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禮。」 是日、直班內大臣、侍衛、內院禮部官、俱朝服齊集。內院設
兩宮皇太后冊寶亭四座。校尉舉亭。內院禮部官前引 兩宮皇太后冊寶綵亭、至
太和殿
仁憲皇太后冊寶綵亭設於東
慈和皇太后冊寶綵亭設於西。陳設畢、禮部官奏「請 皇上禮服陞殿。」閱冊寶畢。校尉舉亭次第先行。 上乘輿隨後。內大臣侍衛、內院禮部官隨
駕出右翼門、先至
仁憲皇太后宮門次。至
慈和皇太后宮門外、冊寶綵亭俱止
上降輿。捧冊寶官從亭內捧
兩宮皇太后冊寶進宮、置黃案上。禮部官導
上於丹陛正中跪。大學士捧冊寶跪進
上受冊寶、併奏書、次第獻畢。大學士依次跪接。仍置
各案上。女官舉冊寶案進宮畢。
上出。陞輿還宮。是日、
《兩宮皇太后》、
皇上鹵簿儀仗俱不設。諸王各官俱免朝賀。次日行
進表禮頒
詔天下如常儀
康熙元年尊上
「兩宮皇太后尊號禮成。」是日早、禮部官設香亭一座、表
亭一座。捧在京王以下文武各官具進滿漢字表一通、置表亭內。校尉舉亭。教坊司鼓樂導引、由東長安門進。由
天安東門至
午門前陳設。禮部堂官自亭捧表入。
午門左門置
太和殿前黃案上候
上陞殿。王以下各官俱跪。大學士捧表恭詣
上前跪讀。王以下文武各官。俱行三跪九叩頭禮畢。
詔告天下、各直省文武五品以上諸司、應進表文
差官齎進慶賀
又定嗣後凡遇
皇太后聖壽、及元旦冬至各大節。俱照例齎表文入賀。
其《賀表文式》,內院撰擬,交與禮部頒發,依式齎進。
康熙四年
《大清會典》:「康熙四年,大婚禮成,加上。」
仁憲皇太后徽號曰、
仁憲恪順皇太后一應儀注。俱與元年同。
康熙六年
《大清會典》。康熙六年
「躬親大政。」加上
仁憲恪順皇太后徽號曰、
仁憲恪順誠惠皇太后前期一日、
皇上躬詣
皇太后宮恭獻奏書、如順治八年儀。其餘一應儀注、悉
照康熙四年行
康熙八年
《大清會典》。康熙八年題准冬至郊
天。次日早,
皇太后儀仗樂器全設
皇上率諸王大臣詣
皇太后宮行禮。次
皇后率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命婦、詣
皇太后宮行禮。一應儀注。俱與
慈寧宮同。
康熙八年題准元旦日
皇太后儀仗樂器全設
上率諸王大臣、於
慈寧宮行禮畢。隨詣
皇太后宮行禮。王以下、公以上、在
乾清門內。大臣侍衛等在門外行禮。一應儀注俱
與
太皇太后宮中行禮同。惟
皇太后御宮,作丹陛樂,奏《豫平之章》:
皇上行禮。作丹陛樂、奏《益平之章》
皇太后還宮。作丹陛樂、奏《履平之章》。行禮時、贊禮官不
唱贊 次日
皇后率公主王妃命婦等朝賀。一應儀注。俱與 太皇太后宮中行禮同。
康熙九年
《大清會典》。康熙九年題准:
「皇太后聖旦。」是日早、
皇太后儀仗樂器。全設王以下、民、公、侯、伯都統、內大臣
大學士尚書精奇尼哈番以上、俱朝服於
隆宗門外齊集。禮部堂官奏請
皇上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