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1 (1700-1725).djvu/9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見執來紿降也」,盡登陴。鏞止騎城外,獨與羸卒入城

取穀帛使載歸。公長益感泣,遂焚其巢,率黨數千人 來降。公長既降,諸賊次第納款,獨曉恃險未服。鏞選 死士二百人,乘夜抵化州。曉倉皇走匿,獲其妻子以 歸,撫恤甚厚。曉亦以五百人降。已,與僉事陶魯敗賊 廖婆保。他賊犯境者,先後多敗去,境內大定。上官交 薦。五年擢按察副使,分巡高、雷二府。益招劇賊梁定 侯大鄧六、辛酉等,處之內地,分田與耕,遂為官備。他 盜廣西賊犯信宜、岑溪,皆擊敗之。治績聞,賜誥命旌 異。遭喪,服除,改廣西猺獞。聞鏞名,相率遠遁。十四年, 兵部上其綏輯功,賚銀幣。尋進按察使。荔浦賊來寇, 總督朱英以兵屬鏞,擊平之,進食二品祿。已,遷左布 政使。旋以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清平部苗阿溪者, 桀驁多智,其養子阿剌有勇力,橫行諸部中。守臣皆 納溪賂,驕不可制。鏞以問中官及守帥,皆為溪解。鏞 乃行部至清平,聞指揮王通曉大義,詢以時事。通言 「溪所昵者指揮王曾、總旗陳瑞公必欲致溪。先得此 二人,溪可圖也。」翼日,鏞乃大會將校,詰責二人。二人 輸實,遂以計擒溪,磔之,群蠻震懾。雞背苗恃險為亂, 亦討平焉。鏞居官廉,仕三十餘年,皆在邊陲,觸瘴成 疾。乞骸骨,不許。弘治二年召為工部右侍郎,道卒,年 六十三。平樂李時敏者,為信宜知縣,亦以才武稱。嘗 與鏞共平猺亂,以功遷知化州。粵人並稱「孔、李。」

鄧廷瓚

按《明外史》本傳:「廷瓚,字宗器,巴陵人。景泰五年進士。 知淳安縣,有惠政。丁母憂,服除,遷太僕寺丞。貴州新 設程番府,地在萬山中,蠻獠雜居,吏部難其人,特擢 廷瓚為知府,城郭、衢巷、學校、壇廟、廨舍以次興建,諭 諸獠受約束,政平令和。巡撫陳儼上其治行,帝令久 任。九載秩滿,始遷山東左參政,尋進左布政使。弘治」 二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貴州。廷瓚自令至守,淹常 調者踰三十年。至是去知府止三歲,遂得開府。以生 母憂歸,服闋還原任。都勻苗乜富架、長腳等作亂,敕 廷瓚提督軍務,同湖廣總兵官顧溥、貴州總兵官王 通等討之。副使吳倬遣熟苗詐降,富架誘令入寇,伏 兵擒其父子。官軍乘勝抵其巢,連破百餘寨,生縶長 腳以歸,群蠻震慴。廷瓚言:「都勻、清平舊設二衛九長 官司,其人皆世祿,恣虐激變苗民。亂四十餘年,元兇 就除,非大更張不可。請改為府縣,設流官,與土官兼 治。」因上善後十一事。帝悉從之。遂設都勻府一,獨山 麻哈州二、清平縣一,苗患乃益稀。論功,進右都御史。 八年召掌南京都察院事。甫數月,命提督兩廣軍務 兼巡撫。越二年,進左。廷瓚結群蠻以恩信,不輕用兵, 於吏治總大綱而已。鬱林、雲罏、大桂諸蠻及四會饑 民作亂,以次討平,兩廣遂無事。十三年復召掌南院。 未行,卒。贈太子少保,諡襄敏。廷瓚有雅量,待人不疑, 世多稱其長者。至所設施,動中機宜。其在貴州平苗 功甚偉,然不能嚴號令,部下多妄殺云。

唐珣

按《明外史鄧廷瓚傳》:「先廷瓚督兩廣者,唐珣,字廷貴, 華亭人。天順初進士,為福州知府。姦人冒中貴,至笞 辱僉事以下官。珣窺得其詐,執而寘諸法。歷官順天 府尹,以右副都御史巡撫順天,進右都御史,總督兩 廣。府江盜起,督副將歐磐等討之,斬首六千級,賜敕 嘉勞,卒於鎮。」

王軾

按《明外史》本傳:「『軾字用敬,公安人。天順八年進士。授 大理右評事,再遷右寺正,錄囚四川,平反百餘人。尋 擢四川副使。歲凶,發廩賑貸,請官銀十萬兩為糴費』。 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贓罪,崇仁逃赴京,使其弟呼冤, 遂械軾至京,與崇仁俱下吏。崇仁貶官,軾還職,改陝 西。弘治初,擢四川按察使。三年遷南京右僉都御史」, 提督操江。進右副都御史,總理南京糧儲。旋命巡撫 貴州。入為大理卿,與刑部裁定《問刑條例》,頒之天下。 十三年拜南京戶部尚書。初,貴州普安賊婦米魯與 其黨福佑等作亂。鎮守中官楊友、總兵官曹愷、巡撫 錢鉞發兵討之,大敗於阿馬坡。都指揮吳遠被執,普 安幾陷。友等請濟師,乃命軾兼左副都御史,往督軍 務。軾未至,友等遣人招之。賊揚言欲降,而擁眾攻圍 普安、安南衛城,斷盤江道,勢益張。又乘間劫執友,右 布政使閭鉦,按察使劉福,都指揮李宗武、郭仁、史韜、 李雄、吳達等死焉。軾至,以貴州兵力不足,用便宜調 廣西、湖廣、雲南、四川官軍土兵八萬人,合貴州兵分 八道進,而使致仕都督王通將一軍。十五年正月,參 將趙晟破《六墜砦》。賊遁過盤江,都指揮張泰等渡江 擊敗之,指揮劉懷等遂進解安南衛圍。而愷、通及都 指揮李政亦各破賊砦。賊遁至馬尾籠寨,官軍聚攻 之。米魯、福佑出戰,土官鳳英等格殺二人,餘黨遂平。 用兵凡五月,破賊砦千餘,斬首四千八百有奇,俘獲 一千二百。捷聞,帝大喜,嘉勞。召還京,賜賚有加,錄功, 加太子少保。已,改南京兵部參贊機務。連乞休,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