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8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姓。偃、匽之後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 舒、庸舒、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舒、皖、貳、軫、鳩庸、龍、蓼」, 則食於楚矣,後各以國命氏。

《潛夫論》「偃姓有舒,庸舒鳩舒,龍舒共止,酈謠參會,六阮棐高。」

黃帝之後,有舒國。

按《路史》:「黃帝有熊氏,次妃嫫母兒惡德充,帝內之,是 生蒼林禺陽。禺陽最少,封於任,為姓。謝章舒洛昌㓶、 終泉卑禺,皆任分也,後各以國命氏。」 皋陶有子三 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姓。偃匽之後有州絞、 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舒庸舒鳩舒、龍舒蓼 舒鮑舒龔舒皖貳軫、鳩庸、龍蓼,則食於楚矣,後各以 國命氏。

《潛夫論》:「偃姓有舒庸、舒鳩、舒龍、舒共止酈謠,參會六阮」棐高《釋例》:「舒蓼、舒鳩,亦偃姓也。」按:蓼、舒及舒蓼,三國也。舒,黃帝後,任姓;蓼,庭堅後,姬姓。而舒蓼,偃姓也。杜皆以為皋陶後,又以蓼為即舒蓼,失之。

周惠王二十年春徐人取舒。

按:《春秋》僖公三年。

徐國在下邳僮縣東南。舒國,今廬江舒縣。勝國而不用大師,亦曰取。舒,楚之同類,《詩》所謂「荊舒」者也。徐附齊,故為齊取楚之與國。

頃王四年夏楚成嘉執舒子。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文公十二年》:「楚令尹大孫伯 卒,成嘉為令尹。群舒叛楚,夏子孔執舒子平及宗子 遂,圍巢。」

群舒,偃姓,舒庸、舒鳩之屬。今廬江南有舒城,舒城西南有龍舒。正義曰:「《世本》:『偃姓,舒庸、舒蓼、舒鳩、舒龍、舒鮑、舒龔』。以其非一,故言屬以包之。」

《庭堅》之後,封於蓼。

按:《史記·夏本紀註》《索隱》曰:「《地理志》云:安國六縣,皋陶 後偃姓所封國。」正義曰:「英蓋蓼也。」《括地志》云:「光州固 始縣,本春秋時蓼國,偃姓,皋陶之後也。《左傳》云:『子燮 滅蓼』。《太康地志》云:『蓼國先在南陽故縣,今豫州郾縣 界故胡城是。後徙於此』。」《括地志》云:「故六城在壽州安 豐縣南一百三十二里。」《春秋·文公五年》「秋,楚成大心」 滅之。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鄒屠氏,是生禹祖。及夢八 人,蒼舒、伯益、檮演、大臨、龐江、霆堅、中容、叔達,是為八 凱。」霆堅封安,安既復分蓼,後俱滅於楚。

安、蓼皆姬姓,故《地理志》云:「安,姬姓國。」而《世本》蓼亦姬姓,則皆庭堅後也。杜預以庭堅為皋陶之字,妄也。魯文公五年秋,楚仲歸滅六。冬,公子燮滅蓼。臧文仲曰:「皋陶庭堅不祀。」夫皋陶乃少昊後四世,而庭堅則高陽之子;六乃皋陶之後,而蓼則庭堅之後也。預既誤以庭堅為皋陶字,乃復以蓼為皋陶後,偃姓,失之矣。予嘗考之,皋陶之後有舒、蓼而非蓼也。舒蓼偃姓,而蓼則姬姓也。蓼滅而舒、蓼猶存,至宣公八年始滅其地,乃壽之霍丘,而蓼乃安豐,其地相邇也。舒、蓼與蓼既自二國,而舒又自一國,乃黃帝之後。任姓,見《潛夫論》預。不知別有舒與蓼,而分皋陶後舒、蓼為二國,謂皆偃姓。《正義》以為文五年蓼滅復封,「而楚復滅之」,俱謬。按:舒僖公三年已滅矣。

皋陶有子三人:長伯翳,次仲甄,次封偃,為偃姓。偃、匽 之後,有州絞、貳、軫謠、皖、參、會、阮、棐鬲、酈、郾、止、舒、庸舒、 鳩舒、龍舒、蓼舒、鮑舒、龔舒、皖、貳、軫、鳩、庸、龍、蓼,則食於 楚矣,後各以國命氏。

《潛夫論》:「偃姓有舒庸、舒鳩、舒龍、舒共止酈謠,參會六阮」棐高《釋例》:「舒蓼、舒鳩,亦偃姓也。」按:蓼、舒及舒蓼,三國也。舒,黃帝後,任姓;蓼,庭堅後,姬姓。而舒蓼,偃姓也。杜皆以為皋陶後,又以蓼為即舒蓼,失之。

按:《通鑑前編目》:駱氏曰:「皋陶乃少昊之後,四世而庭 堅,則高陽氏之子。六乃皋陶之後,別有舒、蓼,周宣王 八年始滅。初,陶漁於雷澤,虞舜求旃,以為士師。造律 執中,封於皋,為皋陶。陶之子封偃,為偃姓。又有孫恩 成,恩成其後世為理以命族。至商紂時,理徵為翼,隸 申吳伯弗合以死,取契和氏逋難伊虛為李氏,其後」 世為伯陽父。

桓王十九年春鄖人會隨、絞、州、蓼以伐楚。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桓公十一年春,「楚屈瑕將盟 貳、軫。鄖人軍於蒲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鬥廉敗 鄖師於蒲騷,卒盟而還。」

蓼國今義陽棘陽縣東南湖陽城。按杜預二注前後互異姑兩存之

襄王三十年冬楚人滅蓼。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文公五年:春,六人叛楚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