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97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命從皇子攻棗陽。繼從宗王口溫不花攻光州,一日 五戰,光州下,賜黃金五十兩、白金酒器一事,馬三十 匹。百戶愛不怯赤自以臨陣不勇,乞苫徹拔都兒自 代,遂陞百戶。從攻滁州,與宋兵大戰,至暮,宋兵敗走 西山,苫徹拔都兒與千戶忽孫追殺之。歲己未,世祖 伐宋,募能先絕江者,苫徹拔都兒首應命,率眾逼南 岸。詔苫徹拔都兒與脫歡領兵百人,同宋使諭鄂州 使降。抵城下,鄂守將殺使者,以軍來襲,苫徹拔都兒 與之遇,奮擊大破之,復賜黃金五十兩。中統三年,授 蔡州蒙古漢軍萬戶。冬,宋人犯西平,苫徹拔都兒逐 北踰淮,獲其生口甚眾。至元二年秋,由安慶入廬州, 聞宋兵至,亟設伏於竹林,擊殺之。四年秋九月,元帥 阿朮軍襄陽安陽灘,宋兵據渡口,苫徹拔都兒擊破 其眾。五年,從阿朮圍襄陽,擊奪宋將夏貴米舟。阿朮 入漢江,以其有戰功,俾與扎剌兒引軍南略,獲八十 人。十年八月,略地淮東。十一年,遣招鄂州。十二年,遣 招滁州,誅王安撫,改武略將軍、管軍千戶。五月,伏兵 大江北岸,擊宋軍,敗走之。十三年,復略地淮東,獲其 總管二人以獻。遷滁州總管府達魯花赤。宋都統姜 才率軍取糧高郵,苫徹拔都兒從史萬戶奪其馬及 糧橐二萬。淮東平,入朝。十四年,從討叛人只里瓦丁 於懷剌合都,改宣武將軍、滁州路總管府達魯花赤。 十七年,率其子脫歡、孫麻兀入見,奏曰:「臣老矣,幸主 上憐之。」帝命以脫歡為宣武將軍、管軍總管,佩金符; 麻兀為滁州路總管府達魯花赤。其後,脫歡以征倭 功,授明威將軍、滁州萬戶府達魯花赤,陞昭勇大將 軍、《征行軍萬戶府》達魯花赤,佩三珠虎符。又以征瓜 哇功,陞昭毅大將軍,鎮守無為,滁州萬戶府達魯花 赤。次子《鎖住》襲其職。

張柔

按《元史》本傳:「柔字德剛,易州定興人,世力農。柔少慷 慨,尚氣節,善騎射,以豪俠稱。金貞祐間,河北盜起,柔 聚族黨保西山東流寨,選壯士,結隊伍以自衛,盜不 敢犯。郡人張信假柔聲勢,納流人女為妻,柔鞭信百 而還其女。信憾之,謀結黨害柔。未幾,信有罪當誅,柔 救之得免。於是驍勇之士多慕義從之。中都經略使」 苗道潤承制授柔定興令,累遷青州防禦使。道潤表 其才,加昭毅大將軍,遙領永寧軍節度使,兼雄州管 內觀察使,權元帥左都監,行元帥府事。繼而道潤為 其副賈瑀所殺,瑀遣使以好辭來告曰:「吾得除道潤 者,以君不助兵故也。」柔怒叱使者曰:「瑀殺吾所事,吾 食瑀肉,且未足快意,反以此言相戲耶?」遂移檄道潤 部曲,會易州軍市川誓,眾為之復讎,眾皆感泣。適道 潤麾下何伯祥得道潤所佩《金虎符》以獻,因推柔行 經略使事。事聞,加驃騎將軍、中都留守,兼大興府尹、 本路經略使,行元帥事。戊寅,國兵出紫荊口,柔率所 部逆戰於狼牙嶺,馬蹶被執,遂以眾降。太祖還其舊 職,得以便宜行事。柔招集部曲,下雄、易、安、保諸州。攻 破賈瑀於孔山,誅瑀,剖其心,祭道潤,瑀黨郭收亦降, 盡有其眾,徙治滿城。金真定帥武仙會兵數萬來攻, 柔以兵數百出奇迎戰,大破之。乘勝攻完州,下之,獲 州佐甄仝。仝慷慨就戮,柔義而釋之,且升為守,使將 部曲以從。己卯,仙復來攻,敗走之,進拔郎山、祈陽、曲 陽諸城寨,聞之皆降。既而中山叛,柔引兵圍之,與仙 將葛鐵鎗戰於新樂,流矢中柔頷,折其二齒,拔矢以 戰,斬首數千級,擒槁城令劉成,遂拔中山。仙復會兵 攻滿城,柔登城拒戰,復為流矢所中。仙兵大呼曰:「中 張柔矣!」柔不為動,開門突戰,皆敗走。略地至鼓城,單 騎入城,喻以禍福,城遂降。又敗仙於祈陽,進攻深澤、 寧晉、安平,克之。分遣別將攻下平棘、槁城、無極、欒城 諸縣,闢地千餘里。由是深、冀以北,鎮、定以東,三十餘 城,緣山反側,鹿兒、野貍等寨,相繼降附。一月之間,與 仙遇者凡十有七,每戰輒勝。方獻捷於行在所,行次 宣德,而易州軍叛,逐其守盧應妻子,據西山馬頭寨。 柔聞之,即棄輜重還,出奇計,破其寨,而誅叛者,歸其 妻子。加榮祿大夫、河北東西等路都元帥,號拔都魯, 置官屬,將士遷授有差。燕帥孱赤台數凌柔,柔不為 下,乃譖柔於中都行臺曰:「張柔驍勇無敵,向被執而 降,今委以兵柄,戰勝攻取,威震河朔,失今不圖,後必 難制。常欲殺我,我不敢南也。」行臺召柔,幽之土室,孱 赤台施帳寢其上,環以甲騎,明日將殺之,孱赤台一 夕𣊻死,柔乃得免。金經略使固安王子昌,善戰知名, 與信安張進連兵,阻水為固,遠近憚之。柔出其不意, 率兵徑渡,生擒以還。乙酉,真定武仙殺其帥史天倪, 其弟天澤使來求援,柔遣驍將喬惟忠等率千餘騎 赴之,與仙戰,敗之。遂分遣惟忠、宋演略彰德,徇齊、魯, 聶福堅略青、魏、山東。璽書授柔行軍千戶、保州等處 都元帥。丙戌,遣將以兵從國王孛魯攻李全於益都, 降之。丁亥,移鎮保州。保自兵火之餘,荒廢者十五年, 盜出沒其間。柔為之畫市井,定民居,置官廨,引泉入 城,疏溝渠以瀉卑濕,通商惠工,遂致殷富。遷廟學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