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58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十三卷目錄

 宗藩部彙考五

  北魏道武帝皇始二則 天興二則 天賜二則 明元帝永興一則 泰常一則 太

  武帝始光一則 延和二則 太延一則 太平真君六則 正平一則 文成帝興安一則

   太安三則 和平三則 獻文帝天安一則 皇興三則 孝文帝延興三則 永明一則

   太和十二則 宣武帝景明一則 正始三則 永平三則 延昌一則 孝明帝熙平一

  則 神龜二則 正光二則 孝昌三則 武泰一則 孝莊帝永安三則 前廢帝普泰一

  則 出帝永熙二則 孝靜帝天平一則 興和三則 武定二則

  北齊總一則 文宣帝天保三則 廢帝乾明一則 武成帝大寧一則 河清一則

  後主天統三則 武平二則

  北周總一則 孝閔帝一則 明帝武成一則 武帝保定四則 天和二則 建德四

  則 宣政一則 宣帝大象二則

  隋總一則 高祖開皇八則 仁壽一則 煬帝大業三則

官常典第十三卷

宗藩部彙考五

北魏

道武帝皇始元年初封拜宗室仍五等之制

按:《魏書道武帝本紀》:「皇始元年秋九月戊午,初建臺 省,置百官,封公侯將軍、刺史、太守、尚書郎已下,悉用 文人。」按《官氏志》:「皇始元年,始建曹省,備置百官,封 拜五等。」

《皇始二》年,封元儀、元題皆為王。

按《魏書道武帝本紀》:「二年夏五月甲寅,以東平公元 儀為驃騎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兗豫雍荊徐揚 六州牧、左丞相,封衛王;襄城公元題進封為王。」

天興元年進元遵元順為王詔吏部郎中鄧淵立爵品

按《魏書道武帝本紀》:皇始二年:「冬十月甲申,中山平。」 天興元年「春正月,置行臺於中山,詔左丞相、守尚書 令衛王儀鎮中山,略陽公元遵鎮渤海之合口。三月, 徵左丞相衛王儀還京師,詔略陽公遵代鎮中山。夏 四月壬戌,進遵封常山王,南安公元順進封毗陵王。 冬十有一月辛亥,詔尚書吏部郎中鄧淵典官制,立」 爵品。

天興六年冬封皇子嗣等四人及秦愍陳留二王子 皆為王。

按《魏書道武帝本紀》,「六年冬十月乙卯,立皇子嗣為 齊王,加車騎大將軍位,相國紹為清河王,加征南大 將軍,熙為平陽王,曜為河南王。封故秦愍王子夔為 豫章王,陳留王子右將軍悅為朱提王。」按《明元帝 本紀》,「帝諱嗣,太祖長子也。天興六年封齊王,拜相國。」

天賜六年冬十月清河王紹作逆太祖崩帝入誅紹壬申即皇帝位

天賜元年,制「爵四等,封皇子為王,宗室為公侯子。定 郡縣品第之差」,詔皆置臣吏。

按《魏書道武帝本紀》:「天賜元年秋九月,帝臨昭陽殿, 分置眾職,引朝臣文武,親自簡擇,量能敘用。制爵四 等,曰王、公、侯、子,除伯、男之號。追錄舊臣,加以封爵,各 有差。」按《官氏志》:「天賜元年九月,減五等之爵,始分 為四,曰王、公、侯、子,除伯、男二號。皇子及異姓元功上 勳者封王。宗室及始蕃王皆降為公,諸公降為侯,侯、 子亦以此為差。」於是封王者十人,公者二十二人,侯 者七十九人,子者一百三人。王封大郡;公,封小郡;侯, 封大縣;子;封小縣;王,第一品;公,第二品;侯,第三品;子, 第四品。十二月,詔始賜王、公、侯、子、國臣吏,大郡王二 百人,次郡王、上郡公百人,次郡公五十人,侯二十五 人,子十二人,皆立典師,職比家臣,總統群隸。

按《文獻通考》:「後魏道武皇始元年,始封五等。至天賜 元年,減五等之爵,始分為四,曰王、公、侯、子,除伯男之 號。其後復加伯男焉。」

天賜四年,封諸皇子修等四人為王常山王遵賜死 按《魏書道武帝本紀》,「四年春二月,封皇子修為河間 王,處文為長樂王,連為廣平王,黎為京兆王。夏五月, 常山王遵有罪賜死。」

明元帝永興元年冬十有二月戊戌封衛王儀子良為南陽王陰平公元烈進爵為王高涼王樂真改封平陽王

按:《魏書明元帝本紀》云云。

泰常七年封皇子燾等七人為王

按《魏書明元帝本紀》,「泰常七年夏四月甲戌,封皇子 燾為泰平王。燾字佛釐,拜相國,加大將軍;丕為樂平 王,加車騎大將軍;彌為安定王,加衛大將軍;範為樂 安王,加中軍大將軍;健為永昌王,加撫軍大將軍;崇 為建寧王,加輔國大將軍;俊為新興王,加鎮軍大將 軍。」按《太武帝本紀》,帝諱燾,太宗明元皇帝之長子 也,泰常七年四月封《泰平王》,五月為「監國」,八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