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6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闕里志》七代穿,字子高。楚魏趙三國交聘不就。著 儒家之語十二篇,名曰《讕言》。年五十一卒,葬祖墓南。 生子謙。

孔斌

按《史記孔子世家》:「子高生子慎,年五十七,嘗為魏相。 子慎生鮒。」

按《孔叢子。陳士義》篇:「魏王遣使者奉黃金束帛,聘子 順為相。」孔武後名斌子高之子字子順子順謂使者曰:「若王信能用 吾道,吾道固為治世也,雖疏食飲水,吾猶為之;若徒 欲制服吾身,委以重祿,吾猶一夫爾,則魏王不少於 一夫。子度魏王之心以告我。」使者曰:「魏國狹小,乏於 聖賢,寡君久聞下風,願委國先生,親受教訓,如肯降 節,豈惟魏國君臣是賴,其亦社稷之神祇,實永受慶。」 於是乃之魏。魏王郊迎,謂子順曰:「寡人不肖,嗣先君 之業。先生聖人之後,道德懿卲,幸見顧臨,願圖國政。」 對曰:「臣羈旅之臣,慕君高義,是以戾此。君辱貺而問 以政事,敢不敬受君之明令。」 魏王朝群臣,問理國 之所先。季文對曰:「唯在知人。」王未之應。子順進曰:「知 人則哲,帝堯所病。故四凶在朝,鯀任無功,夫豈樂然 哉?人難知故也。今文之對,不稱吾君之所能行,而乃 欲強吾君以聖人所難,此不可行之說也。」王曰:「先生 言之。」對曰:「當今所急,在修仁尚義,崇德敦禮,以接鄰 國而已。昔舜命眾官,群臣競讓,德禮之致也。苟使朝 臣皆有推賢之心,主雖不知人,則臣位必當,若皆以 知人為治,則人主宜未過堯,且其目所不見者亦必 漏矣。」王曰:「善矣。」 秦王得西戎利刀,以之割玉如割 木焉,以示東方諸侯。魏王問子順曰:「古亦有之乎?」對 曰:「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獻錕鋘之劍,火浣之布,其 劍長尺有咫,鍊鋼赤劍,用之切玉如泥焉。是則古亦 有也。」王曰:「火浣之布若何?」對曰:「《周書》火浣布垢,必投 諸火,布則火色,垢乃灰色,出火振」之皜然,疑乎雪焉。 王曰:「今何以獨無?」對曰:「秦貪而多求,求欲無厭,是故 西戎閉而不致,此以素防絕之也。然則人主貪欲,乃 異物所以不至,不可不慎也。」 魏王曰:「吾聞道士登 華山,則長生不死,意亦願之?」對曰:「古無是道,非所願 也。」王曰:「吾聞信之。」對曰:「未審君之所聞,親聞之於不 死者耶?聞之於傳聞者耶?君聞之於傳聞者,妄也;若 聞之於不死者,今安在?在者,君學之勿疑;不在者,君 勿學無疑。」 李由之母少寡,與李《音竊》相好而生由。 由有才藝,仕於魏,王甚愛之。或曰:「李由母姦,不知其 父不足貴也。」王以告由,且曰:「吾不以此賤子也。雖然, 古之聖賢亦有似子者乎?吾將舉以折毀子者。」李由 對曰:「今人不通於遠,在臣欲言誰爾?且孔子少孤,則 亦不知其父者也。孔子母死,殯於五父之衢,人見之, 皆以為孤葬。問鄹曼父之母得合葬於防,此則聖人 與臣同者也。」王笑曰:「善。」子順聞之,問魏王曰:「李由安 得斯言?」王曰:「假以自顯,無傷也。」對曰:「虛造謗言,以誣 聖人,非無傷也。且夫明主之於臣,唯德所在,不以小 疵妨大行也。昔鬥子文生於淫,而不害其為令尹,今 李由可則寵之,何患於人之言,而使橫生不然之說? 若欺有知,則有知不受;若欺凡人,則凡人無知。必亦 問臣,則臣亦不為君之故誣祖以顯由也。如此群臣 更知由惡,此必聚矣。所謂求白潔而益其垢,猶抱石 以救溺,愈不濟矣。」 魏王使相國修好,鄰國,遂連和 於趙。趙王既賓之,而《燕問子順》曰:「今寡人欲求北狄, 不知其所以然。」答曰:「誘之以其所利,而與之通市,則 自至矣。」王曰:「寡人欲因而弱之,若與交市,分我國貨 散於夷狄,是彊之也,可乎?」答曰:「夫與之市者,將以我 無用之貨,取其有用之物,是固所以弱之之術也。」王 曰:「何謂我之無用,彼之有用?」答曰:「衣服之物,則有珠 玉五綵;飲食之物,則有酒醪五熟。此即我之所有,而 彼之所利者也。荒裔之貨,唯牛馬旃裘弓矢之器,是 其所饒而輕以與人者也。以吾所有,易彼所饒,如斯 不已,則荒裔之用,將麋於衣食矣。殆可舉棰而驅之, 豈徒弱之而已乎?」趙王曰:「敬受教。」 枚產問子順曰: 「臣匱於財,聞猗頓善殖貨,欲學之。然先生同國也,當 知其術,願以告我。」答曰:「然,知之,猗頓魯之窮士也,耕 則常饑,桑則常寒,聞陶朱公富,往而問術焉。朱公告 之曰:『子欲速富,當畜五牸』。」於是乃適西河,大畜牛羊 於猗氏之南,十年之間,其滋息不可計,貲擬王公,馳 名天下,以興富於猗氏,故曰猗頓。且夫「為富者,非唯 一術,今子徒問猗頓,何也?」枚產曰:「亦將問之於先生 也。」答曰:「吾貧而子問以富術,縱有其術,是不可用之 術也。昔人有言,能得長生者,道士聞而欲學之,比往 言者死矣。道士高蹈而恨夫所欲學,學不死也。其人 已死而猶恨之,是不知所以為學也。今子欲求殖貨, 而問術於我,我且自貧,安能教子以富乎?子之此問, 有似道士之學不死者也。」 東里閭空腹而好自賢, 欲自親於子順,子順不下。或曰:「夫君子之交於世士, 亦取其一節而已。東閭子疏達亮直,大丈夫也,求為 先生役,而先生無意接之。斯者無乃非周公之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