶺,達于京師,力倦擔負,食之 以魚肉,間之以稻糧。道路觀者,莫不言陛下賤人而 貴鳥。陛下當以鳳凰為凡鳥,麒麟為凡獸,則鵁鶄鸂 𪆟之類,曷足貴也?陛下昔龍潛藩邸,備歷艱危;今氛 祲廓清,高居九五;玉帛子女,充于後庭;職貢珍奇,盈 于內府。過此之外,又何求哉!」手詔答曰:「朕先使人取 少雜鳥,其使不識朕意,將鳥稍多。卿具奏之,詞誠忠 懇,深稱朕意。卿達識周材,義方敬直,故輟綱轄之重, 以處方面之權。果能閑邪存誠,守節彌固,《骨鯁》忠烈, 遇事無隱。言念忠讜,深用喜慰。今賜卿物四十段,用 答至言。」

《開元天寶遺事》:「明皇憂勤國政,諫無不從。或有章疏 規諷,則探其理道優長者,貯於金函中,日置座右,時 取讀之,未嘗懈怠也。」

《唐書李揆傳》:揆拜中書舍人。乾元二年,宗室請上皇 后號曰翊聖,肅宗問揆,對曰:「『前代后妃,終則有諡。景 龍不君,韋氏專恣,乃稱翊聖。今陛下動遵典禮,奈何 踵其亂哉』?帝驚曰:『幾誤我家事』。」遂止。后即張氏,有子 數歲,欲立為太子,而帝意未決。時代宗已封成王,帝 從容語揆曰:「『成王長,有功,將定太子,卿意謂何』?揆曰: 『陛下此言,社稷福也』。」因再拜賀。帝曰:「朕計決矣。」 《獨孤及傳》:及補華陰尉,辟江淮都統李峘府掌書記。 代宗以左拾遺召,既至,上疏陳政曰:「陛下屢發德音, 使左右侍臣得直言極諫壬辰詔書召裴冕等十有 三人集賢殿待制,以備詢問。此五帝盛德也。然頃者 陛下雖容其直而不錄其言,所上封皆寢」不報。有容 下之名,無聽諫之實,遂使諫者稍稍自鉗口,飽食相 招為祿仕,此忠鯁之人所以竊歎,而臣亦恥之。十室 之邑,必有忠信。況朝廷之大,卿大夫之眾,陛下選授 之精歟,假令不能如文王之多士,其中豈不有溫故 知新,可懋陳政要而億則屢中者?陛下議政之際,曾 不採其一說。堯之疇咨,禹「之昌言,豈若是耶?昔堯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