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58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乎?臣每念至此,未嘗不流涕也。此皆豎儒偏見,病藩 封太重,疑慮太深而至此。夫唇亡齒寒,人人自危。周 王既廢,湘王自焚,代府被摧,而齊又告王反矣。為計 者必曰:「兵不舉則禍必加。」是朝廷執政激之使然。燕 舉兵兩月矣,前後調兵不下五十餘萬,而一矢無獲, 謂之國有謀臣,可乎?經營已久,軍需輒乏,將不效謀, 士不效力,徒使中原無辜赤子,困於轉輸,民不聊生, 日甚一日。九重之憂方深,而出入帷幄與國事者,方 且洋洋自得。彼其勸陛下必削藩國者,果何心哉?《諺》 曰:「親者割之不斷,疏者續之不堅。」殊有理也。陛下不 察,不待十年,悔無及「矣。臣雖至愚,感恩至厚,不敢不 言。幸少垂洞鑒,興滅繼絕,釋代王之囚,封植湘王之 墓,還周王於京師,迎楚、蜀為周公,俾其各命世子,持 書勸燕罷兵守藩,以慰宗廟之靈。明詔天下,撥亂反 正,篤厚親親,宗社幸甚。」不聽。十月壬寅,靖難兵襲破 大寧,寧王權降燕。十一月乙亥,燕府再上書,辨誣不 軌之事,請誅齊泰、黃子澄,不報。燕府傳檄天下,誅滅 左班文職姦臣。十二月庚申,遷肅王楧於蘭縣,參贊 大將軍軍務高巍使燕,請罷兵,不報。二年六月,遣尚 寶司丞李得成使燕,議罷兵,不報。十月,詔諸將「毋使 朕負殺叔父名。」三年七月戊戌,遣錦衣衛千戶張安 遺書間燕世子。四年五月壬寅,《靖難》兵至揚州,下儀 真。遣慶成郡主至成祖所,議割地罷兵,不聽。六月庚 申,靖難兵營龍潭,遣曹國公李景隆、都督王佐、尚書 茹瑺再議割地罷兵,不聽。壬戌,遣諸王與李景隆等 偕行,至靖難軍營,再申前議,不聽。帝因分遣諸王,令 守京城諸門。諸王歸,帝會群臣慟哭,或勸帝幸浙江, 或曰「不若幸湖湘。」方孝孺請「堅守京城,以待四方援 兵。」甲子,《靖難》兵至金川門。乙丑,谷王橞與李景隆開 金川門,迎靖難兵入城。安王檀及文武群臣、兵部尚 書茹瑺率文武奉迎乘輿,勸進大內。閔帝遜位,不知 所往。

建文四年,成祖即位。宗藩諸王,復爵賜諡,改封徙國, 坐廢者不一。更定親王儀仗。令親王之國應付口糧 草料。

按《明大政紀》:「四年六月己巳,成祖即皇帝位,復周王 橚、齊王榑爵。辛未,製皇帝親親之寶。七月癸未,詔修 周、齊二王府宮殿。丙戌,諡故湘王曰獻王,吳氏曰獻 妃,遣官祭於荊州墳園。癸巳,改封懿文太子;第二子 吳王允熥為廣澤王,居漳州;第三子衡王允熞為懷 恩王,居建昌;第四子徐王允𤐤為敷惠王,隨母呂氏」 居懿文陵。丙申,賜谷王橞樂七奏,衛士三百人金銀 鎗、大劍。庚戌,賜書寧王權。八月戊子,寧王權求封國 杭州,上以天子畿內不以封諸侯,諭之。遣敕符召秦 王尚炳,以岷王楩與西平侯沐晟交惡,賜諭宥之。癸 亥,晉王濟熹來朝,賜書慰安之。壬申,命昭德王濟熿 居平陽。九月丙戌,徙封谷王橞於長沙,遼王植於荊 州。廢廣澤王、懷恩王為庶人。逮谷王長史劉璟下獄, 自縊死。劉璟,基仲子,隨谷王還朝,建《大策》不能用,以 病辭歸。上逮至京,欲用之,不受,下獄死。十月丙辰,寧 王權來朝,改封南昌。己未,改江西布政司治為寧王 府。十一月丙午,禮部奏:「親王儀仗合增紅油絹銷金 雨繖一,紅紗燈籠、紅」油紙燈籠各二對。魫燈一對。大 小銅角二對。從之

按《明會典》:「洪武三十五年,令親王之國,隨行內外官 員及有執事旗校、廚役人等,沿途有司應付口糧。本 府駕馬并隨駕馬贏,及護衛官軍下隨侍馬匹應付 草料。隨侍官軍回還,亦准支。」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

成祖永樂元年賜宴諸王復周齊代岷四王舊封命高煦往開平操備詔諭楚世子書戒代王降岷府職官諭諸司王府事一遵祖訓其應行者奏准奉行

按《明大政紀》,永樂元年「正月己卯朔,宴諸王於華蓋 殿。丙戌,復周、齊、代、岷四王舊封。二月辛亥,命郡王高 煦率兵往開平操備。四月乙卯,楚世子孟烷奏,欲遣 人往河南買人口,詔止之,諭曰:『昔秦愍王遣人於湘 江買人口,太祖聞之怒,秦府官屬及郡縣承行者皆 被罪。且河南汝伯父周王封地,汝所遣人入境,或有 縱恣,將斥為汝過,可不慮乎』?」其已之。代王桂縱暴,殺 人取財,賜書戒之。岷王楩擅拘諸司印信,激變彝人, 詔降其王府職官。五月辛卯,諭天下諸司事千王府 者,遵《祖訓》啟知之。有司合行事務,不許一概啟請。若 王府事有相關,即遣人馳奏,不待報而擅承行者,論 以重罪。

按《明會典》「元年,令王府有事,發行三司等衙門,隨即 奏聞,必待欽准,方許奉行。敢有擅行者治罪。如遇在 京各王出府之日,法司即查前例,通行長史知會遵 守。」

永樂二年,封二子為漢、趙二王,改允𤐤為甌寧王。周 王來獻騶虞,又晉王上護衛,不允。

按《明大政紀》:二年三月甲戌,封第二子高煦為漢王, 第三子高燧為趙王。九月丙午,周王橚來獻騶虞。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