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4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恆王瑱

按《唐書》本傳:「恆王瑱好方士,常服道士服,從帝幸蜀, 還代宗時薨。」

按《舊唐書》本傳:「恆王瑱,元宗第二十七子也。初名潓。 開元二十三年七月,封為恆王。性好道,常服道士衣, 授右衛大將軍,加開府儀同三司。二十四年二月,改 名瑱。天寶十五載從幸巴蜀,不復衣道士衣矣。」

涼王璿

按《唐書》本傳,涼王璿母高平王重規之女,宮中號「小 武妃」者。璿薨代宗時,子仂為瀘陽郡王。

按《舊唐書》本傳:「涼王璿,元宗第二十九子也。初名漎, 母武賢儀,則天時高平王重規女也。開元中入宮中, 號為小武妃。二十三年七月,封為涼王。二十四年二 月,改名璿。天寶十五載六月,元宗幸蜀,儀王以下十 三王從至漢中郡,遣永王璘出鎮荊州。至德二年十 月,從還京。廣德元年十二月五日,上都失守,有儀潁」、 壽、延、盛、濟、信、義、陳、恆、涼十一王扈從幸陝州。十二月, 從還上都。璿之子。天寶中封為王者一人:仂,瀘陽郡 王、殿中監同正員。

汴哀王璥

按《唐書》本傳:「汴哀王璥,於諸子為最少,初封纔數歲, 容貌秀澈,有成人風,帝愛之。開元二十三年,授右千 牛衛大將軍,明年薨。唐制,親王封戶八百,增至千;公 主三百,長公主至六百。高宗時,沛、英、豫三王。太平公 主,武后所生戶,始踰制。垂拱中,太平至千二百戶。聖 曆初,相王太平皆三千,壽春等五王各三百。神龍初」, 相王太平至五千,衛王三千,溫王二千,壽春等王皆 七百;嗣雍、衡陽、臨淄、巴陵、中山王五百,安樂公主二 千,長寧千五百,宣城、宜城、宣安各千,相王女為縣主 各三百,相王增至七千,安樂三千,長寧二千五百,宜 城以下二千;相王太平、長寧、安樂以七丁為限,雖水 旱不蠲,以國租庸滿之。中宗遺詔,「雍、壽春王進為親 王,戶千。」開元後,天子敦睦兄弟,故寧王戶至五千五 百,岐、薛五千;申王以外家微戶四千,邠王千八百,帝 妺戶千。中宗諸女如之,通以三丁為限。及皇子封王, 戶二千;公主五百。咸宜公主以母惠妃故,封至千。自 是諸公主例千戶止。初,文德皇后崩,晉王最幼,太宗 憐之,不使出閤。豫王亦以武后少子,不出閤。嗣聖初 即帝位,及降封相王,乃出閣。中宗時,譙王失愛,遷外 藩;溫王年十七,猶居宮中,遂立為帝。開元後,皇子幼, 多居禁內,既長,詔附苑城為大宮,分院而處,號「十王 宅」,所謂慶、忠、棣、鄂、榮、光、儀、潁、永、延、盛、濟等王,以十舉 全數也。中人押之就夾城,參天子起居。家令日進膳, 引詞學士入授書,謂之「侍讀。」壽、信、義、陳、豐、恆、涼七王 就封,亦居十宅。鄂光廢死,忠王立為太子,慶、棣繼薨, 唯榮、儀十四王居院,而府幕列於外坊,歲時通名起 居。既又諸孫多,則於宅外更置百孫院。天子歲幸華 清宮,又置十王、百孫院於宮側,宮人每院四百餘,百 孫院亦三四十人。禁中置維城庫,以給諸王月俸。諸 孫納妃、嫁女,就十王宅。「太子不居東宮,處乘輿所幸 別院。」太子親王、公主婚嫁,並供帳於崇仁之禮院。

曹成王皋

按《唐書曹王傳》:曹王明子引,引子戢,戢子皋,字子蘭, 少補左司禦兵曹參軍,天寶十一載嗣王。事母太妃 鄭以孝聞。安祿山反,奉母逃民間,間走蜀,謁元宗,由 都水使者遷左領軍將軍。上元初旱歉,皋祿不足養, 請補外,不許,乃故抵輕法,貶溫州長史,俄攝州事。州 大饑,發官廩數十萬石賑餓者,僚吏叩庭請先以聞, 皋曰:「人日不再食且死,何俟命後發哉?苟殺我而活 眾,其利大矣。」既貸,乃自劾,優詔開許,就進少府監。時 殿中侍御史李鈞與其弟京兆法曹參軍鍔宦既遂, 不肯還鄉,母窮不自給。皋行縣見之,歎曰:「入則孝,出 則悌,有餘力則學。若二子者,可與事君乎哉?」舉劾之, 並錮死。召還,未得見,即上書言治道,詔授衡州刺史, 為觀察使,謾劾貶潮州。會楊炎起道州,為宰相,知皋 直,復用為衡州刺史。初,御史覆訊,皋懼憂其母出則 囚服,入乃衣冠,貌言如平常。及貶潮,以遷入告。至是 復位,乃言其實。建中元年,進拜湖南觀察使。前帥辛 京杲貪虐,使部將王國良戍武岡,賴其富,即劾以死。 國良恐,據縣反,斂荊、黔、洪、桂兵討之,再歲不能下。皋 至,遺書曰:「觀將軍非敢大逆者,特逃讒抗死爾。將軍 遇我,可以降,我固為京杲。誣者,幸蒙雪,何忍以兵加 將軍哉?以為不然,我以陣術破將軍陣,以攻法屠將 軍城,非將軍所度也。」國良得書,喜且畏,因請降,然內 尚首鼠。皋即日單騎稱使者造國良壘,賊延使者入, 皋大呼其軍曰:「有識曹王者乎?乃我也!來受良降,良 今安在?」一軍愕眙不敢動。國良迎拜,叩頭請罪。皋執 手約為昆弟,則盡焚攻守具,散其兵。有詔赦之,賜名 惟新。明年,持母喪至江陵。會梁崇義反,奪為左衛大 將軍,復觀察湖南。李希烈反,遷江西節度使。受命日, 不宿家。至豫章,大令將吏曰:「有功未申與懷器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