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19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唐書蔣欽緒傳》:欽緒子沇,亦專潔博學,少有名,以 孝廉授洛陽尉,遷監察御史。與兄演、溶、弟清俱為才 吏,有名天寶間。始,河南尹韓朝宗、裴迥嘗委訊覆檢 句,而處事平,剖斷精允,群僚莫能望也。乾元中,歷陸 渾、盩厔、咸陽、高陵四縣令,美政流行,長老紀焉。郭子 儀軍出其縣,敕麾下曰:「蔣沇賢令,供億當有素,得蔬 飯足矣,毋撓其清也。」遷長安令,以刑部郎中兼侍御 史領渭橋運出納使。元載持政守道,士類不遷,沇以 故滯郎位,不得調。常袞代相,聞,士議恨沇屈,故擢御 史中丞、東都副留守。再遷大理卿,持法明審,號稱職。 德宗出奉天,沇奔行在,為賊所拘,欲誘署偽職,沇絕 食不應命,竄伏里中,不復見。京師平,乃出。擢右散騎 常侍。卒,年七十四,贈工部尚書。

奚陟

按《唐書》本傳,「陟字殷卿,其先自譙亳西徙,故為京兆 人。少篤志,通群書。大曆末,擢進士、文辭清麗科,授弘 文館校書郎。德宗立,諫議大夫崔河圖持節使吐蕃, 表陟自副,以親老辭不拜。楊炎輔政,召授左拾遺。居 親喪,毀瘠過禮。朱泚反,走間道及車駕於興元,拜起 居郎、翰林學士,不就職。賊平,改太子司議郎,歷金部」、 吏部員外。會左右丞缺,轉左司郎中。貞元八年,遷中 書舍人。於是江南、淮西皆大水,詔陟勞問循慰,所至 人人便安。中書吏倚宰相勢,常姑息,獨陟遇之無假 借。先是,右省雜給,視職田稟主事,與拾遺等,陟以奉 稍為率,由是吏官有差。中書令李晟有紙筆猥料積 於省,它日以遺舍人,而雜事舍人常私有之。陟均舍 寮無厚薄,雖細務皆身親其勞,久益強力,人以為難。 遷刑部侍郎。京兆尹李充有美政,裴延齡惡之,誣劾 充比陸贄數遺金帛,當抵罪,又乾沒京兆錢六十八 萬緡,請赴比部鉤校。時郎中崔元翰怨贄,揣延齡指, 逮繫搒掠甚急,內以險文,陟持平無所上下。具獄上, 且言:「京兆錢給縣館」傳,餘以度支符用度略盡充。既 免,元翰不得意,以恚死。陟尋知吏部選事,遷侍郎,銓 綜平允,時謂與李朝隱略等,不能發,清明如裴行 儉、盧從愿也。十五年,病癰,帝遣醫療視,敕曰:「陟,賢臣, 為我善治之。」卒,年五十五,贈禮部尚書。陟少自砥厲, 著名節。常薦權德輿為起居舍人、知制誥,楊於陵為 郎中,其後皆有名。子敬元。

崔衍

按《唐書》本傳:「衍字著,深州安平人。父倫,字敘。居父喪, 跣護柩行千里,道路為流涕。」廬彌年。服除,及進士 第,歷吏部員外郎。安祿山反,陷於賊,不汙偽官,使子 弟間表賊事。賊平,下遷晉州長史。李齊物訟其忠,授 長安令,封武邑縣男。寶應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鹵 背》約,留二歲,執倫至涇州,逼為書,約城中降,倫不從, 更囚邏娑城。閱六歲,終不屈,乃許還。代宗見之,為感 動嗚咽,即具陳鹵情偽,山川險易,指畫帝前,人服其 詳。遷尚書左丞,以疾改太子賓客。卒,年七十一,贈工 部尚書,諡曰敬衍。天寶末,擢明經,調富平尉。繼母李 不慈,倫自吐蕃歸,李敝衣以見,問故,曰:「衍不吾給。」倫 怒,召衍,將袒而鞭之,衍涕泣無所陳。倫弟殷趨白:「衍 所稟舉送夫人所,尚何云?」倫悟,繇是譖無入。調清源 令,勸民力田,懷附流亡,觀察使馬燧表其能,徙美原。 父卒,事李益謹,歲為李子郃償負不勝計,故官刺史, 妻子僅免饑寒。歷蘇、虢二州。虢居陝、華間,而賦數倍 入。衍白太重,裴延齡領度支,方聚斂,私謂衍:「前刺史 無發明,公當止。」衍不聽。復奏:「州部多巖田,又郵傳劇 道,屬歲無秋,民舉流亡,不蠲減租額,人無生理。臣見 長吏之患,在因循不以聞,不患陛下不憂恤也;患申 請不實,不患朝廷不矜貸也。陛下拔臣大州,寧欲視 民困而顧望不言哉?」德宗公其言,為詔度支減賦。遷 宣歙池觀察使,𥳑靜為百姓所懷,幕府奏聘,皆有名 士,後多顯於時。卒,年六十九,贈工部尚書。衍儉約畏 法,室無妾媵,祿稍周。所親族葬埋嫁娶,倚以濟者數 十家。及卒,不能蕆喪,表諸朝,賜賻帛三百叚,米粟稱 之。先是,天下以進奉結主恩,州藏耗竭,韋皋、劉贊、裴 肅為之倡。贊死,衍代之。舊貢金錫凡十八品,皆倍直 市於州,民匱,多逃去。衍至,蠲革之。居十年,嗇用度,府 庫充衍。及穆贊代州,以錢四十萬緡假民賦,故雖旱, 人不流捐,由衍蓄積有素也。路應為觀察使,以衍有 惠在民,言狀,元和元年,詔書褒美,賜一子官云。諡曰 「懿。」

任迪簡

按《唐書》本傳:「迪簡,京兆萬年人,擢進士第。天德李景 略表佐其軍。嘗宴客,而行酒者誤進䤈,景略用法嚴, 迪簡不忍其死,飲為釂,徐以它辭,請易之歸。」血,不 以聞,軍中悅其長者。景略卒舉軍請為帥,監軍使拘 迪簡,不聽,眾大呼,破戶出之。德宗遣使者察變,具得 所以然,乃授豐州刺史、天德軍使,由殿中侍御史授 兼大夫、散騎常侍,入為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張茂 昭以易定歸,擢迪簡行軍司馬代之。大將楊伯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