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1 (1700-1725).djvu/1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陰柔則「君子之朋來」至而誠合矣。《東巖易傳》。四德不若震初之陽,朋陽之來,明德益修,五動以應,誠意交通,然後生化之功自是興也。嗚呼!大臣居解,惟患不得其朋而已。得我朋也,而疏之遠之,則非但不能格君心,中才之君豈能無疑于我哉?戒之哉!

《象》曰:「解而拇」,未當位也。

程傳《解》者,本合而離之也,必「解拇」而後「朋孚。」蓋君子之交,而小人容於其間,是與君子之誠未至也。

《兌卦》

《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程傳兩澤相麗、交相浸潤、互有滋益之象;故君子觀其象,而以朋友講習互相益也。先儒謂天下之可說、莫若朋友講習,講習固可說之大者、然當明相益之象。大全進齋徐氏曰:「天下之至可說者,無如朋友講習。講而不習,則言語徒詳,紬繹無得,雖曰為學,亦將枯燥生澀而無可嗜之味,危殆杌捏而無可即之安矣,豈能終悅懌于心乎?故必從容論說以講之于先,又必切實體驗以習之于後,則心與理相涵,而所知者益精;身與事相安,而所能者益固,麗澤之益,庶乎其有相」資之實,而真說在我矣。

禮記

《緇衣》

子曰:「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故君子之朋友 有鄉,其惡有方。是故邇者不惑,而遠者不疑也。《詩》云: 『君子好仇』。」

正當為匹。匹,謂知識朋友。鄉方,喻輩類也。小人徼利,其友無常也。邇,近也。仇,匹也。此一節明其朋匹之事,以下云「君子好仇」,故此正為「匹」也。君子所親朋友及所惡之人,皆有輩類,故善者與之交,不以榮枯為異,不善者則憎惡之言有常也。好惡有定,可望貌而知,故近不惑而遠不疑也。集說藍田呂氏曰:「『鄉人皆好之,未可也;鄉人皆惡之,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蓋善者好之,由君子所好者善也;不善者惡之,由君子所惡者不善也。君子之好不可以非其人,故曰朋友有鄉;所惡不可以及善人,故曰其惡有方。蓋君子所好者皆正,小人所惡亦皆正,故曰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好惡既明,亦歸于一,此遠邇所以不疑惑也。《詩》云:『君子好仇』。仇,匹也。其匹者,皆好也』。先儒以『好其正』」、「『毒其正』,皆當為匹,只作『正』字亦可。」長樂陳氏曰:「君子周而不比,其取友也必端,故言能好其正;小人比而不周,其交也,皆其類而已,故毒其正。蓋君子小人道相異也,故君子好之而小人毒之。鄉也」、《方也》,皆言其所聚善惡各以類,而善不同于惡,惡不同于善,故能成其信。是以朋友之邇于我者,信我之深而不惑;其遠于我者,亦信之而不疑矣。邇者不惑,儒行所謂並立則樂,相下不厭也;遠者不疑,儒行所謂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也。嚴陵方氏曰:「君子非特其身正而已,于正人又能好而」與之;小人非特身不正而已,于正人又且毒而害之。此君子小人好惡之辨也。「朋友有鄉,其惡有方」者,以言取舍之有常也。馬氏曰:「君子之朋友有鄉,所謂直也,諒也,多聞也。其惡有方,所謂便辟也,善柔也,便佞也。朋友有鄉,君子所以致其好也。其惡有方,君子所以致其惡也。」廬陵胡氏曰:「君子正直」是與,故好之;小人惡直醜正,故毒之。故曰:「君子居必擇鄉,遊必擇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子曰:「輕絕貧賤,而重絕富貴,則好賢不堅,而惡惡不 著也。人雖曰不利,吾不信也。《詩》云:『朋友攸攝,攝以威 儀』。」

雖曰「不利」,吾不信也。言此近微利也。攸,所也。言朋友以禮義相攝,正不以貧富貴賤之利也。此一節明朋友之道,唯善是仇,以威儀相攝佐也。以賢而貧賤,則輕絕之,是好賢不堅也。而富貴則重絕之,是惡惡不著也。如此者是貪利人。集說藍田呂氏曰:「此章又申言前章好惡不可不明也。以為可賢而重絕,以為不足賢而輕絕,則不當有富貴貧賤之異矣,均可絕也。富貴未絕,貧賤者先絕,則惡惡不著,均未可絕也。貧賤者先絕,富貴者未絕,則好賢不堅。推是心也,謂之不利于富貴,則不可信也。《詩》云:『朋友攸攝,攝以威儀』。」言朋友以禮義相正,豈以貧賤富貴易其心哉?嚴陵方氏曰:「可友者以其賢,可絕者以其惡。然賢者不必富貴,惡者不必貧賤,苟輕絕貧賤而重絕富貴,則勢利之交而已。」

《儒行》

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並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 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 其交友有如此者。

方。法也。經營道藝。同齊于術。同術則同方也。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