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85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去,百姓不識王心,儻生異議,內外疑駭。發雷霆之詔, 降一介之使,王何以自明?願王自計之。」秀乃從徵。秀 廢之後,益州官屬多相連坐,師以此獲免。後加儀同 三司。煬帝即位,拜大理少卿。帝在顯仁宮,敕宮外衛 士,不得輒離所守。有一主帥,私令衛士出外,帝付大 理繩之。師據律奏徒,帝令斬之。師奏曰:「此人罪誠難 恕,若陛下初便殺之,自可不關文墨。既付有司,義歸 恆典。脫宿衛近侍者更有此犯,將何以加之?」帝乃止。 轉刑部侍郎。師居職強明,有口辨,而無廉平之稱。未 幾,卒官。有子崑玉。

趙綽

按《隋書》本傳:「綽,河東人也。性質直剛毅。在周初,為天 官府史,以恭謹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稍以明幹見 知,累轉內史中士。父艱去職,哀毀骨立,世稱其孝。既 免喪。」闕三字教中士。高祖為丞相。知其清正引為錄 事參軍。尋闕三字大夫,從行軍總管。是云暉擊叛蠻, 以功拜儀同,賜物千段。高祖受禪,授大理丞。處法平 允,考績連最,轉大理正,尋遷尚書都官侍郎。未幾,轉 刑部侍郎。治梁士彥等獄,賜物三百段,奴婢十口,馬 二十匹。每有奏讞,正色偘然。上嘉之,漸見親重。上以 盜賊不禁,將重其法。綽進諫曰:「陛下行堯、舜之道,多 存寬宥。況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忻然納之, 因謂綽曰:「若更有聞見,宜數陳之也。」遷大理少卿。故 陳將蕭摩訶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亂,摩訶當從坐。上 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為!以其名將之子,為人所 逼耳。」因赦摩訶。綽固諫不可,上不能奪,欲綽去而赦 之,固命綽退食。綽曰:「臣奏獄未決,不敢退朝。」上曰:「大 理其為朕特赦摩訶也。」因命左右釋之。刑部侍郎辛 亶嘗衣緋,褌,俗云利於官,上以為厭蠱,將斬之。綽曰: 「據法不當死,臣不敢奉詔。」上怒甚,謂綽曰:「卿惜辛亶 而不自惜也。」命左僕射高熲將綽斬之,綽曰:「陛下寧 可殺臣,不得殺辛亶。」至朝堂,解衣當斬。上使人謂綽 曰:「竟何如?」對曰:「執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而入,良 久乃釋之。明日,謝綽,勞勉之,賜物三百段。時上禁行 惡錢,有二人在市,以惡錢易好者,武候執以聞。上令 悉斬之。綽進諫曰:「此人坐當杖,殺之非法。」上曰:「不關 卿事。」綽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殺之,豈 得不關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動者,當退。」對曰:「臣望感 天心,何論動木。」上復曰:「啜羹者熱則置之。天子之威, 欲相挫耶?」綽拜而益前,訶之不肯退,上遂入治書。侍 御史柳彧復上奏切諫,上乃止。上以綽有誠直之心, 每引入閣中。或遇上與皇后同榻,即呼綽坐,評論得 失,前後賞賜萬計。其後進位開府,贈其父為蔡州刺 史。時河東薛胄為大理卿,俱名平恕,然胄斷獄以情 而綽守法,俱為稱職。上每謂綽曰:「朕於卿無所愛惜, 但卿骨相不當貴耳。」仁壽中,卒官,時年六十三,上為 之流涕,中使弔祭,鴻臚監護喪事。有二子:元方、元襲。

徐有功

按《唐書》本傳:「有功名弘敏,避孝敬皇帝諱,以字行,國 子博士文遠孫。舉明經,累補蒲州司法參軍,襲封東 莞縣男。為政仁,不忍杖罰,民服其恩,更相約曰:『犯徐 參軍杖者必斥之。訖代不辱一人。累遷司刑丞,時武 后僭位,畏唐大臣謀己,於是周興、來俊臣、丘神勣、王 弘義等揣識后指,置總監牧院諸獄,捕將相俾相鉤』」 逮,掩搦護送,楚掠凝慘。又汗引天下豪傑,馳使者即 按,一切以反論,吏爭以周內,窮詆相高。后輒勸以官 賞,於是以急變相告,言者無虛日,朝野震恐,莫敢正 言。獨有功數犯顏爭枉直,后厲語折抑,有功,爭益牢。 時博州刺史瑯琊王沖,責息錢於貴鄉,遣家奴督斂, 與尉顏餘慶相聞知。奴自市弓矢還,會沖坐逆誅,魏 州人告餘慶豫沖謀,后令俊臣鞫治,以反狀聞。有司 議餘慶更《永昌赦》,法當流。侍御史魏元忠謂:「餘慶為 沖督償通書,合謀明甚,非曰支黨,請殊死籍其家。」詔 可。有功曰:「《永昌赦令》,與虺貞同惡,魁首已伏誅,支黨 未發者,原之。」《書》曰:「殲厥渠魁,律以造意為首。」尋赦已 伏誅,則魁首無遣。餘「慶赦後被言,是為支黨。今以支 為首,是以生入死。赦而復罪,不如勿赦;生而復殺,不 如勿生。竊謂朝廷不當爾。」后怒曰:「何謂魁首?」答曰:「魁 者大帥,首者元謀。」后曰:「餘慶安得不為魁首?」答曰:「若 魁首者,虺貞是已。既已伏誅,餘慶今方論罪,非支黨 何?」后意解,乃曰:「公更思之。」遂免死。當此時,左右及衛 仗在廷陛者數百人,皆縮項不敢息,而有功氣定言 詳,巀然不撓。有韓紀孝者,受徐敬業偽官,前已物故, 推事使顧仲琰籍其家,詔己報可。有功追議曰:「律,謀 反者斬,身亡即無斬法。無斬法則不得相緣,所緣之 人亡則所因之罪減。」詔從之,皆以更赦免。如此護宥 者數十,百姓累轉秋官郎中、鳳閣侍郎任知古、冬官 尚書裴行本等七人被誣當死,后謂宰相曰:「古人以 殺止殺,我今以恩止殺,就群公丐知古等賜以再生, 可乎?」俊臣、張知默固請如法,后不許。俊臣獨引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