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者,必厚給之,至于茵帳衣衾器皿僕馬之屬,常 預設于家,即命駕相就為具,歡樂終日,盡以遺之,即 日使富足。人或以子孫計為言,答曰:「人各有命,但使 其能自立爾,何至為子孫奴耶。君子以為達。」
《元史唐仁祖傳》:「仁祖字壽卿,畏兀人。祖曰唐古直,子 孫因以唐為氏。仁祖少穎悟,通諸方語言,尤邃音律。 中統初,語諸貴胄為質,帝親閱之,見仁祖曰:『是唐古 直孫邪?聰明無疑也』。」
《劉德泉傳》:至治三年,真定朱顯,自至元間,其祖父已 分財至顯,念姪彥昉等年幼無恃,謂弟耀曰:「父子兄 弟,本同一氣,可異處乎?」乃會拜祖墓下,取分券焚之, 復與同居。
《木華黎傳》:木華黎父孔溫窟哇,以戚里故,在太祖麾 下。從征乃蠻部,乏食,太祖馬斃,孔溫窟哇以所乘馬 濟太祖,身當追騎死之,太祖獲免。有子五人,木華黎, 其第三子也。木華黎子七人:長塔思,幼與常兒異,英 才大略,綽有祖風。及長,每語必先忠孝,曰:「大丈夫受 天子厚恩,當效死行陣間,以圖報稱,安能委靡苟且」 目前。以隳先世勳業哉。
《董文炳傳》:文炳子士元,自襁褓喪母,祖母李氏愛之, 謂文炳曰:「俟兒能言,即令讀書。」
《尚野傳》:「野字文蔚,幼穎異,祖母劉厚資之,使就學。文 辭典雅,一本於理。」
《耶律希亮傳》:希亮字明甫,性至孝,困厄遐方,家貲散 亡已盡,僅藏祖考畫像,四時就穹廬陳列致奠,盡誠 盡敬。朔漠之人,咸相聚來觀,歎曰:此中土之禮也。 《王思誠傳》:思誠字致道,天資過人,七歲從師,授《孝經》 《論語》,即能成誦。家本農業,其祖佑詬家人曰:兒大不 教力田,反教為迂儒耶。思誠愈自力弗懈。
《顯宗傳》:「顯宗諱甘麻剌,裕宗長子也。少育于祖母昭 睿順聖皇后,日侍世祖,未嘗離左右,畏慎不妄言,言 必無隱。」
《史天倪傳》:天倪父秉直,讀書尚氣義。武仙謀作亂,乃 設宴邀天倪。有知其謀者,止天倪毋往,天倪不從,遂 為仙所殺。天倪之赴真定也,秉直密戒之曰:「觀武仙 之辭氣,終不為我用,宜備之。」天倪曰:「我以赤心待人, 人或相負,天必不容,願無慮。」秉直乃攜其孫楫權還 北京。至是人服其先識。
《吳當傳》:「當字伯尚,澄之孫也。當幼承祖訓,以穎悟篤 實稱。及長,精通經史百家言。侍其祖至京,補國子生。 久之,澄既捐館,四方學子從澄遊者,悉就當卒業焉。」 《陳櫟傳》:「櫟字壽翁,生三歲,祖母吳氏口授《孝經》《論語》 輒成誦。」
《何從義傳》:「從義,延安洛川人。祖良、祖母李氏皆亡,從 義廬於墓側,旦夕哀慕,不脫絰帶,不食菜果,惟啖疏 食而已。事父世榮,母王氏,孝養尤至。伯祖溫、伯祖母 郝氏、叔祖恭、叔祖母賀氏、叔祖讓、叔祖母姜氏、叔父 珍、叔母光氏皆無子。比其亡也,從義咸為治葬,築高 墳,祭奠以禮,時人義之。」
《獨醒雜志》:「陳了翁與家人會食,男女各為一席。食已 曰:『並坐不橫肱,何也』?孫女七歲,答曰:『恐妨同坐者』。」 《明外史劉基傳》:「基父爚,元遂昌教諭。爚大父濠,好任 俠,邑人任融倡義旅,興復宋室。事敗,元遣使簿錄其 黨,株連遍里中,將盡誅之。使者夜宿濠舍,爚時甫十 歲,睹其籍,告濠飲使者酒,而陰縱火焚所居,籍悉燬。 使」者懼誅,更就濠問計。濠傾貲與之,使納賄,事得解。 基生而穎異,讀書過目領悟。塾師鄭復初語爚曰:「人 言活萬命者必封,此子必高公之門矣。」
《嚴烜傳》:「烜字熙叔,性至孝。少時祖母陳疾篤,每夕禱 北辰,求以身代,刲股以進。」
《張惠傳》:「惠字迪吉,有行誼。其祖墓嘗遭兵燹,屍柩暴 露,家人惑術士言,久不修葺。惠既預鄉薦,不擇期日, 身親畚鍤盡掩之。方冬,披髮徒跣如初。喪後宦游過 里不歸家,寢食悉于墓廬,親故欲見則就之,且席地 而食,曰:吾祖父皆在地,吾安忍高坐自恣哉。」其制行 如此。
《臧應奎傳》:「應奎字賢徵,父所生母卒,法不得承重,猶 執私喪三年。」
《鄭文茂傳》:文茂字寶夫,生有至性,父卒,嘔血數升,毀 瘠骨立。其祖泣撫之曰:「吾老矣,既失壯子,又使我失 佳孫邪?」乃強起啜粥,廬於墓所。
《杜偉傳》:「偉字道升,吳江人。六歲時,祖母病盲,或言舐 之即愈。偉如其言,果復明。」
《周是修傳》:程通,績溪人。祖平,坐事戍延安。通以貢入 太學,上書乞赦還其祖,辭甚哀,太祖憐而許之。 仁宗誠孝皇后張氏,傳后父兵馬副指揮麒,仁宗立, 冊為后。宣宗即位,上尊號曰:皇太后。英宗即位,加上 太皇太后。英宗方九歲,大臣請太后垂簾聽政,太后 曰:「毋壞祖宗法,第悉除罷一切不急務」,時時勗帝向 學,委任股肱。以故太監王振雖寵于帝,終太后世不 敢專大政。正統七年十月,太后崩。《遺詔》勉大臣佐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