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5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賴聖明,可以照鑒。」臣自維至愚,蒙陛下特達之知,遭 遇如此,願效區區之誠,庶幾毫髮之補。惟陛下留意 省覽,不勝幸甚。伏以太皇太后陛下,心存至公,躬行 大道,開納忠信,委用耆德,不止維持大業,且欲興致 太平,前代英主,所不及也。但能日慎一日,「天下之事 不足慮也。」臣以為今日至大至急,為宗社生靈久長 之計,惟是輔養上德而已。歷觀前古輔養幼主之道, 莫備于周公,周公之為萬世之法也。臣願陛下擴高 世之見,以聖人之言為可必信,先王之道為可必行, 勿狃滯于近規,勿遷惑于眾口,古人所謂周公,豈欺 我哉?周公作《立政之書》,舉言常伯常任,至于綴衣虎 賁,以為知恤者鮮。一篇之中,丁寧重複,惟在此一事 而已。《書》又曰:「僕臣正,厥后克正。」又曰:「后德惟臣,不德 惟臣。」又曰:「侍御僕從,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出 入起居,罔有不欽。」是古人之意,人主跬步不可離正 人也。蓋所以涵養氣質,薰陶德性,故能習與智長,化 與心成。後「世不復知此,以為人主就學,所以涉書史, 覽古今也。不知涉書史、覽古今,乃一端爾。若止于如 是,則能文宮人可備勸講,知書內侍可充輔導,何用 置官設職,精求賢德哉?大抵人主受天之命,稟賦自 殊。歷考前史,帝王才質鮮不過人,然而完德有道之 君至少,其故何哉?皆輔養不得其道,而位勢使之然 也。」伏惟皇帝陛下天姿粹美,德性仁厚,必為有宋令 主,但恨輔養之道有未至爾。臣供職已來,六侍講筵, 但見諸臣拱手默坐,當講者立案傍解釋,數行而退。 如此,雖彌年積歲,所益幾何?與周公輔成王之道殊 不同矣。或以為主上方幼,且當如此,此不知本之論 也。古人生子,能食能言,而教之《大學》之法,以豫為先。 人之幼也,知思未有所至,便當以格言正論日陳于 前,雖未曉知,且當薰聒,使盈耳充腹,久自安習。若固 有之,雖以他言惑之,不能入也。若為之不豫,及乎稍 長,私意一作思慮偏好生於內,眾口辯言鑠於外,欲其純 完,不可得也。故所急在先入,豈有太早者乎?或又以 為主上天資至美,自無違道,不須過慮。此尤非至論。 夫聖莫聖于舜,而禹、皋陶未嘗忘規戒。至曰:「無若丹 朱好慢遊,作傲虐。」且舜之不為慢遊傲虐,雖至愚亦 當知之,豈禹而不知乎?蓋處崇高之位,儆戒之道,不 得不如是也。且人心豈有常哉?以唐太宗之英睿,躬 歷艱難,力平禍亂,年亦長矣。始惡隋煬侈麗,毀其層 觀廣殿,不六七年,復欲治《乾陽殿》,是人心果可常乎? 所以聖賢雖明盛之際,不廢規戒,為慮豈不深遠也 哉!況沖幼之君,閑邪拂違之道,可少懈乎?伏自《四月 末間》,以盛暑罷講,比至中秋,蓋踰三月。古人欲旦「夕 承弼出入起居,而今乃三月不一見儒臣,何其與古 人之意異也?今士大夫家子弟,亦不肯使經時累月, 不親儒士。初秋漸涼,臣欲乞于內殿或後苑清涼處, 召見當日講官,俾陳說道義。縱然未有深益,亦使天 下知太皇太后用意如此。又一人獨對,與眾見不同, 自然情意易通,不三五次便當習熟。若不如此,漸致 待其自然,是輔導官都不為力,將安用之?將來伏假 既開,且乞依舊輪次直日,所貴常得一員獨對。開發 之道,蓋自有方,朋習之益,最為至切。故周公輔成王, 使伯禽與之處,聖人所為,必無不當。真廟使蔡伯希 侍仁宗,乃師古也。臣欲乞擇臣僚家子弟十歲已上、 十二已下、端謹穎悟者三人,侍上左右。上所讀之書, 亦使讀之,辨色則入昏而罷歸當令二人侍,一人更 休。每人擇有年宮人、內臣二人隨逐看承,不得暫離 常情,笑語亦勿禁止,唯須言語必正,舉動必莊。仍使 日至資善堂呈所習業,講官常加教勒,使知嚴憚。年 纔十三,便令罷去,歲月之間,自覺其益。」自來宰臣十 日「一至經筵,亦止于默坐而已。又間日講讀,則史官 一人立侍。史官之職,言動必書,施于視政時則可。經 筵講肄之所,乃燕處也。主上方問學之初,宜心泰體 舒,乃能悅懌。今則前對大臣,動虞有失,旁立史官,言 出輒書,使上欲遊其志,得乎?欲發於言,敢乎?深妨問 學,不得不改。欲乞特降指揮,宰臣一月」兩次與文彥 博同赴經筵,遇宰臣赴日,即乞就崇政殿講說,因令 史官入侍。崇政殿說書之職,置來已久,乃是講說之 所。「漢、唐命儒士講論,亦多在殿上,蓋故事也。邇英殿 迫狹,講讀官、內臣近三十人在其中。四月間尚未甚 熱,而講官已流汗。況主上氣體嫩弱,豈得為便?春夏 之際,人氣蒸薄,深可慮也。祖宗之時,偶然在彼,執為 典故,殊無義理。欲乞今後只于延和殿講讀後楹垂 簾,簾前置御座,太皇太后每遇政事稀簡,聖體康和 時至簾下觀講官進說,不惟省察主上進業,于陛下 聖聰未必無補,兼講官輔道之間,事意不少,有當奏 稟,便得上聞,亦不可煩勞聖躬,限以日數,但旬月之 間,意適則往可也。今講讀官共五人,四人皆兼要職, 獨臣不領別官。近復差修《國子監太學條制》」,是亦兼 他職也,乃無一人專職輔道者,執政之意可見也。蓋 惜人材,不欲使之閑爾。又以為雖兼他職,不妨講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