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者,二甲為編修,三甲為檢討,不得留者為給事中、 御史、主事,或出為州縣官。」
永樂三年,命學士解縉選修撰曾棨等二十九人,就 文淵閣進學。
按《春明夢餘錄》:三年春正月,上命學士解縉等於新 進士中選材質英敏者,俾就文淵閣進學。至是,縉等 選修撰曾棨,編修周述、周孟簡,庶吉士楊相、劉子欽、 彭汝器、王英、王真、余鼎、章敞、王訓、柴廣敬、王道、熊直、 陳敬宗、沈升、洪順、章材、余學夔、羅敬汝、盧翰、湯流、李 時勉、段民、倪維哲、袁添祿、吳紳、楊勉二十八人入見, 上諭勉之曰:「朕不任爾以事,文淵閣古今載籍所萃, 爾各食其食。其日就閣中恣爾玩索,務實得於己,庶 國家將來皆得爾用,不可怠惰,以孤朕期待之意。」時 庶吉士周忱自陳年少,願進學。上喜曰:「有志之士也。」 命增忱為二十九人。遂命司禮監月給筆墨紙,光祿 寺給朝暮膳,禮部月給膏燭鈔,人三錠,工部擇近第 宅居之。
按《見聞錄》:「永樂癸未,登曾棨榜進士第時所取四百 七十三人。太宗文皇帝命近臣拔其尤異者二十八 人,賜名庶吉士,入文淵閣,燕閒之頃,親臨問,時舉僻 書疑事以驗其學。」
永樂十九年,北京置翰林院。南京翰林院惟設掌院 事一員、孔目一員。
按《續文獻通考》:「建文中更易官制,仍設翰林院正官 學士承旨一員,在學士之上。改侍讀學士、侍講學士 俱為文學博士。設文翰、文史二館,文翰館以居侍讀、 侍講、侍書、五經博士、典籍待詔。其侍書陞正七品,文 史館以居修撰、編修、檢閱。改孔目為典籍,創置典簿 廳,而革中書舍人,改為侍書,以隸翰林。又增設文淵」 閣待詔及拾遺、補闕等官。永樂初,皆復洪武十八年 舊制,又增建東閣於角門內,以編修解縉等七人入 內閣,參預機務,典綸綍,謂之「閣臣。」然本院印信王景 去後,猶以內閣學士解縉、胡廣、楊榮等相繼署院。十 九年,定鼎北京,遂設衙門於此,以留都為南京翰林 院,止設學士一員掌之,遇有員缺,從內閣推舉。其後 侍講以上官皆得掌院事。仍設孔目一人。
宣宗宣德 年特賜文淵閣銀印鈐封進御機密文字
按《明會典》:「文淵閣銀印,自宣德中特賜。凡機密文字 鈐封,進至御前開拆,其餘公務行移各衙門,皆用翰 林院印。」而各衙門章奏文移,亦俱轉行翰林院。後閣 臣又奏於本院設公座。於是內閣翰林稱「同官。」其院 事主於內閣,而掌印則以學士或侍郎、詹事等官兼 學士或春坊官署掌,從內閣題請云。
宣德五年,量加國子監考滿官,以翰林史職,命楊士 奇選新進士,改庶吉士。
按《明會典》,凡國子監官考滿,宣德五年令學行端愨 者,量加翰林史職,仍理教事。正德中,議准加俸。 按《春明夢餘錄》:「宣德五年命楊士奇等曰:『新進士多 年少,其間豈無有志於古人者?朕欲循皇祖時例,選 擇俊秀十數人,就翰林教育之,俾進學勵行,工文章, 以備他日之用。卿等可察其人,選文詞之優者以聞』。」 於是士奇等選薩琦、逯端、葉錫、陳璣、林補、王振、許南 傑、江淵八人以聞。上命行在吏部俱改為庶吉士,送 翰林進學。給酒饌房舍,月賜燈油鈔,悉如永樂之例。 復命兵部各與皂隸。上又顧士奇等曰:「後生進學,必 得前輩老成開導之。卿等日侍左右無餘閒,其令學 士王直為之師,常提督教訓,作文字亦為開發改竄。 卿等或一兩月、或三月一考閱,使有進益。如一二年 怠惰無成、則斥」
英宗正統七年翰林院落成命禮部尚書定位次設大學士等公座
按《續文獻通考》:「正統七年,本院落成,掌院事學士錢 習禮不設西楊南楊公座,曰:『此非三公府也』。至期,二 楊以聞,乃命工部具椅案,禮部尚書胡濙定位次,左 設大學士三座,學士一座,而講讀學士東西對列。」
代宗景泰二年令午朝翰林院先奏事
按《明會典》云云。
英宗天順八年命內閣會同吏禮二部考選庶吉士又制非進士起家不得居翰林
按《明會典》:「天順八年,命於午門裡東閣前,內閣官會 同吏禮二部出題考選。」
按《續文獻通考》:英宗天順中,大學士李賢建議,請專 選進士科充翰林院官,遂為定制。先是景泰間,陳循 輩私其所舉,以雜流冒銓,一時翰苑多委靡昏鈍浮 薄之流,吏部不敢別調。至是有旨重修《大明一統志》, 制曰:「惟擇進士出身者為之。」於是諸輩多乞改職,李 賢因言於上,命吏部別除之,翰林為之一清,且請著 為制,從之。自後非進士起家,不得居翰林,為孤卿;非 翰苑出身,不得入內閣,居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