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6 (1700-1725).djvu/7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請如禮部所具狀,世宗不聽。乃御行殿受箋,由大明

門直入,告大行几筵,日中即帝位。詔草言奉皇兄遺 詔,入奉宗祧。帝遲回久之,始報可。越三日,遣官往迎 帝母興獻妃。未幾,命禮官議興獻王主祀稱號。廷和 檢漢定陶王、宋濮王事,授尚書毛澄曰:「是足為據。宜 尊孝宗曰皇考,稱獻王為皇叔考興國大」王,母妃為 皇叔母興國太妃,自稱姪皇帝,名別。立益王次子崇 仁王為興王,奉獻王祀。有異議者,即奸邪當斬。進士 張璁與侍郎王瓚言帝入繼大統,非為人後。瓚微言 之,廷和恐其撓,議改瓚官南京。五月,澄會廷臣議上, 如廷和言,帝不悅。然每召廷和,從容賜茶慰諭,欲有 所更定。廷和卒不肯順帝指,乃下廷臣再議。廷和偕 蔣冕、毛紀奏言:「前代入繼之君,追崇所生者,皆不合 典禮。惟宋儒程頤《濮議》,最得義理之正,可為萬世法。 至興獻王祀,今雖崇仁王主之,他日皇嗣繁衍,仍以 第二子為興獻王後,而改封崇仁王為親王。則天理 人情,兩全無失。」帝益不悅,命博考典禮,務求至當。廷 和、冕、紀復言:「三代以前,聖莫如舜,未聞追崇其所生 父瞽瞍也。三代以後,賢莫如漢光武,未聞追崇其所 生父南頓君也。惟皇上取法二君,則聖德無累,聖孝 有光矣。」澄等亦再三執奏,帝留中不下。七月,張璁上 疏顯排廷議,謂當繼統不繼嗣。帝遣司禮太監持示 廷和言:「此議遵祖訓,據古理,宜從。」廷和曰:「秀才安知 國家事體?」復持入。無何,帝御文華殿,召廷和冕紀,授 以手敕,令尊父母為帝后。廷和退而上奏曰:「《禮》,謂為 所後者為父母,而以其所生者為伯叔父母,蓋不惟 降其服,而又異其名也。臣不敢阿諛順旨。」仍封還手 詔。群臣亦皆執前議。而帝為璁所動,益欲尊所生迨。 九月,母妃至京。帝自定儀,由中門入,謁見太廟,復連 降諭,欲加稱興獻帝后為皇。廷和言:「漢宣帝繼孝昭 後諡,史皇孫王夫人曰『悼考悼后』。光武上繼元帝,鉅 鹿、南頓君以上,立廟章陵,皆未嘗追尊。今若加『皇』字, 與慈壽、考廟並,是忘所後而重本生,任私恩而棄大 義。臣等不得辭其責。」因自請斥罷。廷臣爭者百餘人。 帝不得已,嘉靖元年稱孝宗為「上皇考」,慈聖皇太后為 聖母,興獻帝后為本生父母,不稱皇。當是時,廷和先 後封還御批者四,執奏幾三十疏。帝常忽忽有所恨。 左右因乘間言「廷和恣無人臣禮。」言官史道、曹嘉遂 交劾廷和。帝為薄謫道、嘉,以安廷和,然意內移矣。尋 論定冊功,封廷和冕紀伯爵,歲祿千石。廷和固辭,改 廕錦衣衛指揮使,復辭。帝以賞太輕,加廕四品京職, 世襲,復辭。會滿四考,超拜太傅,復四辭而止。特賜敕 旌異,錫宴於禮部,九卿皆與焉。帝頗事齋醮,廷和力 言不可,引梁武、宋徽為喻,優旨報納。江左比歲不登, 中官以御衣請遣官督織造。工部及給事御史言之, 皆不聽。趣內閣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極言民困財 竭,請毋遣官。帝趣愈急,且戒毋瀆擾執拗。廷和力爭, 言:「臣等與舉朝大臣,言官言之,不聽。顧二三邪佞之 言是聽。陛下能獨與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且 陛下以織造為累朝舊例,不知洪武以來何嘗有之? 創自成化、弘治耳。憲宗、孝宗愛民節財,美政非一。陛 下不取法,獨法其不美者,何也?即位一詔,中官之倖 路絀塞殆盡。天下方傳誦聖德,今忽有此,何以取信?」 因請究擬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為 謝不審,俾戒所遣官毋縱肆而已,不能止也。廷和先 累疏乞休,其後請益力,又以持考獻。帝議不合疏,語 露不平。三年正月,帝聽之去,責以因辭歸咎,非大臣 道,然猶賜璽書,給輿廩郵護如例,申前蔭子錦衣衛 指揮使之命。給事御史請留廷和,皆不報。廷和去,始 議稱孝宗為皇伯考。於是廷和子修撰慎率群臣伏 闕哭爭,杖謫雲南。既而王邦奇誣訐廷和,指廷和次 子兵部主事惇及壻修撰金承勛鄉人侍讀葉桂章 與彭澤弟沖交關請屬,俱逮下詔獄。鞫治無狀,乃得 解。七年,《明倫大典》成。詔定議禮諸臣罪。言:「廷和謬主 濮議,自詭門生天子,定策國老,法當僇市。」始削職為 民。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問大學士李時: 「大倉所積幾何?」時曰:「可支數年。由陛下初年詔書裁 革穴員所致。」帝慨然曰:「此楊廷和功不可沒也。」隆慶 初,復官,贈太保,諡文忠。初,廷和入閣,東陽謂曰:「吾於 文翰,頗有一日之長。若經濟事,須歸介夫。」及武宗之 終,卒安社稷者,廷和力也。人以東陽為知言。弟廷儀, 兵部右侍郎。子慎、惇,孫有仁,皆進士。慎自有傳。

劉忠

按《明外史》本傳:「忠字司直,陳留人。成化十四年進士。 改庶吉士,授編修。弘治四年,《憲宗實錄》成,遷侍講,直 經筵,尋兼侍東宮講讀。又九年,進侍讀學士。武宗即 位,以宮寮擢學士,掌翰林院,仍直經筵。正德二年,劉 瑾用事,日導帝遊戲,亂祖宗舊章。忠上言戒逸遊、崇 正學數事。已,因進講,與楊廷和附經義,規帝闕失,而」 指斥近倖尤切。帝謂瑾曰:「經筵講書耳,浮詞何為?」瑾 素惡兩人,因諷吏部尚書許進出之南京。南京無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