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6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帖木兒皆陰為之助。時武宗猶在北邊,太后及仁宗

亦在懷孟,未至。適武宗遣脫脫計事京師,丞相哈剌 哈孫令急還報武宗,而成后已密諭通政使只兒哈 郎,止其驛馬。阿沙不花知事急,與同知通政院事察 乃謀作先日署文書,給馬去。只兒哈郎聞脫脫已去, 方詰問吏閱案牘,乃止。太后及仁宗既至京師,有言 安西王謀以三月三日偽賀仁宗千秋節,因以舉事 者。阿沙不花言之哈剌哈孫,且曰:「先人者勝,後人者 敗。后一垂簾聽政,我等皆受制於人矣。不若先事而 起。」哈剌哈孫曰:「善。」乃前二日白仁宗詐稱武宗遣使 召安西王計事,至即執送上都,盡誅丞相阿忽台以 下諸姦臣,與哈剌哈孫皆居禁中。仁宗以太子監國, 遣使北迎武宗,而武宗遲迴不進。遣使還報,太后曰: 「非阿沙不花往不可。」乃遣奉衣帽尚醞以往。至野馬 川見武宗,備道兩宮意,及陳安西王謀變始末,且言: 「太子監國,所以備他變,以待陛下,臣萬死保其無他。」 武宗大悅,解衣衣之,拜中書平章政事,軍國大事,並 聽裁決。因奏平內難之有功者,燕只哥以下十人為 兵馬指揮,為直省舍人。詔先奉蒲萄酒及錦綺,還報 兩宮。仁宗即日率群臣出迎武宗入上都,加阿沙不 花特進太尉,依前平章政事。命與丞相塔思不花還 京師,治安西王黨,諸連坐囊加真等三十餘人,皆釋 之。嘗命出太府金分賜諸王貴戚及近侍,方出朝,見 一人倉皇若有所懼狀,曰:「此必盜金者。」召詰問之,果 得黃金五十兩、白金百兩以聞。就以金賜之,命誅盜 者,辭曰:「盜誅固當,金非臣所宜得,願還金以贖盜死。」 帝悅而從之。有近臣蹴踘帝前,帝即命出鈔十五萬 貫賜之。阿沙不花頓首言曰:「以蹴踘而受上賞,則奇 技淫巧之人日進,而賢者日退矣,將如國家何?臣死 不敢奉詔。」乃止。帝又嘗御五花殿,丞相塔思不花、三 寶奴中丞伯顏等侍,阿沙不花見帝容色日瘁,乃進 曰:「八珍之味不知御,萬金之身不知愛,此古人所戒 也。陛下不思祖宗倚託之重,天下仰望之切,而惟麴 糵是沉,姬嬪是好,是猶兩斧伐孤樹,未有不顛仆者 也。且陛下之天下,祖宗之天下也;陛下之位,祖宗之 位也。陛下縱不自愛,如宗社何!」帝大悅曰:「非卿,孰為 朕言?繼自今毋愛於言,朕不忘也。」因命進酒,阿沙不 花頓首謝曰:「臣方欲陛下節飲,而反勸之,是臣之言 不信於陛下也,臣不敢奉詔。」左右皆賀。帝得直臣,遂 進開府儀同三司、中書右丞相、行御史大夫。俄復平 章政事、錄軍國重事,兼廣武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封 康國公。有以左道惑眾者,諸世臣大家多信趨之,竟 寘於法。遷知樞密院事,以至大二年十月薨於位,年 四十七。至正元年,贈純誠一德正憲保大功臣、開府 儀同三司、中書右丞相、上柱國,追封順寧王,諡忠烈。 其繼室別哥倫氏,亦有至行,寡居三十年,未嘗妄言 笑,身不服華綵。詔旌其門,與元配達海的斤氏並封 順寧王夫人。

吳元珪

按《元史》本傳:「元珪,字君璋,廣平人。父鼎,燕南提刑按 察副使。元珪簡重,好深沉之思,凡征謀治法,律令章 程,皆得於家庭之所授受。至元十四年,世祖召見,命 侍左右,授後衛經歷,佩金符。十七年,從幸上都,受命 取御藥於大都萬歲山。元珪乘傳未盡一晝夜而至。 帝奇其速,擢樞密都事,陞經歷。嘗從同知樞密院事」 俺伯進西蕃鎧甲,帝問其制度,元珪應對詳明,帝益 奇之。初,江南既定,樞密奏「裁定官屬,京師五衛行省 萬戶府設官有差,均俸祿,給醫藥,設學校,置屯田」,多 元珪所論建。二十六年,參議樞密院事。時修繕宮城, 尚書省奏役軍士萬人,留守司主之。元珪亟陳其不 便,乃立武衛,繕理宮城,以留守段天祐兼都指揮使。 凡有興作,必以聞於樞府。尋陞樞密院判官。奏定萬 戶用軍士八人,千戶四人,百戶二人,多役者有罰。二 十八年,除禮部侍郎,遷左司郎中。三十一年,參議中 書省事。大德元年,除吏部尚書。選曹銓注多有私其 鄉里者,元珪曰:「此風不可長。川黨、朔黨之興,宋之所 由衰也。」請謁悉皆謝絕。三年,宣撫燕南,劾貪吏若干 人。遷工部尚書。河朔連年水旱,五穀不登,元珪言:「《春 秋》之義,以養民為本,凡用民力者必書,蓋民力息則 生養遂,生養遂則教化行而風俗美。」宰相嘉其言,土 木之工,稍為之息。六年,僉河南行中書省事,將行,拜 江浙行省參知政事。初,朱清、張瑄以財雄江南,遍以 金帛連結當路。及伏誅,錄其家,具籍所交諸公貴人, 而江浙省臣為尤甚,惟元珪一無所污。武宗即位,由 僉樞密院事拜樞密副使,詔元珪二十餘人議政中 書。「若惜人力、嚴選舉、節財用、定律令、謹賞罰、建科舉、 課農桑、汰穴員、易封贈」,皆切於世務者。初,詔發軍萬 人,屯田稱海以實邊,海都之亂,被俘者眾,至是頗有 來歸者,饑寒不能存,至鬻子以活。元珪具其事以聞, 詔賜錢贖之。帝在軍中即聞元珪名,至是特加平章 政事,賜白金二百五十兩、只孫衣四襲。仁宗即位,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