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史記秦本紀》「昭襄王十六年,左更錯取軹及鄧。」
〈注〉「軹、鄧」,六國時魏邑也。
赧王二十五年,魏入地于秦。
按《史記魏世家》:「昭王六年,予秦河東地四百里,芒卯 以詐重。」
赧王二十六年秦取魏六十一城。
按《史記魏世家》:「昭王七年,秦拔我城,大小六十一。 赧王二十八年,秦拔魏新垣、曲陽。」
按《史記魏世家》:「昭王九年,秦拔我新垣、曲陽之城。 赧王二十九年,魏獻安邑以和秦,宋王死於魏之溫 邑。」
按:《史記秦本紀》:「昭襄王二十一年,錯攻魏河內,魏獻 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東,賜爵,赦罪人遷之。」按《魏 世家》:「昭王十年,齊滅宋,宋王死我溫。」
赧王三十一年,秦會燕、魏、韓、趙伐齊,破之。秦、魏會于 宜陽。
按《史記秦本紀》:「昭襄王二十三年,尉斯離與三晉、燕 伐齊,破之。」濟西王與魏王會宜陽。按《魏世家》:「昭王 十二年,與秦、趙、韓、燕共伐齊,敗之濟西。湣王出亡,燕 獨入臨淄,與秦王會西周。」
按《通鑑綱目》:「赧王三十一年,燕上將軍樂毅以秦、魏、 韓、趙之師伐齊,入臨菑,齊君地出走,其相淖齒殺之。 毅下齊七十餘城,秦、魏、韓會于京師。」
赧王三十二年秦拔魏安城。
按《戰國策》: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告之曰: 「秦且攻魏,子為寡人謀奈何?」孟嘗君曰:「有諸侯之救, 則國可存也。」王曰:「寡人願子之行也。重為之約車百 乘。」孟嘗君之趙,謂趙王曰:「文願借兵以救魏。」趙王曰: 「寡人不能。」孟嘗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 得聞乎?」孟嘗君曰:「夫趙之兵非能強於魏之兵,魏之 兵非能弱於趙也,然而趙之地不歲危而民不歲死, 而魏之地歲危而民歲死者,何也?以其西為趙蔽也。 今趙不救魏,魏歃盟於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 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於大王也。」趙 王許諾。為起兵十萬,車三百乘,又北見燕王曰:「先日 公子嘗約兩主之交矣,今秦且攻魏,願大王之救之。」 燕王曰:「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千里而以助魏, 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數千里而救人者,此國之利也。 今魏王出國門而望見軍,雖欲行數千里而救人,可 得乎?」燕王尚未許也。田文曰:「臣效便計於王,王不用 臣之忠計,文請行矣,恐天下之將有大變也。」王曰:「大 變可得聞乎?」曰:「秦攻魏,未能克之也,而臺已燔;游已 奪矣,而燕不救魏。魏王折節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 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 因趙之眾,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千里而助 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則道里近而輸又易 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聽子。乃為之起兵八 萬,車」三百乘,以從田文。魏王大悅,曰:「君得燕、趙之兵 甚眾,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請講於魏,因歸燕、趙之 兵而封田文。穰侯攻大梁乘郢北。魏王且從,謂穰侯 曰:「君攻楚得宛、穰以廣陶,攻齊得剛博以廣陶,攻魏 得許、鄢陵以廣陶。秦王不問者何也?以大梁之未亡 也。今日大梁亡,許、鄢陵必議,議則君必窮。」為君計者 匆攻便。
按《史記秦本紀》:「昭襄王二十四年,秦取安城,至大梁, 燕趙救之,秦軍去。」按《魏世家》:「昭王十三年,秦拔我 安城,兵到大梁去。」
赧王三十八年,魏王遫薨,子圉立。
按《史記·魏世家》:「昭王十九年卒,子安釐王立。」
赧王三十九年秦拔魏兩城。
按《史記秦本紀》:「昭襄王三十一年,秦白起伐魏,取兩 城。」按《魏世家》:「安釐王元年,秦拔我兩城。」
赧王四十年,秦拔魏三城,軍大梁。魏割溫以和 按《史記秦本紀》:昭襄王三十二年,相穰侯攻魏,至大 梁,破暴鳶,斬首四萬,鳶走魏,入三縣請和。按《魏世 家》:安釐王二年,秦又拔我三城,軍大梁下。韓來救,予 秦溫以和。
按:《通鑑綱目》:赧王四十年,「秦魏冉伐魏,韓救之,大敗, 魏納八城於秦。秦復伐魏,圍大梁,魏又割溫以和。」 赧王四十一年,秦拔魏四城。
按《史記·魏世家》:「釐王三年,秦拔我四城,斬首四萬。」 「赧王四十二年,趙、魏伐韓,秦救之。秦敗魏師,走魏將 芒卯。魏割南陽以和。」秦與魏、韓上庸地。
按《史記秦本紀》:「昭襄王三十三年,客卿胡陽攻魏卷、 蔡、陽、長社,取之。擊芒卯、華陽,破之,斬首十五萬,魏入 南陽以和。三十四年,秦與魏、韓、上庸地為一郡,南陽 免臣遷居之。」〈按走芒卯入南陽事在本紀昭襄王三十三年今依魏世家并于是年〉 按《魏世家》:安釐王四年,秦破我及韓、趙,殺十五萬人, 走我將芒卯。魏將段干子請予秦南陽以和。蘇代謂 魏王曰:「欲璽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 者制璽,使欲璽者制地,魏氏地不盡則不知己。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