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一百十五卷目錄

 聖裔部彙考一

  周魏安釐王一則

  秦始皇一則

  漢高帝二則 惠帝一則 文帝一則 武帝  一則 元帝初元一則 永光一則

  成帝  一則 綏和一則 哀帝  一則 平帝元始一則

  後漢世祖建武三則 明帝永平一則 章帝元和一則 和帝永元一則 安帝延光

  一則 質帝本初一則 桓帝元嘉一則 永壽一則 延熹一則

  魏文帝黃初二則

  晉武帝泰始一則 惠帝  一則 明帝太寧一則 哀帝  一則 孝武帝太元一

  則

  宋文帝元嘉四則 孝武帝大明一則

  南齊武帝永明一則

  梁敬帝太平一則

  陳廢帝光大一則

  北魏獻文帝皇興一則 孝文帝延興二則 太和二則

  北齊文宣帝天保一則

  北周宣帝大象一則

  隋文帝  一則 煬帝大業一則

  唐高祖武德一則 太宗貞觀二則 高宗乾封一則 中宗嗣聖二則 神龍一則 元

  宗開元三則 肅宗上元一則 代宗  一則 德宗建中一則 憲宗元和二則 武宗

  會昌二則 宣宗大中一則 懿宗咸通一則 僖宗乾符二則 昭宗天祐二則

  後唐明宗長興一則

  後周太祖廣順一則

  宋太祖乾德一則 太宗太平興國二則 至道一則 真宗景德一則 大中祥符二則

  天禧一則 仁宗景祐一則 皇祐一則 至和一則 英宗治平一則 神宗熙寧一則

  哲宗元祐二則 元符一則 徽宗崇寧二則 大觀一則 宣和一則 高宗紹興二則

  寧宗嘉定二則 理宗寶慶二則 紹定一則 寶祐一則 度宗咸淳一則

  金熙宗天眷一則 皇統一則 海陵天德一則 世宗大定三則 章宗明昌四則 承

  安一則 宣宗貞祐一則

  元太宗三則 世祖中統一則 至元二則 成宗元貞一則 太德二則 仁宗延祐三

  則 英宗至治一則 泰定帝泰定二則 文宗至順一則 順帝至元一則 至正二則

官常典第一百十五卷

聖裔部彙考一

魏安釐王以孔子八世孫謙為相始封魯國文信君按闕里志八代孫謙史記作慎字子順又名斌仕魏為安釐王相以孔子後封魯國文信君有三子鮒騰

樹。

按孔氏自叔梁至斌一世相承以至九世始生三子

始皇元年封孔子九世孫孔鮒為魯國文通君

按:《史記秦本紀》不載。按《闕里志》:「始皇并天下,召九 代孫鮒為魯國文通君,拜少傅,卒於陳下。子隨,字元 路,四傳至吉,吉生何齊,皆承殷後,為宋公。」

高帝元年封十世孫孔聚為蓼侯

按《漢書高祖本紀》不載。按《闕里志》:高帝元年賜孔 聚爵蓼侯。傳「子臧、孫琳、曾孫黃俱嗣侯,坐事失爵。」 按《兗州府志》:「九代孫樹之子聚,以將事高祖,破項羽 垓下,封蓼平侯。」

高帝十二年,封九世孫孔騰為「奉祀君。」

按《漢書高祖本紀》不載。按《闕里志》,「十二年冬十一 月,行自淮南還,過魯,以太牢祀孔子,封孔子九世孫 騰為奉祀君。」

惠帝 年以孔騰為長沙太傅

按《漢書惠帝本紀》不載。按《闕里志》,「惠帝時以孔騰 為博士,遷長沙太傅,卒,有子忠。」

文帝 年徵十世孫孔忠為博士封褒侯

按《漢書文帝本紀》不載。按《兗州府志》:「文帝時,徵十 世孫忠為博士,封褒侯。忠字子貞,生子武及安國。武 字子威,為臨淮太守,是為十一世。生子延年。」

武帝 年以十二世孫孔延年為博士臧為太常安國為侍中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兗州府志》,「武帝時以十 二世孫延年為博士,臧為太常,安國為侍中。延年博 覽群書,官至少傅將軍。」

元帝初元元年賜十三世孫孔霸爵關內侯號褒成君

按《漢書,元帝本紀》,不載。按《孔光傳》,光父霸以初元 元年為關內侯食邑。霸上書求奉孔子祭祀,元帝下 詔曰:「『其令師褒成君關內侯霸以所食邑八百戶祀 孔子焉』。故霸還長子福名數於魯,奉孔子祀。霸薨,子 福嗣。福薨,子房嗣。房薨,子莽嗣。」

永光 年以孔澍為魯從事

按:《漢書元帝本紀》不載。按《闕里志》,「元帝永光間,以 十八代孫澍為魯從事。」此孔氏任鄉官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