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5 (1700-1725).djvu/4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六百二十六卷目錄

 郡守部紀事四

 郡守部雜錄

官常典第六百二十六卷

郡守部紀事四

《宋史吳延祚傳》:「元載,延祚子,雍熙三年,知秦州。州民 李益者,為長道縣酒務官,家饒於財,僮奴數千指,恣 橫持郡吏短長,長吏而下皆畏之。民負息錢者數百 家,郡為督理如公家租調,獨推官馬伉不從。益遣奴 數輩,伺伉按行市中,拽之下馬,因毀辱之。先是,益厚 賂朝中權貴為庇護,故累年不敗。及伉屢表其事,又 為邸吏所匿,不得達。後因市馬譯者附表以聞,譯因 入見,上其表。帝大怒,詔元載逮捕之。詔書未至京師, 權貴已報益,益懼亡命」,元載以聞。帝愈怒,詔州郡物 色急捕之,獲於河中府民郝氏家,鞫於御史府,具得 其狀,斬之,盡沒其家。益子仕衡,先舉進士,任光祿寺 丞,詔除籍,終身不齒。益之伏法,民皆飯僧相慶。端拱 初,遷西上閤門使。淳化二年,加領富州刺史,俄徙知 成都府。蜀俗奢侈,好遊蕩,民無贏餘,悉市酒肉為聲 妓樂,元載禁止之。吏民細罪又不少貸,人多怨咎。及 王小波亂,元載不能捕滅,受代歸闕,而成都不守。時 李仕衡通判華州,常銜元載因事殺其父,伺元載至 闕,遣人閱行裝,收其關市之稅,元載拒之,仕衡抗章 疏其罪,坐責郢州團練副使。

《合璧事類》:宋太宗朝,賈黃中知昇州。一日案行府庫, 見扃鎖甚嚴,發之,得寶貨數千櫝,皆李氏宮闈物,初 不隸於籍。黃中悉表上之。太宗嘆曰:「府庫之物有籍, 貪黯者尚冒禁取之,況此亡國之餘物乎?」賜錢二百 萬,以旌其潔。

《宋史宗室傳》:「不𢙯字仁仲,知開州。開在巴東,俗鄙陋, 不𢙯為興學,俾民知孝義。郡有鹽井,舊長吏必遣所 親監之,私其利。不𢙯罷遣,鹽利倍入,郡計用饒,以羡 餘代民輸夏、秋兩稅及天申節銀絹。在開二年,民絕 鬥爭,夜戶不閉。諸司交薦,以比古循吏。轉夔州轉運 判官,開人數千遮城門不得行。」

《李虛己傳》:「虛己父寅,舉進士,起家為衢州司理參軍。 虛己亦進士第,歷知遂州。時太宗嘗手書累二十餘 紙曰:『公勤潔己,奉法除奸,惠愛臨民者,乃可書為勞 績。月給奉以實錢,命有司擇群臣以治最聞者賜之。 時虛己受賜,因獻詩自陳父子遭遇,榮及祖母。帝悅, 為批其紙尾曰:『虛己學古入官,榮親事生,奉書為郡』』」, 欲布新規,朕得良二千石矣。

《王禹偁傳》:禹偁出知滁州,州境二虎鬥,其一死食之 殆半。群雞夜鳴,經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 範傳》陳戒,且自劾。上詢日官,云:守土者當其咎。上惜 禹偁才,是日命徙蘄州。禹偁上表謝,有「宣室鬼神之 問,不望生還;茂陵封禪之書,止期身後」之語。上異之, 果至郡,未逾月而卒。

《東軒筆錄》:王禹偁在太宗末年以事責守滁州,到任 謝表略曰:「諸縣豐登,苦無公事。一家飽煖,全荷君恩。」 禹偁有遺愛,滁州懷之,畫於堂以祠焉。慶曆中,歐陽 修責守滁州,觀禹偁遺像而作詩曰:「偶然來繼前賢 跡,信矣皆如昔日言。諸縣豐登少公事,一家飽煖荷 君恩。想公風采猶如在,顧我文章不足論。名姓已光 青史上,壁間容貌任塵昏。」皆用其表中語也。

《宋史凌策傳》:「策以集賢殿學士知益州。初,策登第,夢 人以六印加劍上遺之。其後往劍外,凡六任,時以為 異。」

《張詠傳》:「詠知益州時,李順搆亂,王繼恩、上官正總兵 攻討,緩師不進。詠以言激正,勉其親行,仍盛為供帳 餞之。酒酣,舉爵屬軍校曰:『汝曹蒙國厚恩,無以塞責, 此行當直抵寇壘,平蕩醜類。若老師曠日,即此地還 為爾死所矣』。正由是決行深入,克捷時寇略之際,民 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里。民間訛」 言,有白頭翁午後食人兒女,一郡囂然。至暮,路無行 人,既而得造訛者戮之,民遂帖息。詠曰:「妖訛之興,沴 氣乘之。妖則有形,訛則有聲。止訛之術,在乎識斷,不 在厭勝也。」

《後山談叢》:乖崖自成都召為參知政事,既至而腦疽 大作,不可巾愨。乖崖自陳求補外,真宗使軟裹赴朝, 乖崖曰:「豈可以臣一人而壞朝廷法制耶?」乃知杭而 疾愈。上聞之,使中人往視之,言且將召也。丁晉公以 白金千兩賜使者,還言如故,乃不召。

《宋史邢昺傳》:昺以刑部侍郎兼祭酒學士,以羸老艱 於趨步。上前自陳曹州故鄉,願給假一年,歸視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