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93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魏書崔元伯傳》:「清河崔寬,字景仁,祖彤,隨晉南陽 王保避地隴右,遂仕於沮渠李暠。父剖,字伯宗,每慷 慨有懷東土,常歎曰:『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吾所庶幾』! 及世祖西巡,剖乃總率同義,使寬送款。世祖嘉之,拜 寬威遠將軍、岐陽令,賜爵沂水男。遣使與寬俱西,撫 慰初附。徵剖詣京師,未至,病卒。高宗以剖誠著先朝」, 贈散騎常侍、鎮西將軍、涼州刺史、武陵公,諡曰元。寬 還京,拜散騎侍郎、寧朔將軍、安國子。未幾,出為弘農 太守。初,寬之通款也,見司徒浩,浩與相齒,次厚存撫 之。及浩誅,以遠來疏族,獨得不坐。遂家於武城,居司 空林舊墟,以一子繼浩弟覽妻封氏,相奉如親。寬後 襲爵武陵公、鎮西將軍,拜陝城、鎮西將。崤地嶮,民多 寇劫。寬性滑稽,誘接豪右,宿盜魁帥,與相交結,傾衿 待遇,不逆微細,是以能得。民庶忻心,莫不感其意氣。 時官無祿力,唯取給於民。寬善撫納,招致禮遺,大有 受取,而與之者無恨。又弘農出漆蠟竹木之饒,路與 南通,販貿來往,家產豐富,而百姓樂之,諸鎮之中,號 為「能政。」及解鎮還京,民多追戀,詣闕上章者三百餘 人。書奏,高祖嘉之。延興二年卒,年六十三。遺命「薄葬, 斂以時服。」

苟頹

按《魏書》本傳:「頹,代人也。曾祖烏提登,國初有勳於太 祖,賜吳寧子。父洛跋內行長。頹性厚重少言,嚴毅清 直,武力過人,擢為中散,小心謹敬。世祖南討,以頹為 前鋒都將,每臨敵對戰,常先登陷陳。世祖至江,賜爵 建德男,加寧遠將軍。還,遷奏事中散,典涼州作曹,遷 內行令,轉給事中,遷司衛監,以本將軍拜洛州刺史。」 為政剛嚴,抑彊扶弱,山蠻畏威,不敢為寇。「承明元年, 文明太后令百官舉才堪幹事人足委此者」,於是公 卿咸以頹應選。徵拜散騎常侍、殿中尚書,進爵成德 侯,加後將軍。太和元年,加散騎常侍,尋遷侍中、安東 將軍、都曹尚書,進爵河南公。頹方正好直言,雖文明 太后生殺不允,頹亦言至懇切,未曾阿諛。李訢、李敷 之誅也,頹並致諫,太后不從。三年,遷征北大將軍、司 空公,進爵河東王,以舊老,聽乘步挽杖於朝。大駕行 幸三川,頹留守京師。沙門法秀謀反,頹率禁衛收掩 畢獲,內外晏然。駕還,飲至文明太后曰:「當爾之日,卿 若持疑,不即收捕,處分失所,則事成不測矣。今京畿 不擾,宗社獲安者,實卿之力也。」七年,詔曰:「頹為台鼎, 論道是寄,歷奉四朝,庸績彌遠。宜加崇異,以彰厥功。 自茲已後,可永受復除。」十三年冬,薨。高祖痛悼者久 之,贈賵有加,諡僖王。

呂羅漢

按《魏書》本傳:「羅漢本東平壽張人。其先石勒時徙居 幽州。祖顯,字子明,少好學,性廉直,鄉人有分爭者,皆 就而質焉,慕容垂以為河間太守。皇始初,以郡來降, 太祖嘉之,賜爵魏昌男,拜鉅鹿太守。清身奉公,務存 贍恤,妻子不免饑寒。民頌之曰:『時惟府君,克己清明, 緝我荒土,民胥樂生,願壽無疆,以享長齡。卒官。父溫』」, 字晞陽,善書好施,有文武才略。世祖伐赫連昌,以溫 為幢將,先登陷陳,每戰必捷,以功拜宣威將軍、奉車 都尉。出為秦州司馬,遷上黨太守,善勸課,有治名。卒, 贈平遠將軍、豫州刺史、野王侯,諡曰敬。羅漢仁篤慎 密,弱冠以武幹知名。父溫之佐秦州,羅漢隨侍。隴右 氐楊難當率眾數萬寇上邽,秦民多應之。鎮將元意 頭知羅漢善射,共登西城樓,令羅漢射難當隊將及 兵二十三人,應弦而殪。賊眾轉盛,羅漢進計曰:「今若 不出戰,示敵以弱,眾情攜貳,大事去矣。」意頭善之,即 簡千餘騎令羅漢出戰。羅漢與諸騎策馬大呼,直衝 難當軍,眾皆披靡,殺難當左右隊騎八人,難當大驚。 會世祖賜難當璽書,責其跋扈,難當乃引還仇池意 頭,具以狀聞,世祖嘉之,徵為羽林中郎。上邽休官呂 豐、屠各、王飛廉等八千餘家據險為逆,詔羅漢率騎 一千討擒之。從征懸瓠,羅漢與琅邪王司馬楚之駕 前招慰,降者九千餘戶。北至盱眙,頻破賊軍,擒其將 顧儼、李觀之等。以功遷羽林中郎、幢將,賜爵烏程子, 加建威將軍。及南安王余立,羅漢猶典宿衛,高宗之 立,羅漢有力焉。遷少卿,仍幢將,進爵野王侯,加龍驤 將軍,拜司衛監,遷散騎常侍、殿中尚書,進爵山陽公, 加鎮西將軍。及蠕蠕犯塞,顯祖討之,羅漢與右僕射、 南平公元目振都督中外軍事。出為鎮西將軍、秦益 二州刺史。時仇池氐羌反,攻逼駱谷,鎮將吳保元走 登百頃,請援於羅漢。羅漢帥步騎隨長孫觀掩擊氐、 羌,大破之,斬其渠帥,賊眾退散。詔羅漢曰:「卿以勞勤 獲敘,才能致用,內總禁旅,外臨方嶽,褒寵之隆,可謂 備矣。自非盡節竭誠,將何以垂名竹帛。仇池接近邊 境,兵革屢興,既勞士卒,亦動民庶,皆由鎮將不明,綏 禁不理之所致也。卿應機赴擊,殄此兇醜,隴右土險, 民亦剛悍。若不導之以德,齊之以刑,寇賊莫由可息, 百姓無以得靜。朕垂心治道,欲使遠近清穆。卿可召 集豪右,擇其事宜,以利民為先,益國為本,隨其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