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96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金人大恐,急調兀朮等由京西入援,大戰於富平。涇 原帥劉錡身率將士薄敵陳,殺獲頗眾。會環慶帥趙 哲擅離所部,哲軍將校望見塵起,驚遁,諸軍皆潰。浚 斬哲以徇,退保興州。命吳玠聚兵扼險於鳳翔之和 尚原、大散關,以斷敵來路。「關師古等聚熙河兵於岷 州,大潭,孫渥、賈世方等聚涇原、鳳翔兵於階、成、鳳三 州,以固蜀口。」浚上書待罪,帝手詔慰勉。紹興元年,金 將烏魯攻和尚原,吳玠乘險擊之,金人大敗走。兀朮 復合兵至,玠及其弟璘復邀擊,大破之,兀朮僅以身 免,亟鬄其鬚髯遁歸。始,黏罕病篤,語諸將曰:「自吾入 中國,未嘗有敢攖吾鋒者,獨張樞密與我抗,我在,猶 不能取蜀。我死,爾曹宜絕意,但務自保而已。」兀朮怒 曰:「是謂我不能邪?」黏罕死,竟入攻,果敗。拜浚檢校少 保、定國軍節度使。浚在關陝三年,訓新集之兵,當方 張之敵,以劉子羽為上賓,任趙開為都轉運使,擢吳 玠為大將,守鳳翔。子羽慷慨有才略,開善理財,而玠 每戰輒勝,西北遺民歸附日眾,故關陝雖失而全蜀 安堵,且以形勢牽制東西,江、淮亦賴以安。將軍曲端 者,建炎中嘗迫逐帥臣王庶而奪其印。吳玠敗於彭 原,訴端不整師。富平之役,端議不合,其腹心張忠彥 等降敵。浚初超用端,中坐廢,猶欲再用之,後卒下端 獄,論死。會有言浚殺趙哲、曲端無辜,而任子羽、開玠 非是,朝廷疑之。三年,遣王似副浚。會金將撒离曷及 劉豫叛黨聚兵入攻,破金州。子羽為興元帥,約吳玠 同守三泉。金人至金牛,宋師掩擊之,斬馘及墮溪谷 死者以數千計。浚聞王似來,求解兵柄,且奏「似不可 任。」宰相呂頤浩不悅,而朱勝非以宿憾日毀短浚,詔 浚赴行在。四年,初,辛炳知潭州,浚在陝,以檄發兵,炳 不遣,浚奏劾之。至是,炳為御史中丞,率同列劾浚,以 本官提舉洞霄宮,居福州。浚既去國,慮金人釋川、陝 之兵,必將併力窺東南,而朝廷已議講解,乃上疏極 言其狀。未幾,劉豫之子麟果引金人入攻。高宗思浚 前言,策免朱勝非,而參知政事趙鼎請幸平江,乃召 浚以資政殿學士提舉萬壽觀兼侍讀入見。高宗手 詔辨浚前誣,除知樞密院事。浚既受命,即日赴江上 視師。時兀朮擁兵十萬於揚州,約日渡江決戰。浚長 驅臨江,召韓世忠、張俊、劉光世議事,將士見浚勇氣 十倍。浚既部分諸將,身留鎮江節度之。世忠遣麾下 王愈詣兀朮約戰,且言張樞密已在鎮江。兀朮曰:「張 樞密貶嶺南,何得乃在此?」愈出浚所下文書示之,兀 朮色變,夕遁。五年,除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 事,兼知樞密院事,都督諸路軍馬。趙鼎除左僕射。浚 與鼎同志輔治,務在塞倖門,抑近習。時巨寇楊幺據 洞庭,屢攻不克。浚以建康東南都會,而洞庭據上流, 恐滋蔓為害,請因盛夏,乘其怠討之。具奏請行至醴 陵,釋邑囚數百,皆楊幺諜者,給以文書,俾招諭諸砦 囚,驩呼而往。至潭,賊眾二十餘萬相繼來降,湖寇盡 平。上賜浚書,謂:「上流既定,則川陝、荊、襄形勢接連,事 力增倍,天其以中興之功付卿乎?」浚遂奏遣岳飛屯 荊、襄以圖中原,乃自鄂、岳轉淮東,大會諸將,議防秋 之宜。高宗遣使賜詔趣歸,勞問之曰:「卿暑行甚勞,湖 湘群寇既就招撫,成朕不殺之仁,卿之功也。」召對便 殿,進《中興備覽》四十一篇。高宗嘉歎,置之坐隅。浚以 敵勢未衰,而叛臣劉豫復據中原,六年,會諸將議事 江上,榜豫僭逆之罪。命韓世忠據承、楚以圖淮陽;命 劉光世屯合肥以招北軍;命張俊練兵建康,進屯盱 眙;命楊沂中領精兵為後翼以佐俊;命岳飛進屯襄 陽以窺中原。浚渡江遍撫淮上諸戍。時張俊軍進屯 盱眙,岳飛遣兵入至蔡州,浚入覲,力請幸建康。車駕 進發,浚先往江上。諜報劉豫與子猊挾金人入攻,浚 奏:「金人不敢悉眾而來,此必豫兵也。」邊遽不一,俊、光 世皆張大敵勢。浚謂:「賊豫以逆犯順,不勦除何以為 國?今日之事,有進無退。」且命楊沂中往屯濠州。劉麟 逼合肥,張俊請益兵,劉光世欲退師,趙鼎及簽書折 彥質欲召岳飛兵東下,御書付浚,令俊、光世、沂中等 還保江。浚奏:「俊等渡江則無淮南,而長江之險與敵 共矣。且岳飛一動,襄、漢有警,復何所恃乎?」詔書從之。 沂中兵扺濠州,光世舍廬州而南,淮西洶動。浚聞,疾 馳至采石,令其眾曰:「有一人渡江者斬!」光世復駐軍 與沂中接。劉猊攻沂中,沂中大破之,猊、麟皆拔柵遁。 高宗手書嘉獎,召浚還,勞之。時趙鼎等議回蹕臨安, 浚奏:「天下之事,不倡則不起。三歲之間,陛下一再臨 江,士氣百倍。今六飛一還,人心解體。」高宗幡然從浚 計,鼎出知紹興府。浚以親民之官,治道所急,條具郡 守、監司、省郎、館閣出入迭補之法。又以災異奏復賢 良方正科。七年,以浚卻敵功,制除特進。未幾,加金紫 光祿大夫,《問安使何蘚》歸報,徽宗皇帝、寧德皇后相 繼崩殂,上號慟擗踊,哀不自勝。浚奏:「天子之孝,不與 士庶同,必思所以奉宗廟社稷。今梓宮未返,天下塗 炭。願陛下揮涕而起,斂髮而趨,一怒以安天下之民。」 上乃命浚草詔,告諭中外,辭甚哀切。浚又請命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