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

景王二年「冬十月,晉人、齊人、宋人、衛人、鄭人、曹人、莒 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于澶淵」,宋災故。 按《春秋》襄公三十年。按《左傳》三十年為宋災故諸 侯之大夫會以謀歸宋財。「冬十月,叔孫豹會晉趙武、 齊公孫蠆、宋向戍、衛北宮佗、鄭罕虎及小邾之大夫 會于澶淵,既而無歸于宋。」

景王九年春正月,杞伯益姑薨,弟鬱立。夏,葬杞文公。 按《春秋》昭公六年。按《左傳》:六年,春正月,杞文公卒, 弔如同盟,禮也。

景王十年「夏四月,晉人至魯,治杞田。」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昭公七年:夏四月,晉人來治 杞田。季孫將以成與之。謝息為孟孫守,不可,曰:「人有 言曰:『雖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禮也。夫子從君而守 臣喪邑,雖吾子亦有猜焉』。」季孫曰:「『君之在楚,於晉罪 也。又不聽晉,魯罪重矣。晉師必至,吾無以待之。不如 與之間習而取諸杞。吾與子桃成反,誰敢有之』?是得 二成也。魯無憂而孟孫益邑,子何病焉?辭以無山。」與 之萊、柞,乃遷於桃。晉人為杞取成。

景王十四年「秋,晉韓起、齊國弱、宋華亥、魯季孫意如、 衛北宮佗、鄭罕虎、曹人、杞人會于《厥憖》。」

按《春秋昭公十一年》。按《左傳》,十一年秋,「會于厥憖, 謀救蔡也。」

景王十六年「秋,劉子、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 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平丘。八 月甲戌,同盟于平丘。」

按:《春秋》昭公十三年。

敬王二年「秋八月丁酉,杞伯郁釐薨,子成立。冬,葬杞 平公。」

按:《春秋》昭公二十四年。

敬王四年「秋,齊侯、魯侯、莒子、邾子、杞伯盟于鄟陵」 按《春秋》昭公二十六年。按《左傳》二十六年秋,「盟于 鄟陵,謀納公也。」

敬王十年「冬,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魯仲孫何忌、 衛世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城 成周。」

按:《春秋》昭公三十二年。

敬王十四年「春三月,劉子、晉侯、宋公、魯侯、蔡侯、衛侯、 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 杞伯、小邾子、齊國夏,會于召陵,侵楚。夏五月,杞伯成 夢于會。子乞立。秋七月,葬杞悼公。」杞子乞之弟,弒乞 而自立。

按《春秋》,定公四年,「弒隱公不書。」按《左傳》,四年「春三 月,劉文公合諸侯于召陵,謀伐楚也。」

按《史記·杞世家》:「悼公十二年卒,子隱公乞立。七月,隱 公弟遂弒隱公自立,是為釐公。」

敬王三十三年,「杞釐公薨,子維立。」

按:《春秋》不書。

按:《史記杞世家》:「釐公十九年卒,子湣公維立。」

元王五年,杞伯之弟閼路弒其君而自立。

按《史記·杞世家》:「湣公十六年,湣公弟閼路弒湣公代 立,是為哀公。」

《貞定王》七年,「杞伯閼路薨,子敕立。」

按《史記·杞世家》:「哀公十年卒,湣公子敕立,是為出公。 貞定王十九年,杞伯敕薨,子春立。」

按:《史記杞世家》:「出公十二年卒,子簡公春立。」

貞定王二十四年,楚滅杞,杞亡。

按:《史記·杞世家》:「簡公立一年,楚惠王之四十四年,滅 杞。杞後陳亡三十四年,杞小微,其事不足稱述。」按簡公立 共四年云一年疑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