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受遺老臣,伉扈難制,有若裴炎乎?世將種能合亡 命,若徐敬業乎?宿將善戰,若程務挺乎?彼皆人豪,不 利於朕,朕能戮之。公等才有過,彼蚤為之;不然,謹以 事朕,無貽天下笑。」群臣頓首,不敢仰視,曰:「惟陛下命。」 久之,下詔陽若復辟者。睿宗揣非情,固請臨朝,制可。 乃冶銅匭為一室,署東曰延恩,受干賞自言;南曰招 諫,受時政失得;西曰「申冤」,受抑,枉所欲言;北曰「通元」, 受讖步祕策。詔中書門下一官典領。太后不惜爵位, 以籠四方豪傑自為助,雖妄男子,言有所合,輒不次 官之,至不稱職,尋亦廢誅不少縱,務取實材真賢。又 畏天下有謀反逆者,詔許上變,在所給輕傳,供五品 食,送京師,即日召見,厚餌爵賞歆動之。凡言變,吏不 得呵詰,雖耘夫蕘子必親延見,稟之客館。敢稽若不 送者,以所告罪之。故上變者遍天下,人人屏息無敢 議。新豐有山,因震突出,太后以為美祥,赦其縣,更名 慶山。荊人俞文俊上言:「人不和,疣贅生;地不和,堆阜 出。今陛下以女主處陽位,山變為災,非慶也。」太后怒, 投嶺外。詔毀乾光殿為明堂,以浮屠薛懷義為使督 作。懷義鄠人,本馮氏,名小寶,偉岸淫毒,佯狂洛陽市, 千金公主嬖之。主上言「小寶可入侍。」后召與私,悅之, 欲掩跡得通籍出入,使祝髮為浮屠,拜白馬寺主。詔 與太平公主壻薛紹通昭穆。紹父事之,給廐馬,中官 為騶侍,雖承嗣、三思皆尊事惟謹。至是護作士數萬, 巨木率一章千人乃能引。又度明堂後為天堂,鴻麗 嚴奧次之。堂成,拜左威衛大將軍、梁國公。始作崇先 廟於西京,享武氏。承嗣偽款洛水石,導使為帝,遣雍 人唐同泰獻之,后號為《寶圖》,擢同泰游擊將軍。於是 汜人又上瑞石,太后乃郊上帝,謝況自號聖母神皇, 作神皇璽,改寶圖曰《天授聖圖》,號洛水曰永昌,水圖 所曰聖圖泉,勒石洛壇左曰「天授聖圖之表」,改汜水 曰廣武。時柄去王室,大臣重將皆撓不得逞,宗室孤 外無寄足地。於是韓王元嘉等謀舉兵唱天下,迎還 中宗。瑯琊王沖、越王貞先發,諸王倉卒無應者,遂敗。 元嘉與魯王靈夔等皆自殺,餘悉坐誅。諸王牽連死 滅殆盡,子孫雖嬰褓亦投嶺南。太后身拜洛受圖,天 子率太子、群臣、蠻裔以次列,大陳珍禽奇獸、貢物鹵 簿壇下。禮成,去永昌元年,享萬象神宮,改服袞冕,搢 大圭,執鎮圭。睿宗亞獻,太子終獻。合祭天地五方帝, 百神從。以高祖、太宗、高宗配,引魏王士彠從。配。班《九 條》,訓百官,遂大饗群臣,號「士彠。」周忠孝太皇、楊忠孝 太后。以文水墓為章德陵,咸陽墓為明義陵,太原安 成王為周安成王,金城郡王為魏義康王,北平郡王 為趙肅恭王,魯國公為太原靖王。載初中,又享萬象 神宮,以太穆、文德二皇后配,皇地祇引周忠孝太后 從配作「曌。」《埊》。囝。《𢘗》。十有二文。太 后自名曌,改詔書為制書。以周、漢為二王後,虞、夏、殷 後為三恪。除唐屬籍。拜薛懷義輔國大將軍,封鄂國 公。令與群浮屠作《大雲經》,言神皇受命事。春官尚書 李思文詭言:「《周書·武成》為篇,辭有『垂拱天下治,為受 命之符』。」后喜,皆班示天下,稍圖革命。然畏人心不肯 附,乃陰忍鷙害,肆斬殺,怖天下。內縱酷吏周興、來俊 臣等數十人為爪吻,有不慊若素疑憚者,必危法中 之宗姓侯王及它骨骾臣將相,駢頸就鐵,血丹狴戶, 家不能自保。太后操奩具,坐重幃,而國命移矣。御史 傅游藝率關內父老請革命,改帝氏為武。又脅群臣 固請,妄言「鳳集上陽宮,赤雀見朝堂」,天子不自安,亦 請氏武,示一尊。太后知威柄在己,因大赦天下,改國 號周。自稱聖神皇帝,旗幟尚赤。以皇帝為皇嗣,立武 氏七廟於神都。尊周文王為文皇帝,號始祖,妣姒曰 文定皇后;武王為康皇帝,號睿祖,妣姜曰康惠皇后; 太原靖王為成皇帝,號嚴祖,妣曰成莊皇后;趙肅恭 王為章敬皇帝,號肅祖,妣曰章敬皇后;魏義康王為 昭安皇「帝,號烈祖,妣曰昭安皇后;祖周安成王為文 穆皇帝,號顯祖,妣曰文穆皇后;考忠孝太皇為孝明 高皇帝,號太祖,妣曰孝明高皇后。」罷唐廟為享德廟, 四時祠高祖以下三室,餘廢不享。至日,祀上帝,萬象 神宮,以始祖及考妣配,以百神從祀。盡王諸武。詔并 州文水縣為武興,比漢豐、沛,百姓世給。復以始祖冢 為德陵,睿祖為喬陵,嚴祖為節陵,肅祖為簡陵,烈祖 為靖陵,顯祖為永陵,章德陵為昊陵,明義陵為順陵。 太后雖春秋高,善自塗澤,雖左右不悟其衰。俄而二 齒生,下詔改元為「長壽。」明年,享神宮,自制大樂,舞工 用九百人,以武承嗣為亞獻,三思為終獻。帝之為皇 嗣,公卿往往見之。會尚方監裴匪躬、左衛大將軍阿 史那元慶、白澗府果毅薛大信、監門衛大將軍范雲 僊潛謁帝,皆腰斬都市。自是公卿不復上謁。有上封 事言嶺南流人謀反者,太后遣攝右臺監察御史萬 國俊就按,得實,即論決。國俊至廣州,盡召流人,矯詔 賜自盡,皆號哭不服。國俊驅之水曲,使不得逃,一日 戮三百餘人,乃誣奏「流人怨望,請悉除之。」於是太后 遣右衛翊府兵曹參軍劉光業、司刑評事王德壽、苑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8 (1700-1725).djvu/41
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