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8 (1700-1725).djvu/7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芮之人有獄不能決,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讓畔,民俗 皆讓長。虞、芮之人未見西伯,皆慚,相謂曰:『西伯蓋受 命之君』。」

按:《通鑑前編》:「帝辛十有四祀,虞芮質成於周。」

《詩傳》曰:虞芮之君,相與爭田,久而不平,乃相與朝周。入其境,則耕者讓畔,行者讓路。入其邑,男女異路,班白者不提挈。入其朝,士讓為大夫,大夫讓為卿。二國之君感而相謂曰:「我等小人,不可以履君子之庭。」乃相讓,以其所爭之田為閒田而退。天下聞之而歸者四十餘國。

帝辛十五祀,西伯伐犬戎,得呂尚為師。

按《史記齊太公世家》,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 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 或封於申,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呂尚蓋嘗窮 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 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乃霸王之輔。」於是周西 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 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耶?吾太公望子 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或曰:「太公 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游說諸侯,無所遇,而卒西 歸周西伯。」或曰:呂尚處士,隱海濱。周西伯拘羑里。散 宜生閎夭素知而招呂尚,呂尚亦曰:「吾聞西伯賢,又 善養老,盍往焉。」三人者為西伯求美女奇物,獻之於 紂,以贖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國。言呂尚所以事周雖 異,要之為文武師。周西伯昌之,脫羑里歸呂尚,陰謀 修德,以傾啇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 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周西伯政平。及斷虞 芮之訟,而詩人稱西伯受命曰:文王伐崇、密、須、犬夷, 大作豐邑,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 按《竹書紀年》:「帝辛三十一年,西伯治兵於畢,得呂尚 以為師。」

按《通鑑前編》:「帝辛十五祀,周西伯得呂尚,立為師。 帝辛十六祀,西伯伐密須,遂都於程。」

按《詩經大雅》:「帝謂文王,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 于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 其旅,以按徂旅,以篤周祜,以對于天下。依其在京,侵 自阮疆。陟我高岡,無矢我陵。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 泉我池,度其鮮原。居岐之陽,在渭之將。萬邦之方,下 民之王。」

按《汲冢周書大匡》解:「維周王宅程三年,遭天之大荒, 作大匡以詔牧其方,三州之侯咸率。王乃召冢卿、三 老、三吏、大夫、百執事之人,朝於大庭,問罷病之故,政 事之失,刑罰之戾,哀樂之尤,賓客之盛,用度之費,及 關市之征,山林之匱,田宅之荒,溝渠之害,怠墮之過, 驕頑之虐,水旱之菑,曰不穀不德,政事不時,國家罷」 病,不能胥匡。二三子尚助不穀。「官考厥職,鄉問其人, 因其耆老及其總害,慎問其故,無隱乃情。及某日以 告於廟,有不用命,有常不赦。」王既發命,入食不舉,百 官質方。不食。饔及期日質明,王麻衣以朝,朝中無 采衣。官考其職,鄉問其利,因謀其菑,旁匡於眾,無敢 有違,詰退驕頑,方收不服,慎惟怠墯,什伍相保,動勸 游居,事節時茂。農夫任戶,戶盡夫出。農廩分鄉,鄉命 受糧,程課物徵,躬競比藏。藏不粥,糴糴不加。均賦洒 其幣,鄉正保貸,成年不償。信誠匡助,以輔殖財。財殖 足食,克賦為征。數口以食,食均有賦。外食不贍。開關 通糧,糧窮不轉,孤寡不廢。滯不轉留,戍城不留。足 以守,出旅分均,馳車送逝,旦夕運糧。於是告四方,遊 旅旁生忻通,津濟道宿,所至如歸。幣租輕,乃作母以 行其子,易資貴賤,以均遊旅,使無滯。無粥熟,無室市, 權內外以立均,無蚤暮,閭次均行,眾從,積而勿「以 罰助均,無使之窮。平均無乏,利民不淫。無播蔬,無食 種,以數度,多少省用,祈而不賓。祭服漱不制,車不雕 飾,人不食肉,畜不食穀,國不鄉射,樂不牆合。牆屋有 補無作,資農不敗務。非公卿不賓,賓不過具,哭不留 日,登降一等。庶人不獨葬,伍有植,送往迎來亦如之。 有不用命有常,不違 程典,解維三月,既生魄,文王」 合六州之侯,奉勤於商。商王用宗讒,震怒無疆。諸侯 不娛,逆諸文王。文王弗忍,乃作《程典》,以命三忠,曰「助 余。」體民,無小不敬,如毛在躬,拔之痛無不省,政失患 作,作而無備,死亡不誡,誡在往事,備必慎備。思地思 地,慎制,思制,慎人,思人,慎德德開,開乃無患。慎德必 躬恕,恕以明德,德當天而慎下。下為上貸。力競以讓, 讓德乃行。慎下必翼上,上中立而下比。爭省和而順, 慎同攜乃爭,和乃比。比事無政,無政無選,無選民乃 頑,頑乃害上。故選官以明訓,頑民乃順。慎守其教,小 大有度,以備菑寇。協其三族,固其四援,明其伍侯,習 其武誡,依其山川,通其舟車,利其守務。士大夫不雜 於工商,士之子不知義不可以長幼;工不族居,不足 以給官;族不鄉別,不可以入惠。為上不明,為下不順, 無醜輕其行,多其愚,不習慎地,必為之圖,以舉其物, 物其善惡,度其高下,利其陂溝,愛其農時,脩其等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