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6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李文忠同議軍國大事,督工圜丘。丞相胡惟庸為寧 國知縣,時善長薦為太常少卿,惟庸以黃金三百兩 謝。後為丞相,因相與往來有跡。而善長弟存義之子 佑,惟庸從女婿也。十三年,惟庸敗,伏誅。坐黨死者甚 眾,善長如故。御史臺缺中丞,以善長理臺事,數有所 建白。十八年,有告存義父子實惟庸黨者,詔免死,安 置崇明,善長不謝,帝心銜之而未發也。二十三年,善 長年七十七矣,耄不檢下,嘗欲營第宅,從信國公湯 和假衛卒三百人役。和探得帝旨,攘臂曰:「太師教擅 發兵耶?」密以聞。四月,京民坐罪應徙者,善長數請免 其親丁斌等,帝怒,按斌,斌故給事惟庸家,因言存義 等往時交通惟庸狀,命逮存義父子鞫之獄。辭連善 長,云惟庸有反謀,使存義陰說善長,善長驚叱曰:「爾 言何為者,審爾,九族皆滅。」已又使善長故人楊文裕 說之,事成,當以淮西地封為王。善長驚,不許,然頗心 動。惟庸乃自往說善長,善長猶不許。居久之,惟庸復 遣存義進說,善長歎曰:「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或 又告善長云:「將軍藍玉出塞,至捕魚兒海,獲惟庸所 遣使沙漠者封績。」善長匿不以聞。於是御史交章劾 善長,而善長奴盧仲謙等亦告善長與惟庸通賂遺, 交私語。獄具,謂「善長元勳國戚,知逆謀不發,舉狐疑, 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會有言星變,其占當移大臣, 遂并其妻女弟姪家口七十餘人誅之。而吉安、延安、 平涼、南雄諸侯坐胡黨死者又若干人。帝手詔條列 其罪,傅著獄辭,為《昭示姦黨三錄》,布告天下焉。善長 子祺,先一年卒。祺子芳、茂以公主恩得不坐。芳為留 守中衛指揮,茂為旗手衛鎮撫,罷世襲。善長死之。明 年,虞部郎中王國用上言:「善長與陛下同心,出萬死 以取天下。勳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親戚 拜官,人臣之分極矣。藉令欲自圖不軌,未可知。而今 謂其欲佐胡惟庸者,則大謬。不然,人情愛其子,必甚 於兄弟之子;安享萬全之富貴,必不僥倖萬一之富 貴。善長與惟庸,猶子之親耳,於陛下則親子女也。」使 善長佐惟庸,成不過勳臣第一而已矣,太師、國公封 王而已矣,尚主納妃而已矣,寧復有加於今日?且善 長豈不知天下之不可倖取,取天下之百危。當元之 季,欲為此者何限?莫不身為虀粉,覆宗絕祀,能保首 領者幾何人哉?善長胡乃身見之,而以衰倦之年身 蹈之也?凡「為此者,必有深讎激變,大不得已,父子之 間或至相挾以求脫禍。今善長之子祺,備陛下骨肉 親,無纖芥嫌,何苦而忽為此?若謂天象大臣當災,則 尤不可。天下聞之,孰不解體?臣亦知善長已死,言之 無益,所願陛下作戒將來耳。」帝竟不罪也。福王時,追 諡襄愍。

安然

按《明外史》本傳:「然,祥符人,徙居潁州。元季以左丞守 萊州。明兵下山東,率眾歸附。洪武元年,授起居注,轉 給事中,尋擢山東參政,撫綏流移,俸餘悉給公用。帝 聞而嘉之,召為工部尚書,除河南參政,歷浙江布政 使,入為御史臺右大夫,改左中丞,坐事免。十四年,復 召為四輔官。先是帝罷中書省,散其職掌於六部,詔」 天下舉賢才。戶部尚書范敏薦耆儒王本、杜佑、龔斆、 杜斆、趙民望、吳源等,召至,告之太廟。以本、佑、龔斆為 春官,杜斆、民望、源為夏官。秋冬闕,命本等攝之,兼太 子賓客,位公、侯、伯、都督之次。屢賜敕諭,隆以坐論之 禮。命協贊政事,均調四時。會立冬朔風釀寒,成《冬令》, 帝以為本等功,賜敕嘉勉。又月分三「旬,人各司之,以 雨暘時若,驗其稱職與否。刑官議獄,四輔及諫院覆 覈,奏行有疑,讞四輔官封駁。」居無何,斆等四人相繼 致仕,召然代之,而本後亦坐事誅。諸人皆老儒,起田 家,惇朴無他長,獨然久歷中外,練達庶務,眷注特隆, 尋卒。繼然為四輔者,李幹、何顯周。幹出為知府,佑、顯 周俱罷去,是官遂廢不復設。本不詳其籍里。佑,安邑 人。嘗三主本布政司鄉試,稱得人。龔斆,鉛山人。以行 誼重於鄉。致仕後,復起為國子司業,歷祭酒,坐放諸 生假不奏聞,免。杜斆,字致道,壺關人。舉元鄉試第一, 除高平教諭,遷臺州學正,歸家教授,通《易》《詩》《書》三經。 源,莆田人。亦再徵為國子司業,卒於官。民望,槁城人。 幹,絳州人。《顯周》,內黃人。

吳伯宗

按《明外史》本傳:「伯宗名祐,以字行,金谿人。洪武三年 庚戌鄉薦舉首。明年辛亥,廷對,擢進士第一。時開科 之始得伯宗。帝甚喜,賜冠帶袍笏,授禮部員外郎,與 修《大明日曆》。胡惟庸用事,欲人附己,伯宗性剛直,不 肯相屈下。惟庸銜之,中傷,以事謫居鳳陽。伯宗上書 論時政,因言惟庸專恣不法,不宜獨任以事,久之必 為國患。」辭甚剴切。帝得奏,召還,賜衣鈔。奉使安南,得 馴象方物以獻。除國子助教,命進講東宮,首陳正心 誠意之說,改翰林典籍。帝製十題命賦,援筆立就,詞 旨峻潔。帝稱曰「才子。」賜織金錦衣,除太常寺丞,辭。改 國子司業,又辭。忤旨,貶金縣教諭。至淮安,召還為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