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7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授同知集賢院,兼行太常丞。正大二年三月,授知集 賢院,兼太常丞。四年,秩滿復任。六年十二月,又任前 職。至天興元年八月,通歷三考。九月一日,改除遙授 泰定軍節度使、兗州總管觀察使,兼行太常少卿。天 興二年正月,遷光祿大夫,尋改授太常卿。癸巳年,歸 附元朝於汴梁,特取元措還東平,依舊襲封衍聖公 主,奉祀事。無子,以姪之固庶子湞嗣爵。之固乃元措 母弟元綋子也,坐罪奪爵,無子,以元措從弟元用權 襲封焉。

孔元孝

按《闕里志》:「初,宗愿第三子若愚生端立,端立生琥,金 特恩授進義校尉。琥生拂,拂長子元孝。」

孔思逮

按《闕里志》:「世宗大定初,思逮入覲,授承事郎,曲阜令。」

孔克昌

按《闕里志》:「章宗承安二年,克昌任縣令。」

孔天監

按《郿縣志》:「天監,系出闕里。金明昌間令郿,舊斜谷水 環溉城外,歷皇統饑饉,湮塞六十餘年。天監委聽黃 冠,力主興復,不為姦人所撓沮,卒底於成,民甚利之。 憲司張子明錄其事,白臺臣具奏,尋謄美除,進嘉議 大夫、同知曲阜縣開國男,賜紫金魚袋。」無世系可敘附金末

孔元用

按《闕里志》:「元用,字俊卿,元孝弟。金貞祐二年襲封。元 措從宣宗還汴,擬兄元用攝祀事。及宋克平山東,寶 慶元年,權襲封衍聖公、仙源令。二年,改濟州通判,兼 京東西路安撫司主管機宜文字。元初,太師國王木 華里統諸道兵至,承制封拜,權授襲封衍聖公,世襲 曲阜令,給降衍聖公印。乙酉年,太師征益都,以元用」 偕行,世襲曲阜令。

孔之厚

按《闕里志》:「五十二代之厚,元孝子也。贈亞中大夫、濟 寧路總管、輕車都尉、魯郡侯。自元措傳湞以來,嫡長 乃元孝生之厚,至浣凡三世。」

孔湞

按《闕里志》:「湞之固子。元憲宗元年,繼伯祖元措襲封。 八年,族人以不事儒雅攻之,褫其爵,罷為維州尹。無 子。自端操至湞凡六世。北襲封,嗣絕,於是推端立之 後焉。」

孔治

按《闕里志》:「治,字世安,之全子。壬子年補替父闕,充曲 阜管民長官。中統元年,改曲阜令。四年,權主祀事。至 元十三年,授承事郎,曲阜令兼管諸軍奧魯,仍權祀 事。二十二年,授奉訓大夫,單州防禦使。二十九年,遷 奉直大夫,密州知州。元貞元年,赴闕朝見,特授中議 大夫,襲封衍聖公。子思誠罷封。」

孔浣

按《闕里志》,「五十三代浣字日新,贈中議大夫、太常禮 儀院同僉、上騎都尉,追封平郡伯,再贈通議大夫、禮 部尚書、上輕車都尉,追封魯郡侯。生子一:思晦。」

孔濟

按《闕里志》:「延祐間,授孔濟承事郎,曲阜尹。」

孔涇

按《闕里志》:「五十三代涇舊名泳,字世清,元興化路學 正,累官翰林國史院檢閱。太祖革命,以賢良官隨例 居臨濠,衍聖公克堅奏請釋還鄉里,為孔庭族長。洪 武十七年九月十五日召見,應對稱旨,面賜藤拐一 枝,諭令主領家務,教訓子孫,永遠遵守。」

孔思晦

按《元史》本傳:「思晦,字明道,孔子五十四代孫也。資質 端重,性簡默。童丱時,讀書已識大義。及長,受業於張。」 講求義理,於詞章之習薄而勿為。家貧,躬耕以為 養,雖劇寒暑,而為學未嘗懈,遠近爭聘為子弟師。大 德中,游京師,祭酒耶律有尚欲薦之,以母老辭而歸。 母臥疾,躬進藥餌,衣不解帶。居喪,勺水不入口者五 日。至大中,舉茂才,為范陽儒學教諭。延祐初,調寧陽 學。先是,兩縣教官率以廩薄不能守職,而思晦以儉 約自將,教養有法。比代去,學者皆不忍舍之。於是孔 氏族人相與議思晦適長且賢,宜襲封爵奉祠。事狀 上政府,事未決。仁宗在位,雅崇尚儒道。一日問:孔子 之裔今幾世,襲爵為誰?廷臣具對曰:「未定。」帝親取孔 氏《譜牒》按之,曰:「以嫡應襲封者,思晦也,復奚疑。」特授 中議大夫,襲封衍聖公,月俸百緡,加至五百緡,賜四 品印。泰定三年,山東廉訪副使王鵬南言:「襲爵上公, 而階止四品,於格弗稱,且失尊崇意。」明年,陞嘉議大 夫。至順二年,改賜三品印。思晦以宗祀責重,恆懼勿 勝,每遇祭祀,必敬必慎。初,廟燬於兵,後雖苟完,而角 樓圍牆未備,思晦竭力營度,以復其舊。金絲堂壞,又 一新之,祭器禮服,悉加整飭。以尼山乃毓聖之地,故 有廟已毀,民冒耕祭田且百年,思晦復其田里,請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