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08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六百七十三卷目錄

 諫諍部名臣列傳二

  漢二

  梅福       鄭崇

  後漢一

  申屠剛      郅惲

  朱浮       朱暉

  樂恢       唐羌

  陳忠       杜根

  成翊世      周舉

官常典第六百七十三卷

諫諍部名臣列傳二

漢二

梅福

按《漢書》本傳,「福字子真,九江壽春人也。少學長安,明 《尚書》《糓梁春秋》。為郡文學,補南昌尉。後去官歸壽春, 數因縣道上言變事,求假軺傳,詣行在所,條對急政, 輒報罷。是時成帝委任大將軍王鳳,鳳專埶擅朝,而 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譏刺鳳,為鳳所誅。王氏浸盛,災 異數見,群下莫敢正言。福復上書曰:『臣聞箕子佯狂 於殷,而為周陳,《洪範》、叔孫通遁秦歸漢,制作儀品。夫 叔孫先非不忠也,箕子非疏其家而畔親也,不可為 言也。昔高祖納善若不及,從諫若轉圜,聽言不求其 能,舉功不考其素,陳平起於亡命而為謀主,韓信拔 於行陳而建上將,故天下之士,雲合歸漢,爭進奇異, 知者竭其策,愚者盡其慮,勇士極其節,怯夫勉其死, 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舉秦如鴻毛,取楚若 拾遺』」,此高祖所以亡敵於天下也。孝文皇帝起於代 谷,非有周、召之師,伊、呂之佐也,循高祖之法,加以恭 儉,當此之時,天下幾平。繇是言之,循高祖之法則治, 不循則亂。何者?秦為亡道,削仲尼之跡,滅周公之軌, 壞井田,除五等,禮廢樂崩,王道不通,故欲行王道者, 莫能致其功也。孝武皇帝好忠諫,說至言,出爵不待 廉茂,慶賜不須顯功,是以天下布衣,各厲志竭精,以 赴闕庭,自衒鬻者不可勝數。漢家得賢,於此為盛,使 孝武皇帝聽用其計,升平可致,於是積尸暴骨,快心 胡越,故淮南王安緣間而起。所以計慮不成而謀議 泄者,以眾賢聚於本朝,故其大臣埶陵,不敢和從也。 方今布衣迺窺國家之隙,見間而起者,蜀郡是也。及 山陽亡徒蘇令之群,蹈藉名都大郡,求黨與,索隨和 而亡逃匿之意。此皆輕量大臣,亡所畏忌,國家之權 輕,故匹夫欲與上爭衡也。士者,國之重器,得士則重, 失士則輕。《詩》云:「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廟堂之議,非草 茅所當言也。臣誠恐身塗野草,尸并卒伍,故數上書 求見,輒報罷。臣聞齊桓之時,有以九九見者,桓公不 逆,欲以致大也。今臣所言,非特九九也,陛下距臣者 三矣,此天下士所以不至也。昔秦武王好力,任鄙叩 關自鬻,繆公行伯繇余歸德。今欲致天下之士,民有 上書求見者,輒使詣尚書,「問其所言,言可采取者,秩 以升斗之祿,賜以一束之帛。」若此,則天下之土,發憤 懣,吐忠言,嘉謀日聞於上,天下條貫,國家表裏,爛然 可睹矣。夫以四海之廣,士民之數,能言之類,至眾多 也。然其儁桀,指世陳政,言成文章,質之先聖而不繆, 施之當世合時務,若此者亦亡幾人。故爵祿束帛者, 天下之底石,高祖所以厲世摩鈍也。孔子曰:「工欲善 其事,必先利其器。」至秦則不然,張誹謗之罔,以為漢 敺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故誠能勿失其柄,天下雖 有不順,莫敢觸其鋒。此孝武皇帝所以辟地建功,為 漢世宗也。今不循伯者之道,迺欲以三代選舉之法 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 亦已明矣。故高祖棄陳平之過而獲其謀,晉文召天 王,齊桓用其讎,亡益於時,不顧逆順,此所謂「伯道」者 也。一色成體謂之純,白黑雜合謂之「駮」,欲以承平之 法,治暴秦之緒,猶以鄉飲酒之禮理軍市也。今陛下 既不納天下之言,又加戮焉。夫䳒鵲遭害,則仁鳥增 逝;愚者蒙戮則知士深退。間者愚民上疏,多觸不急 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眾。自陽朔以來,天下以言為 諱,朝廷尤甚,群臣皆承順上指,莫有執正。何以明其 然也?取民所上書,陛下之所善,試下之廷尉。廷尉必 曰「非所宜言」,大不敬。以此卜之,一矣。故京兆尹王章, 資質忠直,敢面引廷爭,孝元皇帝擢之,以厲具臣而 矯曲朝。及至陛下,戮及妻子。且惡惡止其身,王章非 有反畔之辜而殃及家,折直士之節,結諫臣之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