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公主,以功賜封,與薛王業並滿五千戶。範好學工書, 愛儒士,無貴賤為盡禮。與閻朝隱、劉廷琦、張諤、鄭繇 等善,常飲酒賦詩相娛樂。又聚書畫,皆世所珍者。初」, 隋亡,禁內圖書湮沒,唐興募訪,稍稍復出,藏祕府。長 安初,張易之奏天下善工潢者,乃密使摹肖,殆不可 辨,竊其真藏于家。既誅,悉為薛稷取去。稷又敗,範得 之,後卒為火所焚。駙馬都尉裴虛己善讖緯,坐私與 範游,徙嶺南,廷琦貶雅州司戶,諤為山茌丞。然帝于 範無少間也,謂左右曰:「兄弟情天至,於我豈有異哉! 趨競者彊相附,我終不以為纎介。」時王毛仲等起微 賤暴貴,諸王見必加禮,獨範接之自如。

《晉陽公主傳》:太宗文德皇后崩,晉王及主最少,故親 畜之。王每出閤,主送至虔化門,泣而別。王勝衣班於 朝,主泣曰:「兄今與群臣同列,不得在內乎?」帝亦為流 涕。

《褚遂良傳》:「時皇子雖幼,皆外任都督刺史。遂良諫曰: 昔二漢以郡國參治,雜用周制。今州縣率倣秦法,而 皇子孺年並任刺史,陛下誠以至親,扞四方難。然刺 史,民之師帥也,得人則下安措,失人則家勞攰。故漢 宣帝曰:『與我共治,惟良二千石乎』?臣謂皇子未冠者, 可且留京師,教以經學,畏仰天威,不敢犯禁,養成德 器,審堪臨州,然後敦遣。昔東漢明、章諸帝,友愛子弟, 雖各有國,幼者率留京師,訓飭以禮。訖其世,諸王數 十百,惟二人以惡敗,自餘餐和染教,皆為善良。此前 事已驗,惟陛下省察。」帝嘉納之。

《郝處俊傳》:上元初,帝觀酺翔鸞閣,時赤縣與太常音 技分東西朋,帝詔雍王賢主東,周王顯主西,因以角 勝。處俊曰:「禮所以示童子無誑者,恐其欺詐之心生 也。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分朋造黨使相誇,彼俳 兒優子,言辭無度,爭負勝,相譏誚,非所以導仁義,示 雍和也。」帝遽止,歎曰:「處俊遠識,非眾臣所逮。」

《輟耕錄》:今人以善能營生者為經紀,唐滕王元嬰與 蔣王皆好聚斂,太宗嘗賜諸王帛,敕曰:「滕叔、蔣兄自 能經紀,不須頒物。」

《酉陽雜俎》:元宗常伺察諸王,寧王常夏中揮汗鞔鼓, 所讀書乃《龜茲樂譜》也。上知之,喜曰:「天子兄弟當極 醉樂耳。」

《大唐新語》:元宗命宋璟製諸王及公主邑號,續遣中 使宣詔,令更作一隹號。璟奏曰:「七子均養,鳲鳩之德, 至錫名號,不宜有殊。今奉此旨,恐母寵子異,非正家 國之大訓,王化之所宜,不敢奉詔。」元宗從之。

《五代史李愚傳》:愚拜左拾遺,崇政院直學士。衡王友 諒,末帝兄也,梁大臣李振等皆拜之,獨愚長揖。帝以 責愚曰:「『衡王朕拜之,卿獨揖,可乎』?愚曰:『陛下以家人 禮見之,則拜,宜也。臣於王無所私,豈宜妄有所屈』?」 《宋史張洎傳》:洎以翰林學士判吏部銓,會皇子益王 元傑改封吳王,行揚州、潤州大都督府長史,領淮南 鎮江兩軍節制。洎當草制,因上疏議曰:「謹按《前史》,皇 子封王,以郡為國,置傅、相及內史、中尉等佐王為治。 自漢、魏以降,所封之王始不之國。朝廷命卿大夫臨 郡,即稱內史,行郡事。東晉永和、太元之際,有瑯邪王、 會稽王、臨川王,故謝靈運、王羲之等為會稽、臨川內 史,即其事也。唐有天下,以楊、益、潞、幽、荊」五郡為大都 督,署長史、司馬為上佐,即前代內史之類也。其大都 督之號,非親王不授。其揚、益等郡,或有親王遙領,朝 廷命大臣臨郡者,即皆長史、副大使、知節度事也。臣 請質之前代,段文昌出鎮揚州,云「淮南節度副大使、 知節度事,兼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李載義鎮幽州,云 「盧龍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兼幽州大都督府長 史」,即其例也。今益王以揚、潤二郡建社,為吳國王,居 大都督之任,又已正領節度事,豈宜卻加長史之號, 乃是國王自為上佐矣。若或朝廷且以長史拜授,其 加銜內又無副大使、知節度使之目,倘或他日別命 守將,俾臨本郡,即不知以何名目而授除也。臣當草 制之夕,「便欲上陳,慮奏報往反,有妨明日宣降,茲事 有關國體。況吳王未領恩命,尚可改正,乞付中書門 下商議施行。」時宰相以制命已行,難於追改。洎又上 表論列呂蒙正言:「越王領福州長史,今以吳王獨為 大都督,居越王之上,非便。」上令俟異日除授,并改正 之。

《劉攽傳》:攽同知太常禮院,詔封太祖諸孫行尊者為 王,奉太祖後。攽言:「《禮》,諸侯不得祖天子,當自奉其國 之祖,宜崇德昭德芳之後,世世勿降爵,宗廟祭祀,使 之在位,則所以褒揚藝祖者著矣。」後二王紹封,如攽 議。

《談苑》:太祖問王官侍講曰:「秦王學業如何?」對曰:「近日 所作文詞甚好。」上曰:「帝王家兒不必要會文章,但令 通曉經義,知古今治亂,他日免為侮文弄法吏欺罔 耳。」

《東軒筆錄》:太宗以元良未立,雖意在真宗,尚欲遍知 諸子,遂命陳摶歷抵王宮以相諸王。摶回奏:「壽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