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5 (1700-1725).djvu/5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時如何分職事既非長貳,文移書判之類,必有程式, 官屬胥吏,何所稟承?國史皆不載,莫可考也。然當時 諫官御史不以為非,諸公受之,亦不力辭,豈在其時」 亦為便於事耶?宣和中,復幽州以為燕山府,蔡靖知 府,郭藥師同知。既增「同」字,則為長貳,與慶曆之制不 同。

忠州在陝路,與萬州最號窮陋,豈復有為郡之樂?白 樂天詩乃云:「唯有綠樽紅燭下,暫時不似在忠州。」又 云:「今夜酒醺羅綺暖,被君融盡玉壺冰。」以今觀之,忠 州那得此光景耶?當是不堪司馬閒冷,驟易刺史,故 亦見其樂爾。可憐哉!

姓「但」者,音若檀。近歲有嶺南監司曰但中庸是也。一 日,朝士同觀報狀,見嶺南郡守以不法被劾,朝旨令 但中庸根勘。有一人輒歎曰:「此郡守必是權貴所主。」 問:「何以知之?」曰:「若是孤寒,必須痛治,此乃令但中庸 根勘,即是有力可知。」同坐者無不掩口。其人悻然作 色曰:「拙直宜為諸公所笑!」竟不悟而去。

《墨客揮犀》:世謂太守為五馬,人罕知其故事。或言《詩》 云:「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絲組之,良馬五之。」鄭注謂 《周禮》州長建旟,漢太守比州長,法御五馬,故云。後見 龐幾先朝奉云:「古乘駟馬車,至漢時,太守出則增一 馬,事見《漢官儀》也。」

《群碎錄》:「《漢官儀》:太守五馬。」蓋天子六馬,諸侯五馬。又 云:「漢制,九卿則二千石以右驂,太守駟馬而已。其加 秩中二千石乃右驂,故以五馬為太守美稱。」

「王羲之守永嘉,庭列五馬」,後遂援為太守事。

《嬾真子錄》:有客問於僕曰:「古今太守一也,而漢時太 守」如此何也?僕曰:「漢郡極大,又屬吏皆所自除, 故其勢炎炎,非後世比。只此會稽郡,考之縣二十六: 吳,即蘇州也;烏傷,即婺州也;毗陵,即常州也;山陰,即 越州也。《由拳注》云:『古之檇李,即秀州也;大末,衢州也; 烏程,湖州也;餘杭,杭州也;鄞,明州也』。」以此考之,即今 浙東西之地,乃漢一郡爾。宜乎朱買臣等為之氣焰。 「如此也, 觚不觚錄?」余在山東日,待郡守禮頗簡,留飯一次,彼 必側坐,雖遷官謁辭,送之階下而已,遣官人投一刺, 亦不答,蓋其時皆然。其後復起,累遷山西按察使。一 日,清軍、提學二道偶約余同宴,二郡守升官者置酒 於書院,余甚難之,第令列名與分,而辭不往。乃聞具 糖席,張嬉樂,具賓主縱飲,夜分而罷,頗以為怪。後問 之余弟。乃知近日處處皆然。不以為異也。

余初任山東時,布、按二司後堂無留郡守坐者。留之 坐,則必於私衙,雖設飯無害。而起官至山西臬,則自 守以至倅理,無不留坐後堂者矣。當時撫按不留郡 守令坐,司理、縣令行取,亦只立待茶而已。今兩直隸 至留飯矣。聞之各省,尚不盡然。

《日知錄》:唐制,京郡乃稱府,至宋則潛藩之地皆升為 府。初,宋太宗、真宗皆嘗為開封府尹,後無繼者,乃設 權知府一人,以待制以上充。崇寧三年,蔡京乞罷權 知府,置牧尹各一員,牧以皇子領,尹以文臣充。是權 知府者,所以避京尹之名也。今則直命之為知府,非 也。

《隋書酷吏傳》:庫狄士文為貝州刺史,凡有出入,皆封 署其門,僮僕無敢出外。此今日居官通例,而史以為 異事,豈非當日法制雖嚴,而關防未若今之密乎?末 世人習澆訛,防閑日甚,少不禁飭,則奸宄之徒,投間 抵隙,無所不至。長史到官,以關防為第一義。然愚以 為但無至公之心以御之爾。《世說》:晉文王親愛阮嗣 宗,阮從容言:嘗游東平,樂其土風,願得為東平太守。 文王從其意。阮騎驢徑到郡,至則壞府舍諸壁障,使 內外相望,然後教令一郡清肅。十餘日復騎驢去。唐 姚合為武功尉,其縣居詩曰:「朝朝門不閉,長似在山 時。」在曠達之士猶且為之,而況於大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