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55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食粥,一日食湯餅,今亦竭矣。卿等意何如?」皆不對。上 曰:「速當和解耳。」三年春正月,李茂貞獨見上,中尉韓 全誨等皆不得對。茂貞請誅全誨等,與朱全忠和解, 奉車駕還京。上喜,即遣內養帥鳳翔卒四十人收全 誨等斬之,遣使囊全誨等二十餘人首以示全忠曰: 「嚮來脅留車駕,懼罪離間,不欲協和,皆此曹也。今朕 與李茂貞決意誅之,卿可曉諭諸軍,以豁眾憤。」時鳳 翔所誅宦官七十二人,朱全忠又密令京兆搜捕致 仕不從行者,誅九十人。及還長安,全忠、崔引同對,引 奏:「國初承平之時,宦官不典兵豫政、天寶以來,宦官 浸盛。貞元之末,以羽林衛為左、右神策軍,以便衛從。 始令宦官主之,以二千人為定制。自是參掌機密,奪 百司權,上下彌縫,共為不法。大則扇搖藩鎮,傾危國 家;小則賣官鬻獄,蠹害朝政。王室衰亂,職此之由。不 翦其根,禍終不已。請悉罷內諸司使,其事務盡歸之 省寺,諸道監軍俱召還闕下。」上從之。是日,全忠以兵 驅宦官第五可範以下數百人於內侍省盡殺之,《冤 號》之聲,徹於內外。其出使外方者,詔所在收捕誅之, 止留黃衣幼弱者三十人,以備灑掃。自是宣傳詔命, 皆令宮人出入,其兩軍內外八鎮兵,悉屬六軍以引, 兼判六軍十二衛事。

司馬光曰:「宦者用權,為國家患,其來久矣。蓋以出入宮禁,人主自幼及長與之親狎,非如三公六卿進見有時可嚴憚也。其間復有性識儇利,言語辯給,善伺候顏色,承迎志趣,受命則無違忤之患,使令則有稱愜之效。自非上智之主燭知物情,慮患深遠,侍奉之外不任以事,則近者日親,遠者日疏,甘言悲辭之請」 有時而從,浸潤膚受之愬,有時而聽。於是黜陟刑賞之政,潛移於近習而不自知,如飲醇酒,嗜其味而忘其醉也。黜陟賞罰之柄移,而國家不危亂者,未之有也。東漢之衰,宦官最名驕橫,然皆假人主之權,依憑城社,濁亂天下,未有能劫脅天子,如制嬰兒,廢置在手,東西出其意,使天子畏之,若乘虎狼而挾蛇虺,如唐世者也。所以然者,非他,漢不握兵,唐握兵故也。夫寺人之官,自三王之世,載於《詩》《禮》,所以謹閨闥之禁,通內外之言,安可無也?顧人主不當與之謀議政事,進退士大夫,使有威福,足以動人耳。果或有罪,小則刑之,大則誅之,無所寬赦。如此,雖使之專權,孰敢哉?豈可不察臧否,不擇是非,欲草薙而禽獮之,能無亂乎?是以袁紹行之於前而董卓弱漢,崔昌遐襲之於後而朱氏篡唐,雖快一時之忿,而國隨以亡。是猶惡衣之垢而焚之,患木之蠹而伐之,其為害豈不益多哉!孔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斯之謂矣。

歐陽修曰:「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其源深於女禍、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以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心信而親之,待其已信,然後懼以禍福而把持之。雖有忠臣碩士列於朝廷,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不若起居飲食、前後左右之親為可恃也。故前後左」 右者日益親,則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於帷闥,則嚮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患已深而覺之,欲與疏遠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雖有聖智,不能與謀。謀之而不可為,為「之而不可成,至其盛,則俱傷而兩敗。故其大者亡國,其次亡身,而使姦豪得借以為資而起,至快其種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後已。」 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為人主者,非欲養禍於內,而疏忠臣碩士於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則禍斯及矣。使其一悟,猝而去之可也。宦者之為禍,雖欲悔悟,而勢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矣。故曰「深於女禍」 者,謂此也。可不戒哉!

臣按:漢、唐之宦侍,其忠謹自持者未嘗不獲福,其驕恣預政者未嘗不罹禍,人主而知此則能全其國,國全則家亦全矣;內臣而知此則能全其身,身全則國亦全矣,故具著之云。

日知錄

《閽人寺人》

閽人、寺人屬於冢宰,則內廷無亂政之人;九嬪、世婦 屬於冢宰,則後宮無盛色之事。太宰之於王,不唯佐 之治國,而亦誨之齊家者也。自漢以來,唯諸葛孔明 為知此義,故其上表後主,謂「宮中府中俱為一體,而 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攸之、褘允三人。」於是後 主欲采擇以充後宮,而終執不聽。宦人黃皓終允之 世,位不過黃門丞,可以為行《周禮》之效矣。後之人君 以為此吾家事,而為之大臣者,亦以為天子之家事, 人臣不敢執而問也。其家之不正,而何國之能理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