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0 (1700-1725).djvu/1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帝值中國隆盛,財力有餘,征伐遠方,軍役數興,豪傑

犯禁,姦吏弄法,故重首匿之科,著知從之律,以破朋 黨,以懲隱匿。宣帝聰明正直,總御海內,臣下奉憲,無 所失墜,因循先典,天下稱理。至哀、平繼體,「而即位日 淺,聽斷尚寡,丞相王嘉輕為穿鑿,虧除先帝舊約成 律,數年之間,百有餘事,或不便於理,或不厭民心。謹 表其尤害於體者,傅奏於左。伏惟陛下包元履德,權 時撥亂,功踰文武,德侔高皇,誠不宜因循季末衰微 之軌,回神明察,考量得失,宣詔有司,詳擇其善,定不 易之典,施無窮之法,天下幸甚。」事下三公、廷尉,議者 以為隆刑峻法,非明王急務,施行日久,豈一朝所釐, 統今所定,不宜開可。統復上言曰:「有司以臣今所言 不可施行,尋臣之所奏,非曰嚴刑。竊謂高帝以後至 乎孝宣,其所施行,多合經傳。宜比方今事,驗之往古, 聿遵前典,事無難改,不勝至願。願得召見,若對尚書 近臣,口陳」其要,帝令尚書問狀。統對曰:「聞聖帝明王, 制立刑罰,故雖堯舜之盛,猶誅四凶。《經》曰:『天討有罪, 五刑五庸哉』!又曰:『爰制百姓于刑之衷』。孔子曰:『刑罰 不衷,則人無所厝手足』。衷之為言,不輕不重之謂也。 《春秋》之誅,不避親戚,所以防患救亂,坐安眾庶,豈無 仁愛之恩,貴絕殘賊之路也。自高祖之興,至於」孝宣, 君明臣忠,謀謨深博,猶因循舊章,不輕改革,海內稱 理,斷獄益少。至初元、建平,所減刑罰百有餘條,而盜 賊浸多,歲以萬數。間者「三輔從橫,群輩並起,至燔燒 茂陵,火見未央。」其後隴西、北地、西河之賊,越州度郡, 萬里交結,攻取庫兵,劫掠吏人,詔書討捕,連年不獲。 是時以天下無難,百姓安平,而「狂狡之勢猶至於此, 皆刑罰不衷,愚人易犯之所致也。由此觀之,則刑輕 之作,反生大患,惠加奸軌而害及良善也。故臣統願 陛下采擇賢臣孔光、師丹等議。」議上,遂寢不報。後出 為九江太守,定封陵鄉侯。統在郡亦有治跡,吏人畏 愛之。卒於官。子松嗣。

竇融

按《後漢書》本傳,「融字周公,扶風平陵人也。七世祖廣 國,孝文皇后之弟,封章武侯。融高祖父,宣帝時以吏 二千石自常山徙焉。融早孤,王莽居攝中,為強弩將 軍司馬,東擊翟義,還攻槐里,以軍功封建武男女。弟 為大司空王邑小妻。長安中,出入貴戚,連結閭里豪 傑,以任俠為名。然事母兄,養弱弟,內修行義。王莽末」, 青、徐賊起,太師王匡請融為助軍,與共東征。及漢兵 起,融復從王邑敗於昆陽下,歸長安。漢兵長驅入關, 王邑薦融,拜為波水將軍,賜黃金千斤。引兵至新豐。 莽敗,融以軍降更始大司馬趙萌,萌以為校尉,甚重 之,薦融為鉅鹿太守。融見更始新立,東方尚擾,不欲 出關,而高祖父嘗為張掖太守,從祖父為護羌校尉, 從弟亦為武威太守,累世在河西,知其土俗,獨謂兄 弟曰:「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帶河為固,張掖屬 國,精兵萬騎,一旦緩急,杜絕河津,足以自守,此遺種 處也。」兄弟皆然之。融於是日往守萌,辭讓鉅鹿,圖出 河西。萌為言更始,乃得為張掖屬國都尉。融大喜,即 將家屬而西。既到,撫結雄傑,懷輯羌虜,甚得其歡心, 河西翕然歸之。是時,酒泉太守梁統、金城太守庫鈞、 張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燉煌都尉辛肜,並州 郡英俊,融皆與為厚善。及更始敗,融與梁統等計議 曰:「今天下擾亂,未知所歸,河西斗絕,在羌胡中,不同 心勠力則不能自守;權鈞力齊,復無以相率。當推一 人為大將軍,共全五郡,觀時變動。」議既定而各謙讓, 咸以融世任河西為吏,人所敬向,乃推融行河西五 郡大將軍事。是時,武威太守馬期、張掖太守任仲並 孤立無黨,乃共移書告示之,二人即解印綬去。於是 以梁統為武威太守,史苞為張掖太守,竺曾為酒泉 太守,辛彤為燉煌太守,庫鈞為金城太守。融居屬國, 領都尉職如故,置從事監察五郡。河西民俗質朴,而 融等政亦寬和,上下相親,晏然富殖。修兵馬,習戰射, 明烽燧之警。羌胡犯塞,融輒自將,與諸郡相救,皆如 符要,每輒自破之。其後匈奴懲乂,稀復侵寇,而保塞 羌胡皆震服親附,安定、北地、上郡流人避凶饑者,歸 之不絕。融等遙聞光武即位,而心欲東向,以河西隔 遠,未能自通。時隗囂先稱建武年號,融等從受正朔, 囂皆假其將軍印綬。囂外順人望,內懷異志,使辯士 張元游說河西曰:「更始事業已成,尋復亡滅,此一姓 不再興之效。今即有所主,便相係屬,一旦拘制,自令 失柄,後有危殆,雖悔無及。今豪傑競逐,雌雄未決,當 各據其土宇,與隴、蜀合從,高可為六國,下不失尉佗 融等。」於是召豪傑及諸太守計議,其中智者皆曰:「漢 承堯運,歷數延長,今皇帝姓號見於圖書。自前世博 物道術之士谷子雲、夏賀良等建明漢有再受命之 符,言之久矣。」故劉子駿改易名字,冀應其占。及莽永 道士西門君惠言劉秀當為天子,遂謀立子駿,事覺 被殺。出謂百姓觀者曰:「劉秀真汝主也,皆近事𣊻者, 智者所共見也。除言天命,且以人事論之。今稱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