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4 (1700-1725).djvu/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陽錯繆,氛氣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濟也。」

臣按:仲舒謂「郡守、縣令民之師帥,謂之師所以教民也,謂之帥所以率民也,教民使之知禮義,率民使之趨事功」 ,是則守、令兼治教之責,非但使之治簿書、督財賦、理詞訟而已也。後世人主專責守令以吏治,而於教化之事略不計焉,失古人命官之意矣。漢世去古未遠,儒者論治猶有所本,後世則視教化為虛文矣。

宣帝拜刺史守相輒親見問觀其所由退而考察所 行以質其言有名實不相應必知其所以然嘗稱曰: 「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嘆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訟 理也。與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乎!」以為太守吏民 之本也,數變易則下不安民知其將久不可欺罔迺 服從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輒以璽書勉厲增 「秩賜金,或爵至關內侯。公卿闕,則選諸所表,以次用 之。」「是故漢世良吏」,於是為盛。

臣按:史稱宣帝「厲精為治,綜核名實,信賞必罰」 ,此其厲精之實也。夫上有責實之政則下有實用之效,觀宣帝每拜守相必親見問,及其退也又加考察焉,考察既得其實而後用之,其用也又能久於其任,使吏得以究其所施,民得以安其所教,賢者得以成其功,不肖者難以匿其罪,及其治效既著,或勉以璽書,或「增其爵秩,選其所表者以次入為公卿。」 上之責實如此,則為守令者安敢不以實應之哉!後世人主選任,守令一切付之銓曹,銓曹一切付之資格,上之人略不有所甄別。及其黜陟之際,惟徇虛名,不責實效,往往賢否混殽,真贗相半,非無賞罰之典,而不足以示勸懲。此郡邑所以少循良之政,而閭「里所以多愁嘆之聲也歟。」

宣帝詔曰:「蓋聞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唐虞猶不能 以化天下。今膠東相王成勞來不倦,流民自占八萬 餘口,治有異等之效,其賜成爵關內侯。」

臣按:此詔可見宣帝信賞必罰之政,然《史》又謂「或對帝言成,偽增戶口以蒙顯賞,是後吏多為虛名。」 由是觀之,則帝之所以綜核名實者未必皆實也,則凡其所謂親問考察,名實不相應而知其所以然者,豈盡然哉?是故人君為治惟誠之為貴,不察察以求立名、不訢訢以求快意,則不為小人所窺伺而墮其術中矣。

又《詔》曰:「潁川太守霸,宣布詔令,百姓鄉化,孝子弟弟, 貞婦順孫,日以眾多。田者讓畔,道不拾遺。養視鰥寡, 贍助貧窮,獄或八年,無重罪囚。吏民鄉於教化,興於 行誼,可謂賢人君子矣。其賜爵關內侯,黃金百斤。」後 徵為太子太傅,遷御史大夫。

又《詔》曰:「大司農邑,廉潔守節,退食自公,亡疆外之交, 束修之餽,可謂淑人君子。遭離凶災,朕甚閔之。其賜 邑子黃金百斤,以奉其祭祀。」

臣按:宣帝之於良吏不獨生而褒升之,及其沒也猶賜金以奉其祭祀焉,則夫當世之為守宰者安得不思所以感發而思奮哉?夫人臣之為善恆苦於上下之隔絕而無由以上聞也。上之人既聞之,播於詔書,致其褒嘉,一則曰「賢人君子」 ,一則曰「淑人。」 君子為人臣而得於上之稱讚如此,生有餘榮,死為不朽,自非下愚不移者,孰肯甘小人之歸哉。

先是哀、平間,卓茂為密令,視民如子,舉善而教,吏民 親愛,不忍欺之,數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遺。後以病免 歸。光武即位,先訪求茂,詔曰:「夫名冠天下,當受天下 重賞,今以茂為太傅,封褒德侯。」

司馬光曰:「光武即位之初,群雄競逐,四海鼎沸,彼摧堅陷敵之人、權略詭辯之士,方見重於世,而獨能旌循良之吏,寘諸群公之首,宜其光復舊物,享祚久長,蓋由知所先務而得其本原故也。」

明帝詔司隸、刺史歲考長吏殿最以聞。嘗謂群臣曰: 「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苟非其人,則民受其殃,是 以難之。」故吏稱其官,民安其業。

臣按:國家設守令,將使之奉宣德意以為民造福也,顧乃殃其民,又何用彼為哉?明帝生深宮之中,居九重之上而「念及民之受殃,則當是時受其民而為之牧者,孰敢殃之哉?」 雖然,天下之所以為吾民殃者,不但一守令也,守令中固欲有福吾民者,而又有殃之者雜於其間,則民亦無由以享其福矣。吁,奉天子民而居吏民之上者,尚因明帝之言而思所以推類以求之哉!

章帝詔曰:「俗吏矯飾外貌,似是而非,朕甚厭之,甚苦 之。安靜之吏,悃愊無華,日計不足,月計有餘,如襄城 令劉方,吏民同聲謂之不煩,雖未有他異,斯亦殆近 之矣。夫以苛為察,以刻為明,以輕為德,以重為威,四 者或興,則下有怨心。吾詔書數下,冠蓋接道,而吏不 加理,人或失職,其咎安在?勉思舊令,稱朕意焉。」

臣按:章帝此詔切中古今俗吏之弊,所謂安靜之吏,悃愊無華,日計不足,月計有餘,斯人也,豈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