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世為國三恪按《禮志》,徽宗詔曰:「昔我藝祖受禪於 周,嘉祐中,擇柴氏旁支一名,封崇義公,議者謂不當 封周,然禪國者周,而三恪之封不及禮,蓋未盡。除崇 義公依舊外,擇柴氏最長見在者,以其祖父為周恭 帝」後,以其孫世世為宣義郎,監周陵廟,與知縣請給, 以示繼絕之仁。為國三恪,永為定制。

高宗紹興五年以柴叔夏襲封崇義公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五年夏四月壬子,訪得周後 柴叔夏,襲封崇義公。」

紹興二十六年,以柴國器襲封「崇義公。」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禮志》,「二十六年,叔夏升 知州,資序別與差遣,以子國器襲封,令居衢州,朝廷 有大禮,則入侍祠如故事。其柴大有、柴安宅亦各補 官。」

理宗淳祐九年又以世宗八世孫柴彥穎封崇義公詔求隋唐五代之後皆命官使守其祀

按《宋史理宗本紀》,「淳祐九年春正月庚申,詔周世宗 八世孫柴彥穎補承務郎,襲封崇義公。」按《禮志》,九 年又以世宗八世孫柴彥穎特補承務郎,襲封崇義 公。時又求隋、唐及朱氏、李氏、石氏、劉氏、郭氏之後及 吳越、荊南、湖南、蜀漢諸國之子孫,皆命以官,使守其 祀。

世祖至元十三年封宋主顯為瀛國公

按《宋史瀛國公本紀》:德祐二年春正月「辛未,遣監察 御史劉岊奉表稱臣上大元皇帝尊號曰仁明神武 皇帝。甲申,大元兵至皋亭山,遣監察御史楊應奎上 傳國璽,降其表曰:『宋國主臣顯謹百拜奉表,言臣眇 然幼沖,遭家多難,權奸似道,背盟誤國至勤。興師問 罪,臣非不能遷避以求苟全,今天命有歸,臣將焉往。 謹奉太皇太后命,削去帝號,以兩浙、福建、江東西、湖 南、二廣、兩淮、四川見存州郡悉上聖朝,為宗社生靈 祈哀請命。伏望聖慈垂念,不忍臣三百餘年宗社遽 至隕絕,曲賜存全,則趙氏子孫世世有賴,不敢弭亡』。」 二月辛丑,率百官拜表祥曦殿,詔諭郡縣使降。大元 使者入臨安府,封府庫,收史館、禮寺圖書及百司符 印告敕,罷官府及侍衛軍。壬寅,猶遣賈餘慶、吳堅、謝 堂、劉岊、家鉉翁充祈請使。是日,大元軍軍錢塘江沙 上,潮三日不至。三月丁丑,入朝。五月丙申,朝於上都。 降封開府儀同三司、瀛國公。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十三年「春正月癸酉,宋相陳 宜中遣軍器監劉庭瑞賫宋主稱藩表詣軍前稟議。 乙亥,宋復遣監察御史劉岊賫宋主稱藩表至軍前, 為宗社生靈請命。甲申,軍次高亭山,宋主遣其保康 軍承宣使尹甫、和州防禦使吉甫等賫傳國玉璽及 降表詣軍前,其辭曰:『大宋國主顯謹百拜奉表于大』」 元仁明神武皇帝陛下:「臣昨嘗遣侍郎柳岳、正言洪 雷震捧表馳詣闕庭,敬伸卑悃,伏計已徹聖聽。臣眇 焉幼沖,遭家多難,權奸似道,背盟誤國,臣不及知。至 于興師問罪,宗社阽危,生靈可念。臣與太皇日夕憂 懼,非不欲遷辟以求兩全,實以百萬生民之命,寄臣 之身。今天命有歸,臣將焉往?惟是世傳之鎮寶,不敢 愛惜,謹奉太皇命戒,痛自貶損,削帝號以兩浙、福建、 江東西、湖南北、二廣、四川見在州郡。謹悉奉上聖朝, 為宗社生靈祈哀請命。欲望聖慈垂哀,祖母太后耄 及,臥病數載,臣煢煢在疚,情有足矜,不忍臣祖宗三 百年宗社,遽至殞絕,曲賜裁處,特與存全大元皇帝 再生之德,則趙氏子孫世世有賴,不敢弭忘。臣無任 感天望聖,激切屏營之至。」伯顏既受降表、玉璽,復遣 囊加帶以趙尹甫、賈餘慶等還臨安,召宰相出議降 事。乙酉,師次臨安北十五里,遣宣撫程鵬飛、計議孫 鼎亨、囊加帶、洪君祥入宮安諭太皇謝氏、宋主祖母 謝氏,遣其丞相吳堅、文天祥、樞密謝堂、安撫賈餘慶、 中貴鄧惟善來見伯顏於明因寺,伯顏以其降表不 稱臣,仍書宋號。遣程鵬飛、洪君祥偕來使賈餘慶復 往易之。己丑,軍次湖州巿,遣千戶囊加帶、省掾王祐 齎傳國玉璽赴闕。辛卯,張弘範、孟祺、程鵬飛齎所易 宋主稱臣降表至軍前。二月己亥,克臨江軍。庚子,宋 主顯率文武百僚詣祥曦殿,望闕上表,乞「為藩輔。」遣 右丞相兼樞密使賈餘慶,樞密使謝堂,端明殿學士 簽樞密院事家鉉翁,端明殿學士同簽樞密院事劉 岊奉表以聞。宋主祖母太皇太后亦奉表及牋。宋主 顯遣其右丞相賈餘慶等充祈請使,詣闕請命,右丞 相命吳堅、文天祥同行。行中書省右丞相伯顏等,以 宋主顯舉國內附,具表稱賀。庚申,召伯顏偕宋君臣 入朝。三月乙亥,伯顏等發臨安。丁丑,阿塔海、阿剌罕、 董文炳詣宋主宮,趣宋主顯同太后入覲。郎中孟祺 奉詔宣讀,至「免繫頸牽羊」之語。太后全氏聞之,泣謂 宋主顯曰:「荷天子聖慈活汝,當望闕拜謝。」宋主顯拜 畢,子母皆肩輿出宮,唯太皇太后謝氏以疾留。庚辰, 《囊加帶》以宋玉璽來上。夏,五月,乙未朔,伯顏以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