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26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前載,不異舊學,自爾日就月將,著名邦黨,方隆夙志, 嗣美前賢,何圖一旦冥然長往,酷痛煩冤,心如焚裂。 尋念平生,裁十年中耳!然非公事,無不相對,一字之 書,必共詠讀;一句之文,無不研賞。濁酒忘愁,圖籍相 慰。吾所以窮而不憂,實賴此耳。奈何罪酷,煢然獨坐。 憶往年散發,極目流涕,吾不舍日夜,又恆慮吾羸病, 豈圖奄然先歸。冥冥反覆,萬慮無復一期,音顏髣髴, 觸事歷然。弟今何在,令」吾悲窮。昔仕京師,分張六旬 耳,其中三過,誤云「今日何意不來」,鍾念懸心,無物能 譬。方欲共營林澤,以送餘年,念茲有何罪戾,見此夭 酷,沒於吾手,觸事痛恨。吾素好醫術,不使弟子得全, 又尋思不精,致有枉過。念此一條,特復痛酷,痛酷奈 何!吾罪奈何!弟為志奉親孝,事兄順,雖僮僕無所叱 咄,可謂君子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沖和淹通,內 有皂白,舉動尺寸,吾每咨之,常云「兄文骨氣可推,英 麗以自許。」又兄為人矯介,欲過宜,每中和道,此猶在 耳,萬世不復一見,奈何?唯十紙手跡,封拆儼然,至於 思戀不可懷。及聞吾病,肝心寸絕,謂當以幅巾薄葬 之事累汝,奈何反相殯送。弟由來意,謂婦人「雖無子, 不宜踐二庭。此風若行,便可家有孝婦。」《仲長昌言》,亦 其大要。劉新婦以刑傷自誓,必留供養,殷太妃感柏 舟之節,不奪其志,僕射篤順,范夫知禮,求得左率第 五兒,廬位有主,此必何益?冥然之痛,為是存者意耳。 吾窮疾之人,平生意志,弟寔知之,端坐向窗,有何慰 適,正賴弟耳。過中未來,已自愒望,今云何得立?自省 惛毒,無復人理。比煩冤困憊,不能作刻石文,若靈響 有識,不得吾文,豈不為恨?儻意慮不遂,謝能思之如 狂,不知所告。𧩯明書此數紙,無復詞理,略道阡陌,萬 不寫一。阿謙何圖至此?誰復視我?誰復憂我?他日寶 者三光,割嗜好以祈年,今也唯速化耳,吾豈復支,冥 冥中竟復云「何?弟懷隨和之寶,未及光諸文章,欲收 作一集,不知忽忽當辦此不?今已成服,吾臨靈取常 共飲桮酌自釀酒,寧有仿像不?冤痛冤痛!」元嘉二十 年卒,時年二十九。僧謙卒後四旬而微終。

《王曇首傳》:曇首,琅邪臨沂人,太保弘少弟也。幼有業 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財,曇首唯取圖書而已。辟 琅邪王大司馬屬,從府公修復洛陽園陵,與從弟球 俱詣高祖。時謝晦在坐,高祖曰:「『此君並膏粱盛德,乃 能屈志戎旅』。曇首答曰:『既從神武之師,自使懦夫有 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悅。行至彭城,高祖大會 戲馬臺,豫坐者皆賦詩,曇首文先成,高祖覽讀,因問 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臣,門戶何寄?」高祖 大笑。

《謝景仁傳》:「『景仁弟述,字景先,少有志行,隨兄純在江 陵。純遇害,述奉純喪還都,行至西塞,值暴風,純喪舫 流漂,不知所在。述乘小船尋求之,經純妻庾舫過,庾 遣人謂述曰:喪舫存歿,已應有在,風波如此,豈可小 船所冒?小郎去必無及,寧可存亡俱盡邪』?述號泣答 曰:『若安全至岸,當須營理。如其已致意外,述亦無心』」 獨存,因冒浪而進,見純喪幾沒,述號叫呼「天幸而獲 免」,咸以為精靈所致也。高祖聞而嘉之。景仁愛其第 三弟甝而憎述,嘗設饌請知,高祖希命,甝豫坐,而高 祖召述,述知景仁夙意,又慮高祖命之,請急不從。高 祖馳遣呼述,須至乃懽。及景仁有疾,述盡心營視,湯 藥飲食,必嘗而後進,不解帶,不盥櫛者累旬,景仁深 懷感愧。

《蔡廓傳》:廓為祠部尚書,年位並輕,而為時流所推重, 每至歲時,皆束帶到門。奉兄軌如父,家事小大,皆諮 而後行,公祿賞賜,一皆入軌,有所資須,悉就典者請 焉。從高祖在彭城,妻郗氏書,求夏服,廓答書曰:「知須 夏服,計給事自應相供,無容別寄。」時軌為給事中,廓 罷豫章郡還,起二宅,先成東宅與軌。

《孔覬傳》:「覬性真素,不尚矯飾。弟道存,從弟徽,頗營產 業。二弟請假東還,覬出渚迎之,輜重十餘船,皆是綿 絹紙席之屬。覬見之,偽喜謂曰:『我比困乏,得此甚要』。 因命上置岸側。既而正色謂道存等曰:『汝等忝預士 流,何至還東作賈客耶』?」命左右取火燒之,盡燒乃去。 《徐湛之傳》:「湛之字孝源,東海郯人。年數歲,與弟淳之」 共車行,牛奔車壞,左右馳來赴之。湛之先令取弟,眾 咸嘆其「幼而有識。」

《張暢傳》:暢字少微,少與從兄敷、演鏡齊名,為後進之 秀。弟牧嘗為猘狗所傷,醫云「宜食蝦蟆膾。」牧甚難之, 暢含笑先嘗,牧因此乃食,創亦即愈。暢孝建二年卒。 暢愛弟輯臨終遺命與輯合葬,時議非之。

《彭城王義康傳》:「太祖有虛勞疾,寢頓積年,每意所想, 便覺心中痛裂,屬纊者相係,義康醫藥盡心衛奉,湯 藥飲食,非口所嘗不進。或連夕不寐,彌日不解衣,內 外眾事,皆專決施行。十六年,進位大將軍,領司徒,辟 召掾屬。義康素無術學,闇於大體,自謂兄弟至親,不 復存君臣形跡,率心逕行,曾無猜防。私置僮部六千」 餘人,不以言臺。四方獻饋,皆以上品薦義康,而以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