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29 (1700-1725).djvu/1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勳德里。」

《劉溫叟傳》:「唐末五代亂,衣冠舊族多離去鄉里,或爵 命中絕,而世系無所考。惟劉氏自十二代祖北齊中 書侍郎環雋以下,仕者相繼,而世牒具存焉。」

《曹光實傳》:「光實遷永平軍節度營內捕盜遊奕使。乾 德中,太祖命王全斌等平蜀,俄而盜賊群起,夷人張 忠樂者,嘗群行攻劫,且憾光實殺其徒黨,率眾數千, 中夜奄至,環其居鼓譟並進。光實負其母,揮戈突圍 以出,賊眾辟易不敢近。賊殺其族三百餘口,又發冢 墓,壞其棺槨。光實詣全斌,具以事白,誓雪冤憤。時蜀」 中諸郡未平,乃圖雅州地形要害,兼陳用兵攻取之 策,請官軍先下之。全斌壯其志,令率兵先導,果克其 城,獲忠樂而甘心焉。

《吳淑傳》:「淑字正儀。王師圍建業,城中乏食。里閈有與 淑同宗者,舉家皆死,惟存二女孩。淑即收養如所生, 及長嫁之。時論多其義。」

《李南公傳》:南公字楚老,鄭州人。知長沙縣,有嫠婦攜 兒以嫁。七年,兒族取兒婦謂非前子,訟于官。南公問 兒年族,曰:「『九歲』。婦曰:七歲。」問其齒,曰去年毀矣。南公 曰:「男八歲而齔,尚何爭?命歸兒族。」

《趙普傳》:「普字則平,幽州薊人。宣祖臥疾滁州,普朝夕 奉藥餌,宣祖由是待以宗分。太祖嘗與語,奇之。太祖 數微行過功臣家,普每退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 夜,普意帝不出。久之,聞叩門聲,普亟出,帝立風雪中, 普惶懼迎拜,帝曰:『已約晉王矣。己而太宗至,設重裀 地坐堂中,熾炭燒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

《劉夔傳》:夔字道元,前死數日,以祿賜所餘分親族,告 其家人曰:「某日吾死矣。」如期而死。

《凌策傳》:「策字子奇,幼孤獨,勵志好學,宗族初不加禮。 因決意渡江,與姚鉉同學于廬州。」

《李若拙傳》:「若拙字藏用,太平興國二年知乾州。會李 飛雄詐乘驛稱詔使,事敗伏法。太宗以若拙與飛雄 父若愚連名,疑其昆弟,令殿直盧令珣即捕繫州獄。 乃與若愚同宗,通家非親,不知其謀。猶坐削籍,流海 島。歲餘,起知隴州。」

《韓贄傳》:「贄字獻臣,性行淑均,平居自奉至約,推所得 祿賜,買田贍族黨,賴以活者殆百數。」

《楊萬里傳》:萬里字廷秀,韓𠈁胄專僭日益甚,萬里憂 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憂國也,凡邸吏之報時政者, 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𠈁胄用兵事,萬里慟 哭失聲,亟呼紙書曰:「韓𠈁胄姦臣,專權無上,動兵殘 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又書 十四言別妻子,筆落而逝。

《趙汝愚傳》:「汝愚字子直,聚族而居,門內三千指,所得 廩給,悉分與之,菜羹蔬食,恩意均洽,人無間言。」 《陳兢傳》:「兢,江州德安人,陳宜都王叔明之後。叔明五 世孫兼,唐右補闕。兼生京,祕書少監,集賢院學士。無 子,以從子褒為嗣。褒至鹽官令。褒生灌,高安丞。灌孫 伯宣,避難泉州,與馬總善,注司馬遷《史記》,行于世。後 遊廬」山,因居德安。嘗以著作佐郎召,不起。大順初卒。 伯宣子崇,為江州長史,益置田園為家法,戒子孫,擇 群從掌其事,建書堂教誨之。僖宗時,嘗詔旌其門,南 唐又為立「義門」,免其徭役。崇子袞,江州司戶。衮子昉, 試奉禮郎。昉家十三世同居,長幼七百口,不畜僕妾, 上下姻睦,人無間言。每食,必群坐廣堂,未成人者別 為一席。有犬百餘,亦置一槽,共食一犬不至,群犬亦 皆不食。建書樓于別墅,延四方之士,肄業者多依焉。 鄉里率化,爭訟稀少。開寶初平,江南知州張齊上請 仍舊免其徭役,從之。昉弟之子鴻,太平興國七年,江 南轉運使張齊賢又奏免雜科。兢即鴻之弟。淳化元 年,知州康戩又上言「兢家」常苦食不足,詔本州每歲 貸粟二千石。後兢死,其從父弟旭每歲止受貸粟之 半,云省嗇而食,可以及秋成。屬歲儉穀貴,或勸其全 受而糶之,可邀善價。旭曰:「朝廷以旭家群從千口,軫 其乏食,貸以公粟,豈可見利忘義,為罔上之事也乎?」 至道初,遣內侍裴愈就賜御書,還言旭家孝友儉讓, 近于淳古。太宗嘗對近臣言之,參知政事張洎對曰: 「旭宗族千餘口,世守家法,孝謹不衰,閨門之內,肅于 公府。」且言及旭受貸事,上以遠民義聚,復能固廉節, 為之嘆息。大中祥符四年,以旭為江州助教。旭卒,弟 蘊主家事。天聖元年,又以蘊繼為助教。蘊卒,弟泰主 之。泰弟度,太子中舍致仕。從子延賞、可並舉進士,延 賞職方員外郎。

《李昉傳》:「昉罷相為右僕射,晉侍中崧者,與昉同宗,且 同里,時人謂崧為東李家,昉為西李家。漢末,崧被誅, 至是其子璨自蘇州常熟縣令赴調,昉為訟其父冤。 且言周太祖已為昭雪,贈官,還其田宅,錄璨而官之。 然璨年幾五十,尚淹州縣之職,臣昔與之同難,豈宜 叨遇聖明。倘推一視之仁,澤及衰微之祚,則已往之 冤獲伸于下,而繼絕之恩永光簡冊矣。」詔授璨著作 佐郎,後官至右贊善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