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99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之,以薦起固原遊擊將軍。三十二年七月,俺荅把都

兒寇大同,下渾源,東犯靈丘、廣昌,長驅抵浮圖峪,關 南大震。鳳與寧夏遊擊朱玉來援,寇前鋒已越峪而 南。鳳等夾擊之,馳去,疾追及峪。守者為具食,二人齊 呼曰:「稍緩,恐失賊,俟旋軍飽食耳。」策馬竟去,及之三 家村,大戰移日,殺傷相當。詰朝,寇欲北遁,慮二人躡 其後,乃以驍騎綴鳳等軍,而分道疾馳出塞。帝聞大 喜,立擢二人署都督僉事,賜賚有加。尋進鳳延綏副 總兵。寇掠葭州,鳳擊敗之。三十六年三月,寇入常樂 堡,鳳率次子守義逆擊之。眾寡不敵,戰死,守義亦被 創。事聞,贈鳳左都督,立祠致祭。增「世廕三等守義」,擢 都指揮僉事。

楊照

按《明外史》本傳:「照字明遠,嗣職為前屯衛指揮使。嘉 靖中,以功進署都指揮僉事,充遼東遊擊將軍。嘗與 參將李廣追寇出獅子口,有功。歷古北口參將,密雲 副總兵。三十七年,進署都督僉事,為遼東總兵官。甫 蒞鎮,寇入犯,副總兵劉岳、遊擊李尚文禦之,斬獲二 百餘級,照亦受賚。其冬,寇復大舉犯清河,照與岳等」 分道出擊,大敗之,獲首功至八百有奇。寇狼狽出塞, 而西部乘間大入瀋陽。照等馳赴,始引去。嚴嵩當國, 怒照不輸賄,且惡總督王忬抑清河。功久不敘,而以 瀋陽被兵,停照俸三十九年。寇五萬餘騎攻陷廣寧, 中前所,復貶秩二等。既乃進照都督同知。其冬,寇自 東勝堡南趨耀州,轉掠海蓋,殺掠六千餘人。照督諸 軍禦之。前鋒指揮李元勳夜襲敵營,斬首五十級,獲 馬百六十匹,死焉。詔恤元勳議諸將罪。明年,照與巡 撫侯汝諒互許於朝,為給事中王鶴所劾,並解職。用 薦以為事官,暫充遼東副總兵。四十二年,寇犯遼陽, 照擊走之清河。未幾,復犯長安堡。照設伏待之,而遶 出其前,斬首七十五級,予實授。會寇深入海金諸衛, 殺掠幾二萬人。總兵官吳瑛不能禦,詔罷瑛,以照代。 八月,寇聚眾廣寧塞外,謀大入。照率遊擊線補衮、郎 得功等由鎮夷堡分道掩之。照夜行失道,去塞六十 里。天明,為寇所覺,麾眾圍之,照力戰,中矢死。補袞等 馳至摶戰,斬首二百二十餘級,乃引去。補袞等以照 屍還。帝以其失主將,皆奪官,而嘉照死事,贈少保,左 都督,廕子世指揮同知,賜諡立祠。照忠勇負氣,撫士 有恩,以敢戰知名。罪廢家居,自分永棄。及嚴氏敗,朝 廷以宿望起之。照由是感激,涅「盡忠報國」四字於背, 誓以死自效。起官數月間,屢戰皆捷,竟殞於陣。踰年, 而補衮亦以死事聞。補袞起世職,官寧遠衛指揮。由 廣寧遊擊進寧遠參將。四十四年三月,寇犯小團山, 補袞擊卻之,追至黃土臺,寇大至,圍之數周。補袞與 廣寧遊擊楊維藩鏖戰良久,維藩力屈死。補袞手殺 數人,面中二矢,鏃出腦後,突圍還營,數日而殞。維藩, 照叔父也,結髮從父都督,鎮於行間,屢效首功,積官 指揮僉事。痛照陣亡,誓滅「敵雪恥,竟死王事。」詔贈補 袞、維藩並都督僉事,立祠賜祭。子襲職,增三秩。

馬永

按《明外史》本傳:「永字天錫,遷安人。生而魁岸,驍果有 謀,習兵法,好《左氏春秋》。嗣世職,為金吾左衛指揮使。 正德時,從陸完擊賊有功,進都指揮同知。江彬練兵 西內,永當隸彬,稱疾避之,守備遵化。寇入馬蘭峪,參 將陳乾被劾,擢永代。戰柏崖、白羊峪,皆有功。十三年 進都督僉事,充總兵官,鎮守薊州。盡汰諸營老弱,聽」 其農賈,取傭直給健卒。由是永所將獨雄於諸鎮。武 宗至喜峰口,欲出塞。永叩馬諫。帝注視久之,笑而止。 中路擦崖當敵衝,無城堡,耕牧者輒被掠。永令人持 一月糧,營崖表,版築其內。城廨如期立,乃遷軍守之。 錄功,進署都督同知。部將出燒荒,遇敵敗。江彬要賄, 永貸二千金予之,為門者所獲。會世宗踐祚,巡按田 美頌其賢,兵部亦為言,乃得宥。嘉靖元年,金山礦盜 作亂,遣指揮康雄討平之,塞其礦。朵顏把兒孫結諸 部邀賞,不得盜。邊。永迎擊洪山口,而伏兵斷其後,斬 獲過當,進石都督。已,復馘其驍將把兒孫,不敢復擾 邊。大同兵變,殺巡撫張文錦。命桂勇為總兵官往鎮, 而議將撫之。永言:「逆賊干紀,朝廷赦其脅從,恩至渥。 顧猶抗命。今不勦春和,北寇南牧,叛卒勾連,禍滋大。 宜亟調鄰鎮兵,剋期攻城,曉譬利害,懸破格之賞,令 賊自相斬為功,元凶不難殄也。」乃命永督諸軍,與侍 郎胡瓚往。會亂平,乃還鎮。永上書為陸完請恤典,且 乞宥議禮獲罪諸臣。帝大怒,奪永官,寄祿南京後府。 巡按御史丘養浩言:「永仁以恤軍,廉以律己,固邊防, 卻強敵。軍民安堵,資彼長城。聞永去,遮道乞留,且攜 子女,欲遂逃移。夫陸完久死炎瘴,非有權勢可託。永 徒感國士知,欲效區區之報,不負知己,寧負國家?祈 曲賜優容,俾還鎮。」順天巡撫劉澤及給事、御史交章 救之,御史魏有本謫外,餘奪俸。吏部尚書廖紀復請 無謫有本,而命永與楊銳俱充坐營官。帝為留有本, 命銳典營務,永竟廢不用。永杜門讀書,清約如寒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