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78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六十九卷目錄

 翰林院部名臣列傳四

  遼

  王鼎       蕭韓家奴

  劉景       劉六符

  宋一

  郭延澤      程羽

  杜鎬       呂文仲

  韓丕       楊徽之

  呂祐之      戚綸

  劉筠       楊大雅

  晁迥       李仲容

官常典第二百六十九卷

翰林院部名臣列傳四

王鼎

按《遼史》本傳:「鼎字虛中,涿州人。幼好學,居太寧山數 年,博通經史。時馬唐俊有文名燕薊間,適上,已與同 志。」禊水濱,酌酒賦詩。鼎偶造席,唐俊見鼎樸野,置 下坐,欲以詩困之,先出所作索賦,鼎援筆立成,唐俊 驚其敏妙,因與定交。清寧五年,擢進士第。調易州觀 察判官,改漆水縣令,累遷翰林學士。當代典章,多出 其手。上書言治道十事,帝以鼎達政體,事多咨訪。鼎 正直不阿,人有過,必面詆之。壽隆初,陞觀書殿學士。 一日宴主第,醉與客忤,怨上不知已,坐是下吏。狀聞, 上大怒,杖黥奪官,流鎮州。居數歲,有赦,鼎獨不免。會 守臣召鼎為賀表,因以詩貽使者,有「誰知天雨露,獨 不到孤寒」之句。上聞而憐之,即召還,復其職。乾統六 年,鼎宰縣時,憩於庭,俄有暴風舉臥榻空中,鼎無懼 色,但覺枕榻俱高,乃曰:「吾中朝端士邪?無干正,可徐 置之。」須臾榻復故處,風遂止。

蕭韓家奴

按《遼史》本傳:「韓家奴,字休堅,涅刺部人,中書令安博 之孫。少好學,弱冠入南山讀書,博覽經史,通遼、漢文 字。統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驅策,其奴得善 價鬻之,韓家奴曰:『利己誤人,非吾所欲』。乃歸直取牛。 二十八年,為右通進,典南京栗園。重熙初,同知三司 使事。四年,遷天成軍節度使,徙彰愍宮使。帝與語,才」 之,命為詩友。嘗從容問曰:「卿居外有異聞乎?」韓家奴 對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則大者必生,大者熟則小 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為盡美,不知其他。」蓋嘗掌栗 園,故托栗以諷諫。帝大笑。詔作《四時逸樂賦》,帝稱善。 時詔天下言治道之要,制問:「徭役不加於舊,征伐亦 不常有,年穀既登,帑廩既實,而民重困,豈為吏者慢, 為民者惰歟?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 省則為便益?補役之法何可以復?盜賊之害何可以 止?」韓家奴對曰:「臣伏見比年以來,高麗未賓,阻卜猶 強,戰守之備,誠不容已。乃者選富民防邊,自備糧糗, 道路修阻,動淹歲月。比至屯所,費已過半,隻牛單轂, 鮮有還者。其無丁之家,倍直傭僦,人憚其勞,半途亡 竄。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給。求假于人,則十倍其息,至 有鬻子割田不能償者,或逋役不歸,在軍物故,則復 補以少壯。其鴨淥江之東,戍役大率如此。況渤海、女 直、高麗,合從連衡,不時征討,富者從軍,貧者偵候,加 之水旱,菽粟不登,民以日困,蓋勢使之然也。方今最 重之役,無過西戍。如無西戍,雖遇凶年困弊,不至於 此。若能徙西戍稍近,則往來不勞,民無深患。」議者謂 徙之非便,一則損威名,二則召侵侮,三則棄耕牧之 地。臣謂不然。阻卜諸部,自來有之。曩時北至臚朐河, 南至邊境,人多散居,無所統一,惟往來抄掠。及太祖 西征,至於流沙,阻卜望風悉降。西域諸國「皆願入貢, 因遷種落,內置三部,以益吾國。不營城邑,不置戍兵, 阻卜累世,不敢為寇。」統和間,皇太妃出師西域,拓土 既遠,降附亦眾。自後一部或叛,鄰部討之,使同力相 制,正得馭遠人之道。及城可敦,開境數千里,西北之 民,徭役日增,生業日殫,警急既不能救,叛服亦復不 恆,空有廣地之名,而無得地之實。若貪土不已,漸至 虛耗,其患有不勝言者。況邊情不可深信,亦不可頓 絕,得不為益,捨不為損。國家大敵,惟在南方,今雖連 和,難保他日。若南方有變,屯戍遼邈,卒難赴援。我進 則敵退,我還則敵來,不可不慮也。方今太平已久,正 可恩結諸部,釋罪而歸地,內徙戍兵,以增堡障,外明 約束,以正「疆界,每部各置酋長,歲修職貢,叛則討之, 服則撫之,諸部既安,必不生釁。如是則臣雖不能保 其久而無變,知其必不深入侵掠也。」或云「棄地則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