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6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武英殿。穆宗朝講希,御政無所裁決。近倖多緣內降, 得厚恩。以勤請勵精修政。帝心動,欲有所舉措,卒為 內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條上時務因循之弊,「請慎 擢用,酌久任,治贓吏,廣用人,練民兵,重農穀。」帝嘉之, 下所司議。高拱掌吏部,惡所言侵己職,寢其奏。惟都 察院「議行贓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閣也,徐階為 首輔,而拱方嚮用,朝士各有附,交相攻。以勤中立無 所比,亦無私人,竟階與拱去,無訾及之者。及拱再入, 與趙貞吉相軋,張居正復中搆之,以勤與拱舊僚,貞 吉其鄉人,而居正則所舉士也。度不能為解,恐終不 為諸人所容,力引疾求罷。遂進兼太子太師、吏部尚 書,賜敕馳傳歸,詔其子編修于陛侍行。後二年,拱被 逐,倉皇出國門,歎曰:「南充哲人也。」以勤歸。十年,年七 十。復頒上方銀幣,命于陛馳歸賜之,且敕有司存問。 又六年卒。贈太保,諡文端。于陛別有傳。

趙貞吉

按《明外史》本傳:「貞吉,字孟靜,內江人。六歲,日誦書一 卷。及長,以博洽名,最善王守仁學。舉嘉靖十四年進 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時方士初進用,貞吉請求真儒 贊大業。執政不懌,因請急歸。還朝,遷中允,掌司業事。 俺荅薄都城,謾書求貢,詔百官廷議。貞吉奮袖大言 曰:『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既許貢,則必入城。倘要索無 已,內外夾擊,奈何』?」徐階曰:「君必有良策。」貞吉曰:「為今 之計,請至尊速御正殿,下詔引咎。錄周尚文功以勵 邊帥,出沈束於獄以開言路。輕損軍之令,重賞功之 格,遣官宣諭諸將監督。力戰退敵,易易耳。」時帝遣中 使瞷廷臣,日中莫發一語,獨聞貞吉言,心壯之。召入 左順門,令手疏便宜。貞吉請遣近臣有才略者入軍 頒賞,激勵士氣。得首功一,即𢌿百金。觀望不前者誅 無赦。帝大悅,立擢左諭德兼監察御史,奉敕宣諭諸 軍,給白金五萬兩,聽隨宜勞賞。初,貞吉廷議罷,盛氣 謁嚴嵩。嵩辭不見。貞吉怒叱門者。適趙文華至,謂貞 吉「公休矣,天下事當徐議之。」貞吉厲聲曰:「汝輩安知 天下事?」嵩聞之大恨,及撰《敕》,不令督戰,以輕其權,且 不與一卒護行。時敵騎充斥,貞吉馳入諸將營,散金 犒士,宣諭德意,明日即復命。帝大怒,謂貞吉漫無區 畫,徒為尚文束游說。下之詔獄。杖於廷,謫荔波典史。 稍遷徽州通判,進南京吏部主事。四十年遷至戶部 右侍郎。廷議遣大臣赴薊州督餉練兵,嵩欲用貞吉, 召飲示之意。貞吉語不合,嵩怫然罷。會嵩予告,吏部 用倉場侍郎林應亮。嵩出,益怒,令都給事中張益劾 應亮,調之南京,而改用僉都御史霍冀。益又言:「督餉 戶部專職。今貞吉與左侍郎劉大實廷推不及,是不 職也,宜罷。」於是二人皆奪官。隆慶初,起禮部左侍郎, 掌詹事府。穆宗幸太學,祭酒胡杰適論罷,以貞吉攝 事。講《大禹謨》稱旨,命充日講官。貞吉年踰六十,而議 論侃直,進止有儀,帝深注意焉。尋遷南京禮部尚書。 既行,帝念之,仍留直講。三年秋,命兼文淵閣大學士, 參預機務。貞吉入謝,奏:「朝綱邊務,一切廢弛。臣欲捐 軀任事,惟陛下主之。」帝益喜。會寇入大同,總兵官趙 岢失事,總督陳其學反,以捷聞,為御史燕如宦所發。 貞吉欲置重罰,兵部尚書霍冀僅議貶秩,貞吉與同 官爭不得,因上言:「邊帥失律,祖宗法具在。今當事者 屈法徇人,如公論何?臣老矣,效忠無術,乞賜罷。」不許。 俄加太子太保。貞吉以先朝禁軍列三大營,營各有 帥,今以一人總三營,權重難制,因極言其弊。請分五 營,各統以「大將,稍復祖宗之舊。」帝善之,命兵部會廷 臣議。尚書冀前與貞吉議不合,頗不然其言。廷臣亦 多謂強兵在擇將,不在變法。冀等乃上議三大營宜 如故,惟以一人為總督,權太重。宜三營各設一大將 而罷總督,以文臣為總理。報可。初,給事中楊鎔劾冀 貪庸。帝已留冀。冀以鎔貞吉鄉人,疑出貞吉意,疏辨 乞罷,且詆貞吉。貞吉亦疏辨求去。詔留貞吉,褫冀官。 其後營制屢更,未踰年即復其舊,貞吉亦不能爭。俺 荅款塞求封,貞吉力贊其議。先是,高拱再入閣,即掌 吏部。貞吉言於李春芳,亦得掌都察院。拱以私憾欲 考察科道,貞吉與同事,上言:「頃因御史葉夢熊言事 忤旨,陛下嚴諭考覈言官,并及陞任在籍者,應考近 二百人,其中豈無懷忠報主、謇諤敢言之士?今一以 放肆奸邪罪之,竊恐所司奉行過當,忠邪不分,致塞 言路,沮士氣,非國家福也。」帝不從。拱以貞吉得其情, 憾甚。及考察,拱欲去貞吉所厚者,貞吉亦持拱所厚 以解。於是斥者二十七人,而拱所惡者咸與拱猶以 為憾也。嗾門生給事中韓楫劾貞吉庸橫,考察時有 私。貞吉疏辨乞休,因言:「人臣庸則不橫,橫非庸臣之 所能也。臣自掌院務,僅以考察一事與拱相左,其他 壞亂選法,縱肆作奸,昭然耳目者。臣噤口不能一言, 有負任使,臣真庸臣也。若拱者,斯可謂橫也已。楫乃 背公死黨之臣,為拱羽翼,他日助成其勢,將不可制。 臣放歸之後,幸仍還拱內閣,毋令久專大權,廣樹眾 黨。」疏入,竟允貞吉去,而拱握吏部權如故。貞吉學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