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1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官騎三十人及鼓吹。

應劭《漢官儀》曰:「鼓吹二十人,非常員。舍人十人。

其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 千石;軍司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軍候一人, 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長一人,比二百石。其不置校 尉部,但軍司馬一人,又有軍假司馬、假候,皆為副貳。 其別營領屬為別部司馬,其兵多少各隨時宜。門有 門候。」

世祖建武十一年夏四月丁卯省大司徒司直官

按:《後漢書光武本紀》云云。

《漢官儀》曰:「武帝置丞相司直,元壽二年,改丞相為大司徒,司直仍舊。今省。」

建武二十七年,詔改大司徒大司空為司徒司空,改 大司馬為太尉。

按《後漢書光武本紀》,建武二十七年夏四月戊午,大 司徒王況薨。五月丁丑,詔曰:「昔契作司徒,禹作司空, 皆無大名,其令二府去大。」又改大司馬為太尉。驃騎 大將軍行大司馬劉隆即日罷,以太僕趙憙為太尉, 大司農馮勤為司徒。

獻帝建安八年冬十月初置司直官督中都官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云云。

司直,秩比二千石,武帝元狩五年置,掌佐丞相舉不法也。建武十一年省,今復置之。

建安十三年夏六月,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曹 操自為丞相。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云云。

按:《三國志魏武帝本紀》:「建安十三年,漢罷三公官,置 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為丞相。」

《獻帝起居注》曰:使太常徐璆即授印綬,御史大夫不領中丞,置長史一人。《先賢行狀》曰:「璆字孟平,廣陵人。少履清爽,立朝正色。歷任城、汝南、東海三郡,所在化行。被徵當還,為袁術所劫。術僭號,欲授以上公之位,璆終不為屈。術死後,璆得術璽,致之漢朝,拜衛尉、太常公,為丞相,以位讓璆焉。」

文帝黃初元年冬十一月癸酉改相國為司徒御史大夫為司空

按:《三國志魏文帝本紀》云云。

《黃初二年》,分三公戶邑,封其子弟,詔天地之勿劾 三公。

按《三國志魏文帝本紀》:黃初二年「春正月辛巳,分三 公戶邑,封子弟各一人為列侯。夏六月戊辰晦,日有 食之。有司奏免大尉。詔曰:『災異之作,以譴元首,而歸 過股肱,豈禹湯罪己之義乎?其令百官各虔厥職。後 有天地之眚,勿復劾三公』。」

黃初三年,詔「太后后族不得當輔政之任。」

按《三國志魏文帝本紀》:三年「秋九月甲午,詔曰:『夫婦 人與政,亂之本也。自今以後,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 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以 此詔傳後世,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

晉丞相、相國不常置,以太宰、太傅、太保、司徒、司空、大 司馬、大將軍、太尉皆為公議國家大政,而開府儀同、 特進、左右光祿大夫參預之。設尚書令、左右僕射統 列曹尚書丞、侍郎,以掌選署及文書,而以上公重臣 錄尚書事,或稱「都督中外」以統之。又置中書監令及 侍郎,典中書及誥命。

按《晉書職官志》:「丞相、相國,並秦官也。晉受魏禪,並不 置。自惠帝之後,省置無恆。為之者趙王倫、梁王彤、成 都王穎、南陽王保、王敦、王導之徒,皆非復尋常人臣 之職。」

太宰、太傅、太保,周之三公官也。魏初唯置太傅,以鍾 繇為之;末年又置太保,以鄭沖為之。晉初,以景帝諱 故,又採《周官》官名,置太宰,以代太師之任,秩增三司, 與太傅、太保皆為上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無其人 則闕,以安平獻王孚居之。自渡江以後,其名不替,而 居之者甚寡。

太尉、司徒、司空,並古官也。自漢歷魏,置以為三公。及 晉受命,迄江左,其官相承不替。

大司馬,古官也。漢制以冠大將軍、驃騎、車騎之上,以 代太尉之職,故恆與太尉迭置,不並列。及魏有太尉, 而大司馬、大將軍各自為官,位在三司上。晉受魏禪, 因其制,以安平王孚為太宰,鄭沖為太傅,王祥為太 保,義陽王望為太尉,何曾為司徒,荀顗為司空,石苞 為大司馬,陳騫為大將軍,凡八公同時並置,唯無丞 相焉。自義陽王望為大司馬之後,定令如舊,在《三司》 上。

大將軍,古官也。漢武帝置,冠以「大司馬」名,為崇重之 職。及漢東京,大將軍不常置,為之者皆擅朝權。至景 帝為大將軍,亦受非常之任。後以叔父孚為太尉,奏 改大將軍在太尉下。及晉受命,猶依其制,位次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