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9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完備,輕齎糧糗,逐水草以為利。往復扞禦,不令入郡 邑,不許聚處。遇有寇兵,隨時掩捕。仍令烽堠相望,交 相救應。緣邊州郡守城兵帥,即堅壁以待之。遇游騎 近城掩殺邊寇,內量出兵甲援救。如此則乘城者不 堅閉壘門,免坐觀於勝負;捍邊者不苟依郡郭,可行 備於寇攘。雖匪良籌,且殊膠柱。」時論頗稱之。三年,與 李宗諤、趙安仁並命知制誥,賜金紫。是年冬,王均平, 命為峽路安撫使,歸掌三班。韓國華判大理,以斷刑 失中,乃選顥以代之。四年,張齊賢使關右安撫,以顥 為之副。顥有吏才,每進對,詞辯明敏,真宗嘉賞之。凡 群臣上封者,悉付顥,洎薛暎詳閱可否。冬,以河北饑 盜,命與暎分為東西路巡檢使,還,拜右諫議大夫,充 戶部使。會罷三部使,以顥為翰林學士、同知審官院 三班。景德元年,權知開封。顥美風姿,強力少疾,閨門 雍睦,與人交久而無改,士大夫多之。六月,暴病卒,年 九十二。上甚軫惻,賜贈加等。所著文集十五卷。子固、 述、適。適相仁宗,別有傳。固字仲堅,幼有志節,嘗著《漢 春秋》,顥器賞之。初以顥遺蔭,賜進士出身,服闋,詣登 聞院讓前命,願赴鄉舉,許之。大中祥符元年,舉「服勤 詞學科」,擢甲第,解褐將作監丞、同判密州,就遷著作 佐郎。歸朝,改著作郎、直史館,賜緋。歷戶部判官,判戶 部勾院。為人氣調俊爽,善與人交,疏財慷慨,尚氣義, 明於吏道。馬元方領三司,臨事粗率,固摭其曠闕之 狀。屢請對條奏,嘗詔鞫獄,時稱平審。天禧大禮成,奏 頌甚工。無幾卒,年三十三。有《集》十卷。

周渭

按《宋史》本傳,「渭字得臣,昭州恭城人。幼孤,養於諸父, 力學,工為詩。劉鋹據五嶺,昭州,皆其地也,政繁賦重, 民不聊生。渭率鄉人六百踰嶺,將避地零陵。未至,賊 起,斷道絕糧,復還恭城,則廬舍煨燼。遂奔道州,為盜 所襲。渭脫身北上。建隆初,至京師,為薛居正所禮。上 書言時務,召試,賜同進士出身,解褐白馬主簿。縣大」 吏犯法,渭即斬之。上奇其才,擢右贊善大夫。時魏帥 符彥卿專恣,朝廷選常參官強幹者蒞其屬邑,以渭 知永濟縣。彥卿郊迎,渭揖於馬上,就館,始與相見,略 不降屈。縣有盜傷人而逸,渭捕獲并暴。匿者按誅 之,不以送府。乾德中,通判興州。州領罝口砦多戍兵, 監軍敖狠,縱其下為暴,居人苦之。渭馳往諭以禍福, 斬其軍校,眾皆懾服。詔書嘉獎,命兼本砦鈐轄。開寶 元年,鳳州七房冶主吏盜隱官銀,擇渭往代。周歲,羨 課數倍,賜緋魚,又遷知棣州。殿直傅延翰為監軍,謀 作亂走契丹,為部下所告。渭擒之以聞,命械至闕下, 鞫得實,斬於西市。渭在郡以簡肅稱,及還,吏民遮道 泣留,俄詔賜錢百萬。太平興國二年,為廣南諸州轉 運副使。初,渭之入中原,妻子留恭城。開寶三年平廣 南,詔昭州訪求,賜錢米存恤之。及是,渭始還故里,鄉 人以為榮。渭奏去劉鋹時稅算之繁者,重定田賦,興 學校。遷殿中丞。屬有事交阯,主將逗撓無功,有二敗 卒擐甲先至邕州中,奪民錢,渭捕斬之,後至者悉令 解甲以入,訖無敢犯。移書交阯,諭「朝廷威信,將刻日 再舉。」黎桓懼,即遣使入貢。就加監察御史,在嶺南凡 六年,徙知揚州,進殿中侍御史,改兩浙東、西路轉運 使,入為鹽鐵判官,遷侍御史,歷判戶部、度支二勾院, 出知亳州,賜金紫。俄換宋州,加職方員外郎,為益州 轉運使。坐從子違詔市馬,黜為彰信軍節度副使。咸 平二年,真宗聞其清節,召還,將復用,詔下而卒,年七 十七。上閔其貧,不克葬,賻錢十萬,以其子建中為乘 氏主簿。渭妻莫荃,賢婦人也。渭北走時,不暇與荃訣。 二子孩幼,荃尚少,父母欲嫁之,荃泣誓曰:「渭非久困 者,今違難遠適,必能自奮。」於是親蠶績碓舂以給朝 夕。二子皆畢婚娶。凡二十六年復見渭,時人異之。朱 昂著《莫節婦傳》紀其事。

宋雄

按《宋史宋琪傳》:「雄,幽州人。初與琪齊名,燕薊間謂二 宋。雄仕契丹,為應州從事。雍熙三年,王師北伐,雄與 其節度副使艾正以城降,授正本州觀察使,以雄為 鴻臚少卿,同知州事,改光祿少卿,歷知均、唐二州。未 幾,護河陰屯兵,以知河渠利害,因命領護汴口,均節 水勢,以達轉漕,京師賴之。改太子詹事,復為光祿少」 卿,遷將作監。所至職務修舉,公私倚任焉。雄涉獵文 史,善談論,有氣節,士流推許之。景德元年,卒,年七十 六。錄其子可久為太常寺奉禮郎,賦祿終制。

梁鼎

按《宋史》本傳,「鼎字凝正,益州華陽人。祖鉞,仕蜀為劍 門關使。父文獻,乘氏令。鼎,太平興國八年進士甲科, 解褐大理評事,知秭歸縣,再遷著作佐郎。端拱初,獻 《聖德徽號頌》萬餘言。試文,遷殿中丞、通判歙州,以能 聲聞,有詔嘉獎,徙知吉州。民有蕭甲者,豪猾為民患, 鼎暴其凶狀,杖脊黥面,徙遠郡。太宗尤賞其強幹,代」 還,賜緋魚。舊例當給銀寶瓶帶,太宗特以犀帶賜之, 記其名於御屏。淳化中,上言曰:「《書》云:『三載考績,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