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1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將順因請并罷「功臣」之名,詔從之。近歲始復以賜大 將,皆創為之名,非復舊制矣。

國朝之制,食邑滿萬戶乃封國公,惟見任宰相與官 為三公者,則通計實封,滿萬便封國公。杜正獻公既 致仕,因郊祀當加恩,而食邑未滿萬戶,特詔封祁國 公,蓋異禮也。其後《遺表》有曰:「非萬戶而忝賜履之封, 自三少而席司成之重。」蓋謂是云。

本朝封爵,徒為虛名,戶累數萬,雖號「實封」者,亦初無 其實,故有司亦不甚以為輕重。若非自請,則文臣例 封文安,武臣例封武功,宗室例封天水,名號重複,不 可稽考。予以為雖異於古之裂地而封者,然馭貴之 意則均也。謂宜略依古制,非有功不封,已封之縣不 再以封,則庶幾稍重矣。故事,文臣官至卿監官,武臣 官至橫行,而勳加至「上柱國」,乃加封邑。其後罷勳官, 而寄祿纔至奉直大夫,橫行以上,便加封邑,則宜其 眾也。

《玉堂雜記》:故事,食邑千戶以上封侯,若拜相,雖舊爵 卑食邑少,亦徑封侯。蓋五等伯、子、男用縣名,至侯則 升郡,當降旨時,未知所封何郡,第云「進封開國侯」而 已。秦丞相薨後,初拜沈守約該左相,万俟元忠卨右 相,沈爵歸安縣,万俟爵陽武縣,各從其鄉也。既相合, 升郡侯,而學士院遂進沈為歸安郡,万俟陽武郡,初 非郡名,其誤甚矣,當時偶不知改,久之因進書轉官, 方能釐正,至今遇恩升郡,臣僚院吏及吏部尚復差 舛,謂如元係吳興縣開國伯,則合云進封吳興郡開 國侯,卻云「吳興郡進封開國侯」,殊無義理。予每為正 《西溪叢語》:唐初功臣皆云圖形凌煙閣,而河間《元王 孝恭碑》乃作戢武閣,豈凌煙先名戢武而後改之邪? 又《段志元碑》亦云「圖形戢武閣。」

《東坡志林》:王介甫先封舒公,後改封荊,詩曰:「戎狄是 膺,荊舒是懲。」識者謂宰相不學之過也。

鼠璞。高帝未封,諸將往往坐沙中語,留侯欲帝封平 生所憎以安之,遂封雍齒為什邡侯。群臣喜曰:「雍齒 尚侯,我屬無患矣。」留侯此策,亦有所本。《古史》載,晉文 公過曹,里鳧須盜其資而亡。公餒,介子推割股以食 之。至是里鳧須請見曰:「君去國久,臣民多過自危,鳧 須為賊大矣。君誠使驂乘遊於國中,百姓見之自安。」 文公悅而從之。臣民皆曰:「里鳧須不誅,吾何懼也!」豈 留侯之策與此暗合耶?

《皇朝盛事》,「河間忠武王張玉,子定興忠烈王輔,孫寧 陽恭靖王懋,凡三代。王東平朱武烈王能,子平陰武 愍王勇,又再世,而定襄恭靖王希忠繼之,亦可稱三 代也。」

中山王首佐太祖定天下功業,爵位、朝班、廟享皆第 一,封魏國公,世世承襲。嗣公輝祖既殉節以終,次子 增壽復以龍潛翊戴,贈爵上公,封國於定。一門。兩公 往往對握二都兵政,諸勳貴無敢埒者。又三女,一為 文皇后,一為代簡王妃,一為安惠王妃。

太師,英公張輔子懋復為太師,俱加階特進,俱勳左 柱國,俱再知經筵事,俱再監修國史,足稱東第之冠。 其次則朱保公永為太師,子暉為太保,孫會昌侯繼 宗為太傅,子銘為太保。

《賢奕關》雲:「長封漢壽亭侯。」漢壽本亭名,今人以漢為 國號,止稱壽亭侯,誤矣。漢法,十里一亭,十亭一鄉,萬 戶以上,或不滿萬戶為縣。凡封侯,視功大小,小為亭 侯,次鄉縣郡侯。雲長漢壽亭侯,蓋初封也。今《印譜》有 壽亭侯印,蓋亦不知此,而乃偽為之耳。

《日知錄:功臣表》:「蕭何九世孫禹,王莽始建國元年,更 為蕭鄉侯。莽敗絕,曹參十世孫宏,舉兵佐軍。」本傳云先降河 北「詔封平陽侯,十一世侯擴嗣。」今見非光武之薄於 酇侯而厚於平陽也,非有功不侯,高帝法也。

紅陽侯王泓,以與諸劉結恩。父丹降為將軍,戰死。見元 后傳富平侯張純以先來詣闕。見後漢書本傳皆得紹封。

按功臣侯復封者三人,恩澤侯復封者四人:高昌侯董永、歸德侯襄、平昌侯王獲。三人功狀無考,而周承休侯常自以「周後。」

而杜憲、趙牧,並以先降梁王,不得嗣光武,命功之典 如此。

《漢書地理志》,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並無侯國,以在 畿內故也。然《功臣侯表》有陽陵侯傅寬、高陵侯王虞 人,《恩澤侯表》有高陵侯翟方進,並左馮翊縣名。《功臣 侯表》平陵侯蘇建、平陵侯范明友,右扶風縣名。而高 陵下曰「瑯邪」,二平陵下曰「武當」,則知此鄉名之同於 縣者,而非三輔也。若後漢,則新豐侯單超、新豐侯段 熲,京兆縣;夏陽侯馮異,櫟陽侯景丹,臨晉侯楊賜,並 左馮翊縣;好畤侯耿弇,槐里侯萬修,槐里侯竇武,槐 里侯皇輔嵩,栒邑侯宋弘、郿侯董卓,並右扶風縣。而 《嵩傳》云:「食槐里、美陽兩縣,八千戶。」蓋東都之後,三輔 同於郡國矣。

後漢封國之制,有鄉侯,有都鄉侯,《傳》中言「都鄉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