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1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人之過者,仁者之道「也。世有掩寡人之邪,救寡人之 過,非君孰望之?今君厚受任於先王以成尊,輕棄寡 人以快心,則掩邪救過,難得於君矣。且世有薄而故 厚施,行有失而故惠用。今使寡人任不肖之罪,而君 有失厚之累,請為君擇之也。」無所取之。國之有封疆, 家之有垣牆,所以合好掩惡也。室不能相和,出語鄰 家,未「為通計也。怨惡未見而明棄之,未為盡厚也。寡 人雖不肖乎,未如殷紂之亂也;君雖不得意乎,未如 商容、箕子之累也。」然則不內蓋寡人而明怨於外,恐 其適足以傷於高而薄於行也。非然也,苟可以明君 之義,成君之高,雖任惡名,不難受也。本欲以為明寡 人之薄,而君不得厚;揚寡人之辱,而君不得榮,此一 舉而兩失也。義者不虧人以自益,況傷人以自損乎? 君無以寡人不肖,累往事之美。昔者柳下惠吏於魯, 三黜而不去,或謂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與人之 異,惡往而不黜乎?猶且黜乎,寧於故國爾。」柳下惠不 以三黜自累,故前業不忘;不以去為心,故遠近無議。 今寡人之罪,國人未知,而議寡人者遍天下。《語》曰:「論 不修心,議不累物,仁不輕絕,智不簡功。」簡棄大功者, 輟也;輕絕厚利者,怨也。輟而棄之,怨而累之,宜在遠 者,不望之於君也。今以寡人無罪,君豈怨之乎?願君 捐怨,追惟先王,復以教寡人意。君曰:「余且慝心以成 而過,不顧先王以明而惡,使寡人進不得修功,退不 得改過,君之所揣也。唯君圖之。此寡人之愚意也。敬 以書謁之。」樂閒乘怨不用其計,二人卒留趙不報。 按《史記燕召公世家》:今王喜四年,秦昭王卒,燕王命 相栗腹約歡趙,以五百金為趙王酒,還報燕王曰:「趙 王壯者皆死長平,其孤未壯,可伐也。」王召昌國君樂 閒問之,對曰:「『趙四戰之國,其民習兵,不可伐』。王曰:『吾 以五而伐一』。」對曰:「不可。」燕王怒,群臣皆以為可,卒起 二軍,車二千乘,栗腹將而攻鄗卿。秦攻代。唯獨大夫 將渠謂燕王曰:「與人通關約交,以五百金飲人之王。 使者報而反攻之,不祥,兵無成功。」燕王不聽,自將偏 軍隨之。將渠引燕王綬止之曰:「王必無自往,往無成 功。」王蹴之以足,將渠泣曰:「臣非以自為為王也。」燕軍 至宋子,趙使廉頗將,擊破栗腹於鄗,破卿秦樂乘於 代,樂閒奔趙,廉頗逐之五百餘里,圍其國。燕人請和, 趙人不許,必令將渠處和。燕相將渠以處和,趙聽將 渠解燕圍。

東周君六年燕伐齊拔聊城齊伐取之。

按《戰國策》,燕攻齊,取七十餘城,唯莒、即墨未下。齊田 單以即墨破燕,殺騎劫。初,燕將攻聊城,人或讒之,燕 將懼誅,遂保守聊城不敢歸。田單攻之歲餘,士卒多 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 將曰:「吾聞之,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怯死而滅 名,忠臣不先身而後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顧燕王 之無臣,非忠也;殺身亡聊城,而威不信於齊,非勇也; 功廢名滅,後世無稱,非智也。故智者不再計,勇士不 怯死。今死生榮辱,尊卑貴賤,此其一時也。願公之詳 計而無與俗同也。且楚攻南陽,魏攻平陸,齊無南面 之心,以為亡南陽之害,不若得濟北之利,故定計而 堅守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東面,橫秦之勢合則楚 國之形危。且棄南陽,斷右壤,存濟北,計必為之。今楚、 魏交退,燕救不至,齊無天下之規,與聊城共據期年 之敝,即臣見公之不能得也,齊必決之於聊城,公無 再計。彼燕國大亂,君臣過計,上下迷惑栗腹,以十萬 之眾,五折於外,萬乘之國被圍於趙,壤削主困,為天 下戮,公聞之乎?今燕王方寒心獨立,大臣不足恃,國 敝禍多,民心無所歸。今公又以聊城之民,距全齊之 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 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能已見於天下矣。故為公計, 不如罷兵休士,全車甲歸報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見 公如見父母交游攘臂而議於世,功業可明矣。上輔 孤主以制群臣,下養百姓以資說士,矯國革俗於天 下,功名可立也。意者亦捐燕棄世,東游於齊乎?請裂 地定封,富比陶、衛,世世稱寡,與齊久處,此亦一計也。 二者顯名厚實也。願公熟計而審處也。且吾聞效小 節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昔管仲射 桓公,中鉤,篡也;遺公子糾而不能死,怯也;束縛桎梏, 辱身也。」此三行者,鄉里不通也,世主不臣也。使管仲 終窮抑幽,囚而不出,慚恥而不見,窮年沒壽,不免為 辱人賤行矣。然管子并《三行》之過,據齊國之政,一匡 天下,九合諸侯,為五霸首,名高天下,光照鄰國。曹沫 為魯君將,三戰三北,而喪地千里,使曹子之足不離 陳,計不顧後,出必死而不生,則不免為敗軍禽將。曹 子以敗軍禽將,非勇也;功廢名滅,後世無稱,非智也。 故去三北之恥,退而與魯君計也。曹子以為遭齊桓 公有天下,朝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劫桓公於壇位 之上,顏色不變而辭氣不悖,三戰之所喪,一朝而反 之,天下震動驚駭,威信吳楚,傳名後世。若此二公者, 非不能行小節,死小恥也,以為殺身絕世,功名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