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99 (1700-1725).djvu/1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乃追徵為持節、督益寧二州諸軍事、寧朔將軍、益州 刺史。隱卹有方,威惠兼著,寇盜靜息,民物殷阜,蜀土 安說,至今稱之。二十九年,卒,時年六十二。身亡之日, 家無餘財。太祖甚痛惜之,詔曰:「徽厲志廉潔,歷任恪 勤,奉公盡誠,克己無倦。褒榮未申,不幸夙殞。言念在 懷,以為傷恨。可贈輔國將軍,本官如故。」賜錢十萬,米 二百斛。諡曰簡子。子叡。

申恬

按《宋書》本傳,「恬字公休,魏郡魏人也。曾祖鍾,為石虎 司徒。高祖平廣固,恬父宣,宣從父兄永,皆得歸國,並 以幹用見知。永歷青、兗二州刺史。高祖踐祚,拜大中 大夫。宣太祖元嘉初,亦歷兗、青二州刺史。恬兄謨,與 朱修之守滑臺,為鹵所沒,後得叛還。元嘉中,為竟陵 太守。恬初為驃騎道憐長兼參軍。高祖踐祚,拜東宮」 殿中將軍。度還臺,直省十載,不請休息。轉員外散騎 侍郎,出為綏遠將軍、下邳太守,轉在北海,加寧遠將 軍,所至皆有政績。又為北譙、梁二郡太守,將軍如故。 郡境邊接任榛,屢被寇抄。恬到,密知賊來,仍伏兵要 害,出其不意,悉皆禽殄。元嘉十二年,遷督魯東平濟 北三郡軍事、太山太守,將軍如故。威惠兼著,吏民便 之。臨川王義慶鎮江陵,為平西中兵參軍、河東太守。 衡陽王義季代義慶,又度安西府,加寧朔將軍。召拜 太子屯騎校尉,母憂去職。二十一年,冀州移鎮歷下, 以恬督冀州、青州之濟南、樂安、太原三郡諸軍事、揚 烈將軍、冀州刺史。明年,加濟南太守。時又遷換諸郡 守,恬上表曰:「伏聞朝恩當加臣濟南太守,仰惟優旨, 荒心散越。臣殃咎之餘,遭蒙踰忝,寵私罔已,復兼今 授,豈其愚迷,所能上答。臣近至止,即履行所統,究其 形宜。河濟之間,應置戍扞,其中四處,急須修立。瓮口 故城,又是要所,宜移太原,委以邊事。緣山諸邏,並得 除省,防衛綏懷,利便非一。呂綽誠效益著,深同臣意, 百姓聞者,咸皆附說,急有同異,二三未宜。但房紹之 莅郡經年,軍民粗狎,改以帶臣,有乖永事。遠牽太原, 於民為苦,而瓮口之計,復成交互。人情非樂,容有不 安。疆場威刑,患不開廣。若得依先處分,公私允緝。」上 從之,詔有司曰:「恬所陳,當是事宜,近諸除授可悉停。」 北鹵入寇,恬摧擊之,為鹵所破,被徵還都。二十七年, 起為通直常侍。是歲,索鹵南寇,其武昌王向青州,遣 恬援東陽,因與輔國司馬、齊郡太守龐秀之保城固 守。蕭斌遣青州別駕解榮之率垣護之還援,恬等仍 傍南山得入。賊朝來脅城,日晚輒退。城內乃出車北 門外,環塹為營,欲挑戰,賊不敢逼。停五日,東過抄略 清河郡及驛道南數千家,從東安、東莞出下邳,下邳 太守垣閬閉城拒守,保全二千餘家。鹵退,以恬為寧 朔將軍、山陽太守。善於治民,所莅有績。世祖踐阼,遷 青州刺史,將軍如故。尋加督徐州之東莞、東安二郡 諸軍事。明年,又督冀州。齊地連歲興兵,百姓凋弊,恬 初防衛邊境,勸課農桑,二三年間,遂皆優實。性清約, 頻處州郡,妻子不免飢寒,世以此稱之。進號輔國將 軍。孝建二年,遷督豫州軍事、寧朔將軍、豫州刺史。明 年,疾病徵還,於道卒,時年六十九。死之日,家無遺財。 子寔。

杜驥

按《宋書》本傳,「驥字度世,京兆杜陵人也。高祖預,晉征 南將軍。曾祖耽,避難河西,因仕張氏。苻堅平涼州,父 祖始還關中。兄坦,頗涉史傳,高祖征長安,席卷隨從 南還。太祖元嘉中,任遇甚厚。歷後軍將軍、龍驤將軍、 青冀二州刺史、南平王鑠右將軍司馬。晚度北入,朝 廷常以傖燕遇之。雖復人才可施,每為清塗所隔,坦」 以此慨然。嘗與太祖言及史籍,上曰:「金日磾忠孝淳 深,漢朝莫及,恨今世無復如此輩人。」坦曰:「日磾之美, 誠如聖詔。假使生乎今世,養馬不暇,豈辦見知!」上變 色曰:「卿何量朝廷之薄也?」坦曰:「請以臣言之。臣本中 華高族,亡曾祖晉氏喪亂,播遷涼土,世葉相承,不殞 其舊,直以南度不早,便以荒傖賜隔。日磾胡人身為 牧圉,便超入內侍,齒列名賢。聖朝雖復拔才,臣恐未 必能也。」上嘿然。北土舊法,問疾必遣子弟。驥年十三, 父使候同郡韋華。華子元有高名,見而異之,以女妻 焉。桂陽公義真鎮長安,辟為州主簿。後為義真車騎 行參軍,員外散騎侍郎,江夏王義恭撫軍刑獄參軍, 尚書都官郎,長沙王義欣後軍錄事參軍。元嘉七年, 隨到彥之入河南,加建武將軍。索鹵撤河南戍悉歸 河北,彥之使驥守洛陽,洛陽城不治既久,又無糧食。 及彥之敗退,驥欲棄城走,慮為太祖所誅。初,高祖平 西洛,致鐘簴舊器,南還,一大鐘墜洛水,至是太祖遣 將姚聳夫領千五百人迎致之。時聳夫政率所領牽 鐘於洛水。驥乃誑之曰:「鹵既南渡,洛城勢弱,今修理 城池,並已堅固,軍糧又足,所乏者人耳。君率眾見就, 共守此城,大功既立,取鐘無晚。」聳夫信之,率所領就 驥。既至,見城不可守,又無糧食,於是引眾去。驥亦委 城南奔,白太祖曰:「本欲以死固守,姚聳夫及城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