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21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賀德基傳》:「德基字成業,世傳《禮》學。祖文發,父淹,仕梁 俱為祠部郎,並有名當世。德基于禮記稱為精明,居 以傳授,累遷尚書祠部郎。德基雖不至大官,而三世 儒學,俱為祠部」,時論美其不墜焉。

《陸瓊傳》:瓊年八歲,風神警亮,進退詳審。從祖襄嘆曰: 「此兒必荷門基,所謂一不為少。」

《魏書景穆十二王傳》,任城王雲,年五歲,恭宗崩,號哭 不絕聲。世祖聞之而呼,抱之泣曰:「汝何知,而有成人 之意也!」

南安王禎,太和二年五月至鄴,入治日,暴風大雨,凍 死者十數人。是月疽發背薨。子英。英子熙,延昌二年 襲封,尋授相州刺史。熙以七月入治,其日大風寒雨, 凍死者二十餘人,驢馬數十匹。熙聞其祖父前事,心 惡之。及元乂隔絕二宮,乃起義剪除。元乂敗,為乂斬 于鄴街。

《王憲傳》:憲字顯則,北海劇人也。祖猛,苻堅丞相。父休, 河東太守。憲幼孤,隨伯父永在鄴。苻丕稱尊號,復以 永為丞相。永為慕容永所殺,憲奔清河,匿于民家。皇 始中,輿駕次趙郡之高邑,憲乃歸誠。太祖見之曰:「此 王猛孫也。」厚禮待之,以為本州正,領選曹事,兼掌門 下。

《郭祚傳》:祚字季祐,魏車騎郭淮弟亮後也。從高祖南 征,及還,正黃門。車駕幸長安,行經渭橋,過郭淮廟,問 祚曰:「是卿祖宗所承邪?」祚曰:「是臣七世伯祖。」高祖曰: 「先賢後哲,頓在一門。」祚對曰:「昔臣先人以通儒英博, 唯事魏文,微臣虛薄,遵奉明聖,自惟幸甚。」因敕以太 牢祭淮廟,令祚自撰祭文,以贊遷洛之規。

《高句麗傳》:高句麗子孫相傳至裔孫宮,生而開目能 視,國人惡之。及長兇虐,國以殘破。宮曾孫位宮,亦生 而視人,以其似曾祖宮,故名為位宮。高句麗呼相似 為「位。」

《高祖紀》:「高祖孝文皇帝諱宏,顯祖獻文皇帝之長子。」 皇興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承明元年六月辛 未,太上皇帝崩,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臨朝稱制。太 和十有四年九月癸丑,太皇太后馮氏崩。壬戌,高麗 國遣使朝貢。詔聽蕃鎮曾經內侍者前後奔赴。冬十 月戊辰,詔曰:「自丁荼苦,奄踰晦朔。仰遵遺旨,祖奠有 期,朕將親侍龍輿,奉訣陵隧。諸常從之具,悉可停之。 其武衛之官,防侍如法。」癸酉,葬文明太皇太后于永 固陵。甲戌,車駕謁永固陵,群臣固請公除,帝不許。己 卯,車駕謁永固陵。庚辰,帝居廬,引見群僚于太和殿。 太尉、東陽王丕等據權制固請,帝引古禮往復,群臣 乃止。語在《禮志》。京兆王太興有罪,免官削爵。詔曰:「公 卿屢依金冊遺旨,中代權式,請過葬即吉。朕思遵遠 古,終三年之制。依《禮》,既虞卒哭,此月二十一日授服, 以葛易麻。既衰服在上,公卿不得獨釋于下,故于朕 之授服,變從練禮已下,復為節降,斟酌今古,以制厥 衷。且取遺旨速除之一端,粗申臣子罔極之巨痛。」癸 未,詔曰:「朕遠遵古式,欲終三年之禮。百辟群官,據金 冊顧命,將奪朕心,從先朝之制。朕仰惟金冊,俯自推 省,取諸二衷,不許眾議以衰服過期,終四節之慕。又 奉聖訓,聿修誥旨,不敢闇嘿自居,以曠機政。庶不愆 遺令之意,差展哀慕之情。普下州鎮,長至三元,絕告 慶之禮。」甲申,車駕謁永固陵。辛卯,詔曰:「群官以萬幾 事重,請求聽政。朕仰祈遺命,亦思無怠。但哀慕纏綿, 心神迷塞,未堪自力以親政事。近侍先掌機衡者,皆 謀猷所寄,且可任之,如有疑事,當時與論決。」十有一 月甲寅,詔曰:「垂及至節,感慕崩摧,凡在臣列,誰不哽 切!內外職人先朝班次及諸方雜客,冬至之日,盡聽 入臨。三品以上衰服者,至夕復臨,其餘唯」旦臨而已。 其拜哭之節,一依別儀。十五年春正月丁卯,帝始聽 政於皇信東室。夏四月癸亥,帝始進蔬食。乙丑,謁永 固陵。冬十月庚寅,車駕謁永固陵。十有六年秋九月 甲寅朔,大序昭穆于明堂,祀文明太皇太后于元室。 辛未,帝以文明太皇太后再周忌日,哭於陵左,絕膳 三日,哭不輟聲。十有七年秋八月丁亥,帝辭永固陵。 帝幼有至性,文明太后以帝聰聖,或不利於馮氏,將 謀廢帝。乃於寒月,單衣閉室,絕食三朝,召咸陽王禧 將立之,元丕、穆泰、李沖固諫乃止。帝初不有恨,惟深 德丕等。宦者先有譖帝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數十, 帝默然而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後亦不以介意。 《蕭道成傳》:道成死,子賾立。賾子長懋死,立其孫南郡 王昭業為太孫。賾至東宮,昭業迎拜號慟,絕而後蘇。 賾自下輿抱持之,寵愛隆重。初,昭業在西州,令女巫 楊氏禱祝,速求天位。及在東宮,賾有疾,令楊氏日夕 祈禱,令賾早死。賾謂其必能荷負大業,謂曰:「五年以 來一委宰相,汝多厝意,五年以後,勿復委人。」臨死執 昭業手曰:「阿奴若憶翁,當好作。」如此者再而死。大歛 之始,呼賾伎人,備舉眾樂,諸伎雖畏威從事,莫不哽 咽流涕。及成服,悉遣諸王還第。子良固乞留過賾葬, 不許。立未十日,便毀賾所,起招婉殿,以殿材乞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