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40 (1700-1725).djvu/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同后屬籍,錫金銀錦繡,皆以鐵券,恕十死,令朝朔望。 尋出為洺州刺史,改濠州。王同晈謀誅三思事洩,三 思誣彥範等同逆,陰令許州司功參軍鄭愔上變,乃」 貶彥範瀧州司馬,敬暉崖州司馬,袁恕己竇州司馬, 崔元暐白州司馬,張柬之新州司馬,悉奪勳封。 《魏元忠傳》:「中宗在東宮,為檢校左庶子,時二張勢傾 朝廷,元忠嘗奏曰:『臣承先帝之顧,且受陛下厚恩,不 能徇忠,使小人在君側,臣之罪也』。易之等恨怒,因武 后不豫,即共譖元忠與司禮丞高戩謀,挾」太子為耐 久朋,遂下制獄。詔皇太子、相王及宰相引元忠等辨 於庭,不能決。昌宗乃引張說為證。說初偽許之,至是 迫使言狀,不應。后又促之,說曰:「臣不聞也。」易之等遽 曰:「說與同逆,說曩嘗謂元忠為伊、周?夫伊尹放太甲, 周公攝王位,此反狀明甚。」說曰:「易之、昌宗安知伊、周? 臣乃能知之。伊尹、周公,歷古以為忠臣。陛下不遣學 伊、周,將何效焉?」說又曰:「臣知附易之朝夕可宰相,從 元忠則族滅。今不敢面欺,懼元忠之冤。」后寤其讒,然 重違易之,故貶元忠高要尉。

《張嘉貞傳》:嘉貞入朝,或告其反按無狀,帝令坐告者, 嘉貞辭曰:「昔天子聽政於上,瞍賦矇誦,百工諫,庶人 謗。今將坐之,則後無由聞天下事。」遂得減死。

《狄仁傑傳》:仁傑字懷英,天授二年以地官侍郎同鳳 閣鸞臺平章事。武后謂曰:「卿在汝南有善政,然有譖 卿者,欲知之乎。」謝曰:「陛下以為過,臣當改之;以為無 過,臣之幸也。譖者乃不願知。」后嘆其長者。

《大唐新語》:駙馬張垍以太常卿、翰林院供奉官贊相, 禮儀,雍容有度。元宗心悅之,謂垍曰:「朕罷希烈相,以 卿代之。」垍謝不敢當。楊貴妃知之,以告楊國忠,楊國 忠深忌之。時安祿山入朝,元宗將加宰相,命垍草詔。 國忠諫曰:「祿山不識文字,命之為相,恐四方輕於唐。」 元宗乃止。及安祿山歸范陽,詔高力士送於長樂陂。 力士歸,元宗問曰:「祿山喜乎?」力士對曰:「祿山恨不得 宰相,頗有言。」國忠遽曰:「此張垍告之也。」元宗不察國 忠之誣,疑垍漏洩,大怒,黜垍為盧溪郡司馬,兄均為 建安郡司馬,弟圻為宜春司馬。

《見聞搜玉》:張說有門下生私寵婢,將寘之法。生呼曰: 「公無緩急用人乎?見色不能禁,人之常情,何靳一婢 耶?」說釋之,且付以婢。生忽一日直詣謂說曰:「聞公為 姚相所讒,禍且不測,願得公雞林夜明簾,獻九公主。」 且曰:「上獨不念在東宮時恩,始終加惠,而反以讒見 怒耶?」明日公主謁上,具奏之,得免書。生亦不復見之 矣。

《開元天寶遺事》:「進士楊光遠,惟多矯飾,不識忌諱。遊 謁王公之門,干索權豪之族,未嘗自足。稍有不從,便 多誹謗。」

《唐書房琯傳》: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從至成都,賜一 子官。俄與韋見素、崔渙奉冊靈武,見肅宗,具言上皇 所以傳付意,因道當時利病,箝索虜情,辭吐華暢,帝 為改容。琯既有重名,帝傾意待之,機務一一與琯參 決,諸將相莫敢望。于是第五琦言財利,幸為江淮租 庸使,琯諫曰:「往楊國忠聚斂產怨天下,陛下即位,人 未見德,今又寵琦,是一國忠死,一國忠生,無以示遠 方。」帝曰:「六軍之命方急,無財則散,卿惡琦可也,何所 取財!」琯不得對。北海太守賀蘭進明自河南至,詔攝 御史大夫、嶺南節度使。入謝,帝曰:「朕語琯,除正大夫, 何為攝耶?」進明銜之,因曰:「陛下知晉亂乎?唯以尚虛 名任王衍為宰相,基祖浮華,不事天下事,故至於敗。 方唐中興,當用實才,而琯性疏闊,大言無當,非宰相 器。陛下待之厚,然孰肯為陛下用乎?」帝曰:「何哉?」對曰: 「陛下頃為皇太子,太子出曰『撫軍,入曰監國,而琯為 聖皇建遣諸王為都統、節度,乃謂陛下為元子,而付 以朔方、河東、河北空虛之地,永王、豐王乃統四節度, 此於聖皇似忠,於陛下,非忠也。琯意諸子一得天下, 身不失恩,又多樹私黨,以副戎權。推此而言,豈肯盡 誠於陛下乎』?」帝入其語,始惡琯。

《唐儉傳》:「儉裔孫次,字文編,建中初,及進士第,歷侍御 史。竇參數薦之,改禮部員外郎。參貶,出為開州刺史, 積十年不遷。韋皋鎮蜀,表為副使,德宗諭皋罷之。次 身在遠,久抑不得申,以為古忠臣賢士,罹讒毀被放, 至殺身,君且不悟者。因采獲其事,為《辨謗略》三篇上 之。帝益怒曰:『是乃以古昏主方我』。改夔州刺史。憲宗」 立,召還,授禮部郎中,知制誥,終中書舍人。憲宗雅惡 朋比傾陷者,嘗覽《辨謗略》,善之,謂學士沈傳師曰:「凡 君子者,宜所觀省,然次編錄未盡,卿可廣其書。」傳師 乃與令狐楚、杜元穎論次,起周訖隋,增為十篇,更號 《元和辨謗略》。

《陸贄傳》:「贄既放荒遠,常闔戶人不識其面,叉避謗不 著書,祇為《今古集驗方》五十篇,示鄉人云。」

《柳柳州集》:「杜兼在濠州,有鍾離令盧某者,宰相戚也。 而讒且諛,日狀其僚之過愆,以致於兼。兼得之大怒, 罰令因擯令終不得面,讒諛大息