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6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太上皇帝詔侍中斛斯文略報聘於周。冬十一月壬 辰,太上皇帝詔兼散騎常侍李翥使於陳。十二月辛 未,太上皇帝崩。

隆化元年後主禪位皇太子稱太上皇帝又稱為無上皇

按《北齊書後主本紀》:「隆化元年,高元海、宋士素、盧思 道、李德林等欲議禪位皇太子。先是,望氣者言當有 革易,於是依天統故事,授位幼主。幼主名恆,帝之長 子也。春正月乙亥,即皇帝位,時八歲,改元為承光元 年,大赦。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帝為太上皇帝,后為 太上皇后。於是黃門侍郎顏之推、中書侍郎薛道衡」、 侍中陳德勝等,勸太上皇帝往河外募兵,更為經略, 若不濟南投陳國,從之。丁丑,太皇太后、太上皇自鄴 先趨濟州,周師漸逼。癸未,幼主又自鄴東走。乙丑,周 師至紫陌橋。癸巳,燒城西門,太上皇將百餘騎東走。 乙亥,渡河入濟州。其日,幼主禪位於大丞相、任城王 湝,令侍中斛律孝卿送《禪文》及璽紱於瀛州,孝卿乃 以之歸周,又為任城王。詔尊太上皇為無上皇,幼主 為守國天王,留太皇太后濟州,遣高阿那肱留守。太 上皇并皇后攜幼主走青州,韓長鸞、鄧顒等數十人 從太上皇。既至青州,即為入陳之計。而高阿那肱召 周軍,約生致齊主,而屢使人告言,「賊軍在遠,已令人 燒斷橋路」,太上所以「停緩。」周軍奄至青州,太上窘急, 將遜於陳,置金囊於鞍後,與長鸞、淑妃等十數騎至 青州南鄧村,為周將尉遲綱所獲。送鄴,周武帝與抗 賓主禮,并太后、幼主、諸王俱送長安,封帝溫國公。

北周

宣帝大象元年詔傳位於皇太子自稱天元皇帝

按《周書宣帝本紀》:大象元年春二月辛巳,詔曰:「有聖 大寶,實惟重器,元天表命,人事與能,幽顯同謀,確乎 不易。域中之大,實懸定於杳冥;天下為公,蓋不避於 內舉。我大周感蒼昊之精,受河洛之錫,武功文德,光 格區宇,創業垂統,永光無窮。朕以寡薄,祗承鴻緒,上 賴先朝得一之跡,下藉群后不貳之心,職貢與雲雨 俱通,憲章共光華並亙,圓首方足,咸登仁壽,思隆國 本,用弘天曆。皇太子衍,地居上嗣,正統所歸,遠憑積 德之休,允葉無疆之祚。帝王之量,未肅而成;天祿之 期,不謀已至。朕今傳位於衍,乃睠四海,深合謳歌之 望;俾予一人,高蹈風塵之表,萬方兆庶,知朕意焉。可 大赦天下,改大成元年為大象元年。」帝於是自稱天 元皇帝,所居稱天臺,冕有二十四,旒室服旗鼓皆以 二十四為節。內史、御正皆置上大夫。皇帝衍稱正陽 宮,置納言、御正。諸衛等官,皆准天臺。尊皇太后為「天 元皇太后。」

大象二年,帝自稱為天元皇帝,凡制敕稱謂,概以「天 大」為號。

按《周書宣帝本紀》,大象二年「二月乙丑,改制詔為天 制詔,敕為天敕。」「壬午,尊天元皇太后為天元上皇太 后,天皇太后李氏曰天元聖皇太后。癸未,立天元皇 后楊氏為天元太皇后,天皇后朱氏為天大皇后,天 右皇后元氏為天右大皇后,天左皇后陳氏為天左 大皇后。正陽宮皇后直稱皇后。三月庚子,詔天臺侍」 衛之官,皆著五色及紅紫綠衣,以雜色為緣,名曰「品 色衣」,有大事與公服間服之。壬寅,詔內外命婦皆執 笏,其拜宗廟及天臺皆俛伏。甲辰,初置天中大皇后, 立天左大皇后陳氏為天中大皇后,立妃尉遲氏為 天左大皇后。每對臣下,自稱為「天」,以五色土塗所御 天德殿,各隨方色。又於後宮與皇后等列坐,用宗廟 禮器樽彝珪瓚之屬以飲食焉。又令群臣朝天臺者, 皆致齋三日,清身一日,車旗章服倍於前王之數。既 自比上帝,不欲令人同己,嘗自帶綬及冠通天冠,加 金附蟬,顧見侍臣,武弁上有金蟬,及王公有綬者,並 令去之。又不聽人有高大之稱,諸姓高者改為姜。九 族稱高祖者為長祖,曾祖為次長祖。官名凡稱「上」及 「大」者改為「長」,有「天」者亦改之。又令天下車皆以渾成 木為輪,禁天下婦人皆不得施粉黛之飾,唯宮人得 乘有輻車,加粉黛焉。每笞捶人,皆以百二十為度,名 曰「天杖」,宮人內職亦如之。

煬帝大業十三年遙尊帝為太上皇

按《隋書煬帝本紀》,「大業十三年十一月景辰,唐公入 京師,辛酉,遙尊帝為太上皇,立代王侑為帝。」按《恭 帝本紀》,「煬帝親征遼東,令代王於京師總留事。十一 年,從幸晉陽,拜太原太守,尋鎮京師。義兵入長安,尊 煬帝為太上皇,奉帝纂業。」

恭帝義寧元年代王以奉太上皇明詔即皇帝位

按《隋書恭帝本紀》,「義寧元年十一月壬戌,上即皇帝 位於大興殿,詔曰:『王道喪亂,天步不康,古往今來,代 有其事,屬之於朕。逢此百罹,彼蒼者天,胡寧斯忍?襁 褓之歲,夙遭憫凶,孺子之辰,太上播越,興言感動,實 疚於懷。太尉唐公,膺期作宰,時稱舟楫,大拯橫流,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