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69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北林,囚晉解揚,晉人乃還。晉人伐鄭,以報北林之役。 於是晉侯侈,趙宣子為政,驟諫而不入,故不競於楚。 匡王六年夏,晉人、宋人、衛人、陳人侵鄭,楚人救鄭。 按《春秋》,宣公二年,救鄭不書。按《左傳》,宣公二年春, 秦師伐晉,以報崇也,遂圍焦。夏,晉趙盾救焦,遂自陰 地,及諸侯之師侵鄭,以報大棘之役。楚𩰚椒救鄭,曰: 「能欲諸侯而惡其難乎?」遂次于鄭,以待晉師。趙盾曰: 「彼宗競于楚,殆將斃矣,姑益其疾。」乃去之。

定王元年春正月,楚子伐陸渾之戎。夏,楚人侵鄭。 按《春秋》宣公三年。按《左傳》,三年春,楚子伐陸渾之 戎,遂至于雒,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 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 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 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罔 兩,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 遷於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 小,重也;其姦回昏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 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 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夏,楚人侵鄭, 鄭即晉故也。

定王二年冬楚子伐鄭。

按《春秋》宣公四年。按《左傳》:初,楚司馬子良生子越 椒。子文曰:「必殺之。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 殺,必滅若敖氏矣。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 乎?」子良不可,子文以為大慼。及將死,聚其族曰:「椒也 知政,乃速行矣,無及於難!」且泣曰:「鬼猶求食,若敖氏 之鬼不其餒而?」及令尹子文卒,𩰚般為令尹,子越為 司馬,蒍賈為工正,譖子揚而殺之。子越為令尹,己為 司馬,子越又惡之。四年,乃以若敖氏之族,圄伯嬴於 轑陽而殺之,遂處烝野。將攻王,王以三王之子為質 焉,弗受。師于漳澨。秋七月戊戌,楚子與若敖氏戰于 皋滸。伯棼射王,汰輈及鼓跗,著於丁寧,又射汰輈,以 貫笠轂。師懼退。王使巡師曰:「吾先君文王克息,獲三 矢焉,伯棼竊其二,盡於是矣。」鼓而進之,遂滅若敖氏。 初,若敖娶于䢵,生𩰚伯比。若敖卒,從其母畜於䢵,淫 於䢵子之女,生子文焉。䢵夫人使棄諸夢中,虎乳之。 䢵子田見之,懼而歸。夫人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謂乳 糓,謂虎於菟,故命之曰𩰚齐於菟以其女妻伯比,實 為令尹子文。其孫箴尹克黃使於齊,還及宋,聞亂,其 人曰:「不可以入矣。」箴尹曰:「棄君之命,獨誰受之?君,天 也,天可逃乎?」遂歸復命,而自拘于司敗。王思子文之 治楚國也,曰:「子文無後,何以勸善?」使復其所,改命曰 「生。」冬,楚子伐鄭,鄭未服也。

定王三年「冬楚人伐鄭。」

按《春秋宣公五年》。按《左傳》,五年冬,「楚子伐鄭,陳及 楚平。晉荀林父救鄭,伐陳。」

定王四年「冬楚人伐鄭。」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宣公六年冬,「楚人伐鄭,取成 而還。」

定王六年夏楚人滅舒蓼。冬楚師伐陳。

按《春秋》宣公八年。按《左傳》,八年夏,「楚為眾舒叛故, 伐舒、蓼,滅之。楚子疆之,及滑汭,盟吳越而還。冬,陳及 晉平。楚師伐陳,取成而還。」

定王七年冬楚子伐鄭。

按《春秋》宣公九年。按《左傳》,九年冬,楚子為厲之役 故伐鄭。晉郤缺救鄭,鄭伯敗楚師于柳棼。國人皆喜, 唯子良憂曰:「是國之災也,吾死無日矣。」

定王八年冬楚子伐鄭。

按《春秋宣公十年》。按《左傳》,十年冬,「楚子伐鄭,晉士 會救鄭,逐楚師于潁北。」

定王九年夏,楚子、陳侯、鄭伯盟于辰陵。冬十月,楚人 殺陳夏徵舒。丁亥,楚子入陳,納公孫寧、儀行父于陳。 按《春秋》宣公十一年。按《左傳》,十一年春,楚子伐鄭, 及櫟。子良曰:「晉、楚不務德而兵爭,與其來者可也。晉、 楚無信,我焉得有信?」乃從楚。夏,楚盟于辰陵,陳、鄭服 也。楚左尹子重侵宋,王待諸郔,令尹蒍艾獵城沂,使 封人慮事,以授司徒。量功命日,分財用,平板榦,稱畚 築,程土物,議遠邇,略基趾,具餱糧,度有司。事三旬而 成,不愆于素。冬,楚子為陳夏氏亂故,伐陳。謂陳人無 動,將討於少西氏,遂入陳,殺夏徵舒,轘諸栗門,因縣 陳。陳侯在晉,申叔時使於齊,反復命而退。王使讓之 曰:「夏徵舒為不道,殺其君,寡人以諸侯討而戮之,諸 侯縣公皆慶寡人,女獨不慶寡人,何故?」對曰:「猶可辭 乎?」王曰:「可哉?」曰:「夏徵舒弒其君,其罪大矣,討而戮之, 君之義也。抑人亦有言曰:『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 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諸侯 之從也,曰討有罪也。今縣陳,貪其富也,以討召諸侯, 而以貪歸之,無乃不可乎?」王曰:「善哉!吾未之聞也。」「反 之可乎?」曰:「吾儕小人,所謂取諸其懷而與之也。」乃復 封陳鄉取一人焉以歸,謂之《夏州。厲》之役。鄭伯逃歸, 自是楚未得志焉。鄭既受盟于辰陵,又徼事于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