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50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左右近侍,未嘗見其喜慍。以母張貴妃故,特為後主 所愛。至德元年,封始安王,邑二千戶。尋為軍師將軍、 揚州刺史,置佐史。禎明二年,皇太子引廢,後主乃立 深為皇太子。三年,隋師濟江,六軍敗績,隋將韓擒虎 自」南掖門入,百僚逃散。深時年十餘歲,閉閤而坐,舍 人孔伯魚侍焉。隋軍排閤而入,深使宣令勞之曰:「軍 旅在途,不乃勞也。」軍人咸敬焉。其年入關。隋大業中 為枹罕太守。

北魏

明元帝泰常七年四月封皇子燾為泰平王五月詔皇太子臨朝聽政

按《魏書明元帝本紀》,泰常七年「夏四月甲戌,封皇子 燾為泰平王。燾字佛釐,拜相國,加大將軍。初,帝素服 寒食散,頻年動發,不堪萬幾。五月,詔皇太子臨朝聽 政,是月,泰平王攝政。秋九月己酉,詔泰平王率百國 以法駕田於東苑,車乘服物,皆以乘輿之副。」按《太 武帝本紀》,「世祖太武皇帝諱燾,太宗明元皇帝長子 也。」母曰杜貴嬪。天賜五年生於東宮,體貌瓌異,太祖 奇而悅之,曰:「成吾業者必此子也。」泰常七年四月封 泰平王,五月為監國。太宗有疾,命帝總攝百揆,聰明 大度,意豁如也。八年十月壬申即皇帝位。按《崔浩 傳》:太宗恆有微疾,怪異屢見,乃使中貴人密問於浩 曰:「《春秋》星孛北斗,七國之君皆將有咎。今茲日蝕於 胃、昴盡光、趙、代之分野。朕疾彌年,療治無損,恐一旦 奄忽,諸子並少,將如之何?其為我設圖後之計。」浩曰: 「陛下春秋富盛,聖業方融,德以除災,幸就平愈。且天 道懸遠,或消或應。昔宋景見災修德,熒惑退舍,願陛 下遣諸憂虞,恬神保和,納御嘉福,無以闇昧之說,致 損聖思。必不得已,請陳瞽」言:「自聖化龍興,不崇儲貳, 是以永興之始,社稷幾危。今宜早建東宮,選公卿忠 賢陛下素所委仗者使為師傅,左右信臣簡在聖心 者以充賓友,入總萬機,出統戎政,監國撫軍,六柄在 手。若此,則陛下可以優游無為,賾神養壽,進御醫藥。 萬歲之後,國有成主,民有所歸,則奸宄息望,旁無覬 覦。此乃萬世之令典,塞禍之大備也。今長皇子燾年 漸一周,明叡溫和,眾情所繫,時登儲副,則天下幸甚。 立子以長,禮之大經。若須並待成人而擇,倒錯天倫, 則生履霜堅冰之禍。自古以來,載籍所記,興衰存亡, 尟不由此。」太宗納之。於是使浩奉策告宗廟,命世祖 為國副主,居正殿臨朝。司徒長孫嵩、山陽公奚斤、北 新公安同為左輔,坐東廂,西面;浩與太尉穆觀、散騎 常侍丘堆為右弼,坐西廂,東面,百寮總己以聽焉。太 宗避居西宮,時隱而窺之,聽其決斷,大悅,謂左右侍 臣曰:「長孫嵩宿德舊臣,歷事四世,功存社稷;奚斤辯 捷智謀,名聞遐邇;安同曉解俗情,明練於事;穆觀達 於政要,識吾旨趣;崔浩博聞彊識,精於天人之會,丘 堆雖無大用,然在公專謹,以此六人輔相,吾與汝曹 遊行四境,伐叛柔服,可得志於天下矣。」群臣時奏所 疑,太宗曰:「此非我所知,當決之。汝曹,國主也。」

太武帝延和元年春正月立皇子晃為皇太子大赦改元

按《魏書太武帝本紀》,「延和元年春正月丙午,立皇子 晃為皇太子,謁於太廟,大赦,改年。己巳,詔曰:『朕以眇 身,獲奉宗廟,思闡洪基,廓清九服,遭值季運,天下分 崩,是用屢征,罔或寧息。自始光至今,九年之間,戎車 十舉,群帥文武,荷戈被甲,櫛風沐雨,蹈履鋒刃,與朕 均勞。賴神祗之助,將士宣力,用能摧折彊豎,克剪大』」 憝,兵不極武而二寇俱滅,師不違律而遐方以寧。加 以時氣和洽,嘉瑞並降,遍於郡國,不可勝紀,豈朕一 人,獨應此祐,斯亦群后協同之所致也。公卿因茲稽 諸天人之會,請建副貳。夫慶賞之行,所以褒崇勳舊, 旌顯賢能,以永無疆之休。其王公將軍以下,普增爵 秩。啟國承家,修廢官,舉儁逸,蠲除煩「苛,更定科制,務 從輕約,除故革新,以正一統。群司當深思效績,直道 正身,立功立事,無或懈怠,稱朕意焉!」按《景穆帝本 紀》,恭宗景穆皇帝,諱晃,太武皇帝之長子也。母賀夫 人。延和元年春正月丙午,立為皇太子,時年五歲。明 慧彊識,聞則不忘。及長,好讀經史,皆通大義,世祖甚 奇之。世祖東征和龍,詔恭宗錄尚書事;西征涼州,詔 恭宗監國。初,世祖之伐河西也,李順等咸言姑臧無 水草,不可行師,恭宗有疑色。及車駕至姑臧,乃詔恭 宗曰:「姑臧城東西門外,涌泉合於城北,其大如河,自 餘溝渠流入澤中,其間乃無燥地,澤草茂盛,可供太 軍數年。人之多言,亦可惡也,故有此敕,以釋汝疑。」恭 宗謂宮臣曰:「為人臣不實若此,豈是忠乎!吾初聞有 疑,但帝決行耳,幾誤人大事,言者復何面見帝也!」真 君四年,恭宗從世祖討蠕蠕,至鹿渾谷,與賊相遇,鹵 惶怖,部落擾亂。恭宗言於世祖曰:「今大軍卒至,宜速 進擊,掩其不備,破之必矣。」尚書令劉潔固諫,以為:「塵 盛賊多,出至平地,恐為所圍,須軍大集,然後擊之可 也。」恭宗謂潔曰:「此塵之盛,由賊恇擾,軍人亂故。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